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参加工作已经20多年了。有一点可以稍微的引以为荣的就是我同时也做了20多年的班主任。在担任班主任风风雨雨的经历中,自以为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可以从容的面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不求游刃有余,但求问心无愧。可是越来越多的教学案例使我发现:我落伍了,变得跟不上时代了,和学生们之间的代沟好像已经无法逾越了。
我变得疲于应付。可是一个应付公事式的班主任怎么可能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呢?我于心不忍,不忍心自己被时代所淘汰,更不忍心让学生断送在自己的手中——一个平庸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会出色到哪里呢?
碰壁之后,痛定思痛。我开始如饥似渴的阅读大量的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恰逢清丰县韩村镇中心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在中心学校领导的鼓励下,我如鱼得水。功夫不负有心人,二个教育小故事让我获益匪浅。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班主任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份关爱,才能燃起学生一份自信。
那位女孩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位细心的母亲,我们也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同样的感到幸运,因为他们有一位细心的班主任在呵护着他们的成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关于他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他小时候住在一间小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们把某些东西交给杂货店老板,然后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有一天,他想到了一个坏主意: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换糖,杂货店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换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位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身。”这位杂货店老板不是教育家,但是他拥有教育家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从孩子的角度用宽容维护了一个孩子的尊严。是想,如果杂货店老板不仅没有答应孩子的请求,而且对孩子大声的斥责。这位孩子就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误入歧途。
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少一点成年人的思维定势,多一点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少一点教师的师道尊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多一点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沟通和交流;少一点课堂秩序的约束,多一点素质教育的活力;少一点面对学生过错时的严厉,多一点对后进学生的关爱和照顾。
其实,当我们放下老师的架子,真正、真实的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原来的做法是多么的过激和冲动啊?当我们把自己当做是后进学生中的一员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做一名后进学生也是相当的不容易的,后进学生有太多的压力,后进学生要面对枯燥无味的课堂和“天书”一般的教科书,后进学生要面对恨铁不成钢的严师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后进学生还要面对自己异常模糊的未来。
学会换位思考,需要我们对学生付出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满腔热诚,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细心,更需要我们有敢于挑战自我和挑战现状的勇气和魄力。
学会换位思考,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