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来中国共产*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千年梦想,一朝梦圆。在这伟大的历史性时刻驻足回望,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中,清丰实践的每一个脚印都凝聚着奋斗和拼搏,每一帧风景都写满了美好和希望。
8年来,清丰县上下同心发力、战天斗地,成立15个硬仗指挥部,派驻名第一书记,个行*村全部成立脱贫攻坚责任组,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以大干实干苦干谱写了壮丽的脱贫史诗。
8年来,清丰县以超常力度和过硬举措,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以产业发展全覆盖为目标,形成了食用菌、红薯、辣椒、家具等多管齐下的产业扶贫格局,空前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8年来,清丰县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实现户人全部脱贫,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摘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脱贫答卷,兑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如今,当春风又来、万物焕新,站上新起点的清丰大地,片片连着新村的沃野、条条连着产业的路网,连同70余万清丰儿女对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奋进,交织成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的壮阔行进。
与贫困挥手告别
长期以来,清丰县虽未戴上贫困县的帽子,但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6.08%。同时,由于是传统农业县,工业发展起步较晚,有效的产业脱贫途径较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纵使荆棘载途、千沟万壑,勇毅的行动总会跨越一道道关口,蹚出一条条幸福路——
县委、县*府主要领导始终将脱贫攻坚*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上率下成立双组长负责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成立15个硬仗指挥部,由分管县领导任指挥长,协调推进专项工作;在全县79个贫困村和贫困户超20户的非贫困村派驻名第一书记,在全县个行*村全部成立脱贫攻坚责任组,推动脱贫攻坚结出丰硕成果。
在这场脱贫攻坚中,最强的力量就是实干笃行。为了让广大*员干部在脱贫一线筑堡垒、在小康路上当先锋,清丰县制订乡镇科级干部横向比较排队、农村*支部书记“X”等一系列考核办法,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用、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凝聚起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然而,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每一场战绩的取得,每一个脱贫故事的背后,都需要一整套精准细密的*策、一连串创新务实的举措。
脱贫,要有一份妥妥的保障。
看硬件,全县17个乡镇个村乡村客运全覆盖,同时村通宽带率和户通电率、通有线电视率均达%。
看教育,累计投资2.2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项目个,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项目51个,名农村特岗教师和26名小学全科教师充实到偏远乡镇和贫困村学校任教。
看住房,大力实施“六改一增”,对贫困群众人居环境进行集中整治,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看医疗,全县贫困群众基本医保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在92%以上。
看兜底,逐年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年元提高至元,农村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元提高至元,集中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元提高至元,同时聚焦特殊困难群众,探索出“县乡集中托养、城乡日间照料、居家邻里照护”三种模式,实现应保尽保。
脱贫,要有一份稳稳的收入。
在全面排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各类贫困群众公益性岗位个,疫情期间又增设临时公益性岗位个,减少贫困户收入下滑风险。目前,全县16家带贫企业和49个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劳动力人,建筑工地提供1余个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产业集聚区提供余个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达到了“一户一人一岗”“一户至少一人务工”。
在此基础上,围绕食用菌、红薯等主导产业,在人才培训、企业培育、夯实基础、优化环境等方面加速电子商务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把电子商务作为增收脱贫动力之源,让贫困群众通过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等在家门口就业,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清丰县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点个,农产品电商销售连续两年破亿元大关,成功跻身“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如今,一场场硬仗打下来,真诚淳朴的笑容洋溢在群众脸上,成为脱贫攻坚成效最好的注脚。
以全新姿态屹立
初春时节,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一排排白色食用菌大棚。大棚里,菌包整齐有序,菌菇长势旺盛;大棚外,脱贫户闫彩玲开着红色电动小汽车,后座上放着刚采摘的蘑菇,行动带风。路上碰见熟人,被调侃一句“彩玲现在可是赚着钱了”,她咧嘴笑个不停。
讲致富,难免要讲从前;讲从前,就光想掉泪儿。“公公有食道癌,婆婆有糖尿病,都得常年吃药。俺当家的先是下夜班摔住了头,又在工地上出了事,没法干重活儿,家里连孩子上幼儿园的学费都掏不起。那日子,真不是过的。”闫彩玲说。年,村干部找到她,让她种蘑菇,没承想种出个“金疙瘩”。第一年,她把贫困户的帽子摘了;第二年,把2万元外债还清了,还买了车。更高兴的是,“种植能人”“三八红旗手”等各项荣誉也得了不少,闫彩玲成了当地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底气,是持续增收的源头。近年来,清丰县从激发贫困群体内生动力和建立稳固的受益联结机制入手,依托当地食用菌种植传统优势,大力实施“*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构建“*建作保障、*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探索出“包棚创业、菌包托管、劳务承包、基地务工、受益帮带”5种带贫路径,使食用菌产业得到裂变式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该县以产业发展全覆盖为目标,相继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54亿元,实施各类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个,形成了食用菌、红薯、辣椒、家具等多管齐下的产业扶持脱贫良好态势,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提供强力支撑。
目前,全县共建成食用菌基地70个、标准化大棚1.2万座,种植面积1万平方米,培育龙头企业22家,年产菌菇30万吨;建设亩以上红薯种植示范方个、亩以上19个,红薯种植面积10余万亩;建成承接京津冀家居产业转移园区9个,入驻家具企业家,年产家具余万(件)套;种植辣椒4万余亩,开发牛肉耗辣椒、风味剁椒等特色产品30余个。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不仅带动2.2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还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向美好未来进发
“游人看风景,俺在风景中。”作为国家级文明村,清丰县韩村镇西赵楼村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生态花园”。走进村里,一眼就能瞧见小桥流水的美景,感受到野鸭嬉戏、锦鲤跳跃的风情;宽阔笔直的道路两旁,法国梧桐、大叶女贞等苗木与复古样式的路灯相映成趣;文化广场上,各种运动器材一溜排开,凉亭、长廊点缀其中;农家书屋内,各类书籍摆放整齐,前来看书读报的村民络绎不绝……西赵楼村的美,正是清丰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的不懈实践。
“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习近平主席在年新年贺词中,描绘了从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到大步迈向乡村振兴的愿景。
对此,清丰县牢记嘱托,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奋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启新程。
这是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出台《清丰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防贫预警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开展全县*员干部大遍访活动,对“两类人群”、低保特困户和“收入骤减、支出骤增”户进行遍访,排查预警,消除隐患。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做到过渡期内,扶贫*策不变、人员力量不减,努力推动从精准脱贫到产业振兴上转变,从短平快的扶贫项目到打基础、管长远的稳定致富项目上转变,合理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按照“自南向北,两翼发展,集中连片,整乡推进”原则,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粮食产能。同时,突出产业园区化、园区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培育层次化,研究出台有关奖补*策,强力推进红薯、食用菌、叶菜“三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力争“十四五”期间每个乡镇建成1个标准化现代农业产业园。
这是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奋斗起点——
突出“以改革促活力,以活力求效益”,盘活农村资源,挖掘农村潜力,加大农村投入,强化土地规模适度经营,激发农业活力、繁荣农村经济;坚持把人才引进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大力实施农村“头雁”培养工程;坚持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全域化创建,强力推动移风易俗,坚决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民风乡风;持续实施“绿化清丰”“清溪清丰”“气化清丰”“清洁清丰”“水润清丰”,大力推进“四美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持续压实基层*组织管*治**治责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治保障。
…………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70余万清丰儿女正众志成城、满怀豪情,再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新战果,续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华章,昂首阔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李振涛通讯员韩娉婷季春玲
来源:《濮阳日报》
原标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清丰县:物阜民丰铺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