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濮阳市积极探索社会矛盾化解方式,创新推出濮阳市人民调解“五四三二”工作模式,即聘用“五老”专职人民调解员,建立县、乡、村和专业调委会四个平台,实行“三三三”工作机制,建立网上网下两个快速通道,构建起了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大格局。
聘用五老人员加强队伍建设
“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们这事儿不知道要拖多久呢。”濮阳某小区业主代表向调解员刘应柯表达最诚挚的感谢。刘应柯是清丰县法院原常务副院长,退休后他被返聘到县调解委员会担任专职调解员。像刘应柯这样退休后被返聘的调解员,在濮阳还有很多。
近年来,为推动县、乡、村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濮阳市优先聘请事业心强、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老专家、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为专职人民调解员。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主要从老党员、老教师中选聘,乡镇(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主要从乡镇政府退休机关干部及退役大学生士兵中选聘,县(区)人民调解中心专职人民调解员主要从政法单位退休干部中选聘。目前,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专职调解员占县(区)人民调解中心调解员总数的95%。同时,濮阳市委、市政府还要求各县(区)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齐专职人民调解员,县(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不少于5人,乡镇(街道)调委会2至3人,村(居)调委会1至2人。目前全市共选聘专职人民调解员人,做到了村村都有调解员。
建立四个平台打造专业阵地
濮阳市在全省率先推动建立县、乡、村和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实体平台。各县(区)在城区繁华地带成立县(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巩固完善乡(镇)和村(居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领域成立了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全市建立了以县为枢纽、乡为主体、村为基础,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无缝衔接、协调联动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四个专业实体平台尤其是县(区)调解中心的成立,彻底解决了人民调解虚、软、弱的问题,真正让老百姓看得见、找得到、用得上。”濮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娄建广说。
创新“三三三”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南乐县某小区4名业主因窗户漏水、浸水,物业公司不及时维修等问题,两年不缴纳物业费,在双方协商未果的情况下,物业公司诉至法院。南乐县法院委派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进行诉前调解。最终,业主同意缴纳物业费,物业公司同意及时对业主的窗户漏水问题进行维修,双方满意而归。这是濮阳实行人民调解“三三三”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
濮阳创新人民调解“三三三”工作机制,实行县、乡、村“三级联调”,对乡、村调解不成的群体性事件及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由县(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组织法律专家进行集中会审;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强化与法院、信访部门对接联系,建立“诉调对接”“访调对接”机制,推动人民调解有效参与涉诉、涉访案件;实行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三项联手”,发展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兼职调解员队伍,实行“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指导村(居)专职调解员调解纠纷。“三三三”工作机制,构筑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和县乡村联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
建立两个通道提升调解效果
“远程视频系统真是太方便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面对面咨询县调解中心专家或者律师,甚至可以远程调解化解矛盾。”清丰县司法局古城司法所所长都艳峰说。
濮阳市探索“互联网+调解”模式,构建矛盾纠纷化解线上线下两个快速通道,实行两个通道申请、两个通道受理、网上预约、线下调解,做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化解。目前,以清丰县为试点,在清丰社会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开辟人民调解专题板块,设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受理调解、分流督办、分析研判以及调解员管理考核、工作交流、信息发布等功能板块,实现县乡村三级网上联动联调。通过网络调解系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做到了矛盾走“网路”,群众少走路。记者荆锐李梦扬通讯员李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