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吴智星/文记者杨东华/图
菌菇智能云柜、移动智能菇房面世,消费者可在商超采摘最新鲜的菌菇。下一步,河南龙丰食用菌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将结合物联网、互联网、电子信息等技术,对食用菌减损保质物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未来,菌菇智能云柜可以自动“报库存”、提交补货信息,而移动智能菇房可以实时规划最优补货线路,及时补货。
不去田间地头,消费者在商超可以采摘鲜生食用菌
想象一下,在商超里的货柜,直接采摘新鲜的菌菇。感觉新鲜吗?河南龙丰食用菌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在做这个事情。
“原来,我们采收下来的食用菌,要花3到7天才能到客户手中。”省人大代表、河南龙丰食用菌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丰菌研”)创始合伙人姬利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年,龙丰菌研研制出减损保质的菌菇智能云柜、移动智能菇房,把食用菌生长的最后7到10天时间放进运输过程中、终端商超销售环节。
姬利强介绍,通过以上技术,以清丰食用菌产业集群为中心,方圆公里的城市居民可以直接在商超、生鲜店采摘菌菇,可以在火锅店等中高端餐饮店吃到鲜活的菌菇。
“包括了北京、天津、郑州。”姬利强补充说,这是一个将近4个亿人口的消费市场。
菌菇智能云柜、移动智能菇房如何保持食用菌的新鲜呢?姬利强解释,可以通过探头,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进行监测,一旦出现问题,系统会自动报警。
姬利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结合物联网、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等技术,对减损保质的物流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在他的计划里,菌菇智能云柜可以自动“报库存”、提交补货信息,而移动智能菇房可以实时规划最优补货线路,实现及时补货。
“新农民”回乡创业,立志办中国食用菌界的“蓝翔”
姬利强说:“我是一个新农民。”
上完大学,姬利强先后在濮阳、郑州创业,做起了交换机、电话、手机等通信设备的批发生意。“我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通信工程,要是一直从事通讯设备行业,可能我比现在过得好。”姬利强坦言。
“那你为什么还要回清丰呢?”
“咱从小在农村出生,在那里长大的,对农村、对农业还是有一定的感情。”他说。
年以后,姬利强回乡从事农业二次创业,在黄河故道沙区干起了复合农业,种树之余发展林下种植。而后,他一直从事农业行业。十几年来,他也没少走弯路、交学费。
他交的最大一笔学费发生在年10月10日。“当时,一场大雪压塌了我们栋大棚,损失将近上千万。损失是我们资产的二分之一以上,对我们是灭顶之灾。”后来,幸亏得到了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才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问题。
再后来,才有了菌菇工厂、龙丰菌研。目前,他们公司创有三个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工厂和一个以大棚种植为主的阳子菌菇产业示范带,创有四个市级、四个省级、两个国家级的创新研发平台,创新研发平台数量在全国行业排名暂居第一,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暂居全国同业前三。
年,龙丰菌研研发出“新型节能食用菌大棚”:在传统食用菌大棚基础上进行升级,使其也可以监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而投资成本只是空调棚的三分之二,运营成本只是空调棚的三分之一,一个平方米的大棚每年可以种植6个周期的银耳,产值达到30万元。
此外,姬利强介绍,龙丰菌研和河南大学共建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专业研发中心,主要研究以食(药)两用菌为原料的“特殊医疗用途食品”“低脂零醇健康功能食品”,延长了河南省食用菌产业链。
姬利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为了保证创新活力、人才培养,从年,他们开始整合清丰食用菌产业集群及中原地区食用菌产业优势资源,计划、成立了“两院”,如下:
“一院”是“河南龙丰食用菌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对接本科以上大学及科研院所,从事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
“一院”是“河南先丰食用菌产业学院(有限公司)”,从年下半年开始,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等河南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教学、培训合作,把学校搬进食用菌种植工厂车间、搬进大棚基地、搬进加工工厂、搬进消费市场,实现课堂与车间、基地、市场有机融合。
姬利强说,他们的目标是把“河南先丰食用菌产业学院”办成中国食用菌界的“蓝翔”。
建议:成立“黄河故道沙区产业发展基金”,促进黄河故道沙区乡村振兴及高质量发展
姬利强说,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改道,泥沙淤积形成黄河故道沙区。沙区人民深受风沙所害,生态、生产、生活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沙区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沙区。
姬利强建议,把黄河故道沙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入正在规划和编制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纲要》,建议成立“黄河故道沙区产业发展基金”,促进黄河故道沙区乡村振兴及高质量发展。
年,河南商报记者曾参观过龙丰菌研。那是一个新农业公司,食用菌的生长均在封闭环境内,风沙并不会影响其生长。
“你今年提的建议关于黄河故道沙区,和你企业发展好像关系并大。”
面对提问,姬利强说:“作为人大代表,咱不能光站在企业角度考虑问题,而且也不能说没关系。”
濮阳市西部存有黄河故道沙区。姬利强他在那附近出生、长大。在他的印象里,“风沙太大,一碗清水在户外放一天,碗底会沉淀一层沙。”
姬利强说,为了防风固沙,先人栽植了不少刺槐、酸枣树等耐瘠薄的树种来改善生存环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因城镇、交通、工业建设用地占亩平衡,导致退林还耕,使原本脆弱的生态,更加脆弱。好在后来,当地政府认识到了生态问题,开始恢复生态,但恢复生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下一步要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纲要。”姬利强说,“但是我们那一带、黄河故道沙区可不属于黄河流域。”
就“流域”二字,姬利强专门去查了些资料。他说,流域的划分,主要看地表河流注入的大河,而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当地的地表水汇入不进去,严格意义上,像濮阳西部属于海河流域。
姬利强担心,自己长大的地方、黄河故道沙区错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历史机遇。因此,他提出了上述建议。按其建议,商丘、周口、安阳的黄河故道沙区,亦可享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记者手记
放下城市优渥的生活、返乡在沙区干起农业、提出和自己公司发展并无多大关系的建议。虽然得到了姬利强种种回答,但我心中的疑虑尚未全消,直到他说到自己的母亲。
清丰县因孝子张清丰得名,自古以来注重孝道,孝文化一脉相承。在采访姬利强时,我们还提到了曾感动无数人的救人英雄孟瑞鹏。
“清丰出孝子,您是一个孝子吗?”我问。
“不算一个孝子,因为人都会老,说实在话,从事事业,在我母亲……”这个47岁男人的话开始有些语无伦次。接下来,是长达一分多钟的沉默。
姬利强抽出纸巾,擦拭了眼角的眼泪。
姬利强出生在黄河故道沙区旁。在他开始记事时,父亲为了给三个孩子赚上学费用,前往安阳,做了一个煤矿工人;留在老家的母亲,除了要打理近10亩的田地,还要照顾公公、婆婆、舅舅、女儿和两个儿子。
在姬利强的印象里,母亲是个要强的女人,“她总怕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们没有铺的、盖的,用棉花纺线、织布、印染、做成床单。”许多天晚上,姬利强醒来,都会看到母亲依旧坐在织布机前,“也不知道干了多长时间。”
在母亲的照顾下,姬利强的大姐成了村里第一个本科女大学生;哥哥顺利从高中毕业;姬利强后来也上了大学。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姬利强的母亲却病了。年,姬母被诊断出骨髓瘤,被医生说“(剩余寿命)很难超过三五年”。三个孩子,每半年把母亲接到北京疗养一次。姬母的病需要长期服药抑制。不过,药有副作用,对肺功能有损伤。
有一年冬天,姬利强回到家,老看到窗户开个缝。“娘,您咋不关窗户,不冷啊?”“我想换换空气。”
“她应该感觉是胸闷,冬天,室内氧气量减少。那个时候就是先兆,我咋就没有注意呢,应该是有先兆的,但我是粗心的。”姬利强双眼通红,言语之中透露着后悔。
母亲病重加剧的时期,正逢姬利强事业陷入低谷。
年,姬利强的企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融资机会。出差之前,他专门去探望了母亲。母亲告诉他:“没事,你去吧,你忙你的,我有事给你打电话。”
其实,平日里,母亲从不给姬利强打电话,“就怕我分心,她知道我经营农业企业要养活几百人,她也能体会到企业转型、外部经济环境压力,她隐瞒了病情。”
可再见到母亲时,因呼吸衰竭,她已经躺入了重症监护室。家属不能在重症监护室待太久时间,姬利强安慰母亲:“娘,没事,都是治疗,痛苦一点,不用担心。”不能说话母亲点了点头。
那是姬利强和母亲最后一次交流。待了几个小时,他因融资医院。不幸的是,他离开不久,母亲就陷入了昏迷,再也没有醒来。“当时要是多给母亲一些鼓励,可能不至于这么快。”姬利强带着哭腔说。
“母亲对我的支持,换来我的事业,换来了基金的投资,这个企业的命是我母亲用命换来的。”姬利强对我说。
交谈中,至少七次沉默之后,我终于明白,“轻别离”的商人为什么会有那么浓重故乡情结。这份故乡情结,叫母亲。
(编辑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