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高长岭
今年年初,全省水利厅工作会议要求,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沟、渠,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下的塘、堰、坝等小微水体要全部纳入河长监管范围。我省各地河长如何推动坑塘治理?治理后坑塘发生了什么变化?记者近日为此进行了走访。
千村万塘综合整治
“你看我们这水塘治理得多美,紧挨着白桐干渠,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旁边是大片茂密的树林,道路沿塘入村,交通十分便利。”9月29日,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柳树营村*支部书记王群振站指着村口的水塘说,今年春上,*府投资40多万元对柳树营村三口大水塘进行了综合整治。
这是南阳市“千村万塘”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以来,南阳市推进“四水同治”,提出并全面实施了“千村万塘”综合整治活动,由各级河长牵头,把辖区内的所有坑塘等小微水体全部管起来,对所有存在损毁、废弃、污染、淤积、干涸等问题的坑塘进行综合整治,恢复坑塘功能。
南阳计划用3年时间对2.01万座未治理坑塘进行整治,今年计划整治座,目前已整治多座,设立塘长、坑塘管理员1.5万多名。
濮阳市把个小微水体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实现全市小微水体全覆盖。目前,今年全市共整治坑塘个,水面亩,农村坑塘沟渠“脏、乱、差、臭”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村庄变得更美丽
在宝丰县肖旗乡朱洼村梁胡庄自然村,村头溪水潺潺,溪上小桥横跨,小溪内水草摇曳,村内坑塘蒲苇丛生,莲花盛开,呈现出一派优美的乡村图景。
“原来这坑里垃圾成堆,蚊蝇乱飞,晚上在门口乘凉,蚊子能趴人一身。”村上的退休老师王玉会说,村上摆放有垃圾筒,大家也不乱扔垃圾了,晚上路灯明亮,都到这广场上来健身、跳舞,心情舒畅。
“经过两年多整治,我们村面貌一新,村庄就像大花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朱洼村*支部书记、村级河长张同建说,建设美丽村庄,需要村民全力配合,污水垃圾有了处理渠道,大家也都不往坑里塘里扔垃圾排污水了,村上越来越美。
在内乡县师岗镇张沟塘旁边,村民唐香芝正在领着孙女玩耍。“这塘整得多美,给城里公园一样。平时塘里有个死鱼,我们就给它捞出来,更别说让人往里扔垃圾了。”唐香芝说。
对于看护小微水体,濮阳市清丰县推行“河湖长+巡河员、保洁员、警员”的“一长三员”的管护模式,范县聘请民间河长、华龙区聘请企业河长,强化小微水体日常管护,形成了全社会爱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废坑塘成了聚宝盆
我省各地把坑塘整治后,又对外承包发展养殖业,发展稻蟹混养、稻虾混养,提高了村民收入。
邓州市高集镇吕堂村把丹江水引入村内坑塘,利用丹江水的优势,发展稻虾混养、稻蟹混养,发展生态农业。全市计划在7个乡镇推行多亩的稻虾混养、稻蟹混养和鱼类养殖等,不少坑塘又恢复了清水和生机。
“南水北调渠首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农药、化肥,这非常适合发展稻虾混养,因为养殖小龙虾不能投放农药、化肥。”在邓州市高集镇千亩稻虾混养基地内,河南楚豫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顾问范恒品说,除了有机稻米的收入外,小龙虾每亩能挣多元。
平舆县万冢镇对全镇个大小坑塘逐一登记造册,分类施治,对村庄内面积较大、有经济使用价值的坑塘进行深挖、修边整治,坑塘周边进行绿化,然后对外发包,进行水产经济作物养殖,一个个废旧坑塘变成了“大花园”和“聚宝盆”。
“坑塘、沟渠、堰坝等小微水体离百姓最近,看似是小事,却关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治理好了就可以显著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省水利厅副厅长任强说,全省各地要积极推动河长履职尽责,进一步完善小微水体管护机制,让农村坑塘整治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编辑:赵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