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眼睛里,脱贫攻坚也许就像一道逆光,照射进中国的土地和乡村。让中国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这是中国共产*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的庄严承诺和伟大贡献。年5月,我受组织委派到国家级贫困村河北海兴县张常丰村任第一书记。我坚持每晚写日记,记录所见所闻,所干所思。在以下截取的8篇日记中,有推进产业发展的烦恼,也有取得成绩的喜悦,有疫情期间组织驰援武汉的实录。既是我脱贫攻坚工作的点滴记忆,又是践行使命的体会,更是我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基层工作回忆。见证着我与群众的深厚感情,目睹着扶贫工作给贫困村带来的可喜变化。
年6月15日星期五晴
一个馒头能不能打开致富路?
一个月前,我刚从局里到村里扶贫的时候,还抱有一丝浪漫和天真,因为张常丰村的东边就是大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应该不是扶贫路上的奢望吧。到村里扶贫一个月了,但我却很失落和困惑,心情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们村是北方最普通的一个村子,没有任何特色,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男人们受大累出去打零工,成群的妇女们除了做饭,就是接送孩子。面朝大海那成方连片的盐碱地,只长野草不长庄稼,而且不能浇水、靠天吃饭,村民的小麦亩产最高多斤,年景不好时,甚至颗粒无收。有什么办法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呢?我陷入了苦恼之中。
就在前天,村民刘树海叫我到他家吃饭。一进门,嫂子正把热气腾腾的馒头端上桌,我一尝这馒头挺特别,很劲道有嚼劲儿,而且还特别香。就问嫂子:“这是咱这边的特产吗?我在北京买的馒头都又白又亮,和这不一样。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好吃的馒头。”嫂子开心地说:“这是用咱自家种的盐碱旱地小麦磨成的面粉做的,里面啥也没掺,吃着放心。”这一番话,忽然打开了我的扶贫思路,让我激动得不行。
回来后,我就开始思考扶贫工作的突破口了。我想了想,村里的出路是否可以从“面”上做文章?结合树海嫂子给我介绍的麦子,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专程跑到南皮县,咨询了中科院南皮小麦研究所的专家,知道我们当地的小麦叫大红王,学名“冀麦32”,是一种适合盐碱地生长的老品种。这时,我心里的扶贫思路基本已定。
今天晚上,我召集了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召开了以“如何发展盐碱旱地小麦及面食深加工产业”为主题的讨论会。大家七嘴八舌,刘淑芳说:“我们的地不能浇水,一浇就犯盐碱,那可什么也长不了”。齐志亭担心地说:“我们的小麦大红王,虽然特别劲道但是产量特别低。”刘鹏翔反问:“谁家不种麦子啊,现在全国哪儿没有面,咱们卖给谁啊?”我主要从小麦的特性方面和大家讨论,我问:“真的不打农药吗?”都说:“冬小麦,冬天也没啥虫子,再说了三百多斤,也懒得打。”王明说:“我们村过年、娶媳妇都蒸面花。正好我侄女结婚,我给你去拿几个看看。”他不一会儿就把面花拿来了,我第一次见到这样好看的面食,有动物、植物和各种吉祥的符号,寓意着对风调雨顺、幸福吉祥生活的向往。我又看到了精致的面花模具。大家的讨论,触发了我的灵感:这不就是天然的小麦吗?不仅可以用它来做面粉,还可以用来发展面花等特色面食产品,这可能就是我要找的那条摆脱贫困的路径。
面对大家的各种说法,我也明确地表达了意见,我说:“卖香油的不知香油香,我这个北京来的,反而觉得我们的面特别有前途。咱们村都会做面花,我觉得大城市的人肯定喜欢。这样吧,我们请北京的专家来评估一下,看看咱们的面粉和面食,营养成分怎么样,到底适不适合走出去。”
下一步,我将尽快邀请专家到村评估。虽然致富路不好找,找准更不易,但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张常丰找到一条又好又准的致富出路。
年2月16日星期六晴
听老农具“讲”那过去的事情
今天,我们继续整理老农具。看着一件件老农具,讲述着张常丰曾经的发展史,我也感慨万千。
两个月前,我们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镇*委支持,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把村里废弃的小学改建成了宽敞明亮的“张常丰文体中心”。我还请了北京的书法家义务挥毫,把这个响亮的名称,艺术的呈现在了房子正中心整洁的墙面上,和整个建筑浑然一体,特别的美。
住在文体中心西边的刘玉岭嫂子对这个改建,显然是非常满意的,她堆着笑容,拉着我的手说:“现在看着整理好的广场心里就豁亮,以前每到夏天,这里的杂草就有一人多高,我得打灭草剂才行。也是个垃圾场,蚊蝇横飞,就别提了,张书记,谢谢你们啊,可为俺们办了一件大实事啊!”
我当时就想,这个拥有6间房屋,余平米广场的文体中心,可能就是村文化事业和扶贫产业发展的良好载体,是张常丰村的“众创空间”。今天,村史馆的建成落地,标志着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建设村文化事业,也践行了我们不等不靠,想好了就干的扶贫作风。筹建村史馆就是要村民和他们的子孙们,从可触可感过去的生产生活实物中,去还原祖辈们真实的生活场景,了解他们曾经的艰辛,更加理解没有共产*就没有今天幸福生活的朴素道理。
刚动员的时候,并不那么顺利。有的村干部说:“那个地方荒了好久,连个窗户都没有,房顶都漏天了,怎么用。”有的说:“我们做好农产品展示厅就好了,建村史馆要费不少的钱呢!”又有人说:“老农具都扔了哪有几件啊。”我说:“村史馆记载我们村发展的历史,只有记得住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过了一会儿才有人说:“我觉得是这个理儿,这个事值得做的,就是老农具不好找了,不行就得拿钱去买。”我说:“我们村“两委”干部带头捐,每人先捐一件老农具。”大家不再说泄气的话了,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半个多月过去了,村史馆的场地也整理出来了,老农具却一件也没有见到,我非常着急,这样下去村史馆还能不能建起来?
直到五天前的一天下午,村支部副书记骑着电动三轮,把亲戚家的老古董织布机送了过来。我看到真的是欣喜万分,村史馆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家庭成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加上村里大喇叭持续不断的广播,在村“两委”干部、*员的带动下,村民们把像纺车、马灯、风箱、耠子、耙甚至还有陪嫁的高级柳条箱子等等,几乎全都拿来了。四十多件老农具,近乎还原了上百年来、方圆几百里的生产生活场景。虽然这些老物件“弥足珍贵”,但村民们都没有要钱。他们说:“建村史馆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能什么都要钱,让后人们笑话咱。”
今天中午,我们迎来了镇馆之宝“小独轮车”。这辆小独轮车曾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立下过“赫赫战功”,是*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后来它又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加入到了水利大会战之中。“把这辆小独轮车作为镇馆之宝吧!”村会计提议。村民们围了上来,纷纷赞同。79岁的老乡贤齐占亭在人群中说,我可以为老物件登记造册,还可以当义务讲解员。我们担心他年龄大了,怕他累着。可老人家却握着我的手说:“孩子,建村史馆是俺多年的夙愿,是你帮俺在有生之年实现了,就是累点儿也高兴啊!”
看着小独轮车,我想到了当时在老百姓中流传的一段话:“最后的一碗米,留来做*粮;最后的一尺布,用它做*装;最后的老棉袄,铺在了那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这就朴素地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要心里装着老百姓的恩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大家摆脱贫困,一个都不少地齐步迈进小康社会。
年4月24日星期三小雨
带着面花、辣椒酱上央视
早在几天前,我和张常丰村的村民代表以及国家信访局的特邀代表都在等待今天。因为,今天是我们带着村里的农产品走进央视,走入《开门大吉》录制现场的日子。
大家的心情很兴奋的,村里来了六个人,有四个人是第一次到首都。我的心情也是高兴,但更多是忐忑的,在央视这么大的舞台上,是出彩还是出丑可能都是一瞬间的事。但是,村里的产品刚由传统的自用面食转为可销售的商品,我们缺设备,更缺宣传。为了争取到我们面食文化村的必备设备蒸笼,接下来,我就要尽全力地表现了。
当主持人*喊出请选手登场时,我就像一个走上战场的战士一样斗志昂扬,大步走上舞台。别人都是等喊名字才出来,我出来早了呀,被小尼主持人拿这个给大家表演了半天我走路的速度。他这一调节气氛,我反倒不紧张了,耳边竟出奇的安静没有其他杂音了。我觉得自己是落落大方且自豪地介绍了自己:“我叫张巍婷,是海兴县张常丰村的第一书记。”这时候主持人问我们亲友团的情况,我又自豪地介绍了我们的村和国家信访局代表团,看着他们我当时充满了能量。主持人问我的梦想是啥,我说想带几个蒸笼回去,还被打趣梦想太少,我心想你哪知道,能出来给产品打个广告就很好了。
第一道题我按规矩走到门前,按了大按钮就听响起的节奏是什么歌,当节奏响起来时,我都没听完就已经知道了答案,我边往回走,边告诉大家答案就是田震的《执着》。结果,因为在村里养成的大步流星的走路习惯又被主持人调侃了一回。没事你调侃你的咱的答案一定对,这个有底。当一个美女走出来开始唱起《执着》的时候,我心里有一股暖流升起啊!第一步成功了!我拿到了一个广告时间,我们村是国家级贫困村,是国家信访局定点帮扶村张常丰村,有村民人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村在渤海边,土地盐碱化比较严重,所以庄稼收成非常低,每亩小麦产量多斤,靠天吃饭,不能浇水。主持人问为什么不能浇水呀?我告诉他越浇盐碱化程度越高,下一季就不能种了,主持人也了解了村民贫困的原因,我明显感觉到他的内心被触动了。我们接着聊了村里的议事厅改造和村情,让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这时时间到了,但产品的宣传还没做呢。我得再争取!
第二道题,我很顺利地猜出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又拿到了一个介绍时间,同时积累了二千元梦想基金。这时候主持人说:“脱贫致富、精准扶贫是一个攻坚战,也是一个需要智慧的过程,那你们呢?你们是怎么做的?”我心想,不愧是央视主持人,*策内容信手拈来呀!我介绍了我们变短板为特点的情况,说明了我们的“大红王”,我们的小麦大红王属硬质麦,它的钾元素和植物蛋白含量都比一般小麦要高,我们用石磨加工。紧接着主持人给了我们展示产品的机会,张常丰村的“三面红旗”“四缸酱”被端上了央视的舞台。我先介绍了我们的面花,主持人小尼特别大方的拿起来说热着呢!放嘴里就吃。我想你吃得对,你可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好看的面花。果然,小尼赞不绝口,然后又蘸着辣椒酱吃,我看着他回味的表情,半天也不说话。心想呀,主持人词穷了,无以言表这美好的味道吧。我每次吃也是这样,就是你最想要的那个味道,你却不知道怎么形容它,哈哈,心里美!
第三题,我很快听出了《人在路途》,梦想基金积累到了三千元。主持人小尼问我销售情况,我向他和全国观众朋友们介绍了我们电商平台,还承诺给《开门大吉》的观众打八折,也介绍了我们宣传口号:武有张三丰,面有张常丰。盐碱旱地的贫困,只产天然野生的张常丰。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闯关环节,我顺利拿到了一万五千元梦想基金。更激动人心的是,主持人小尼和我合了一张影,还要为我们村的扶贫农产品作公益代言。在现场,很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