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雲札年第19辑总第
TUhjnbcbe - 2021/7/17 14:14:00
甲氧沙林是不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zd/140220/4341464.html

诗歌气格论

——文谷论诗之一

第一章气格分“清而雅”和“厚而雅”

气格,属于古代美学概念,被古人应用于人物品鉴以及诗歌、文章、书法等艺术门类。“气”,在诗论中,指诗人精神气质流注于作品所形成的蕴含、生机、气势,属精神气息。“格”,指旨义趣尚,属诗歌内容。作者试图对气格进行辨识与精粹,将诗歌风格分为“清而雅”和“厚而雅”。

北宋大儒张载《正蒙》有云:"太虚为清,清则无碍,无碍通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无形。”关学认为,人和万物都是由“气”产生和构成的。因为气有清浊、精粗、明昏、偏全、厚薄的不同,便产生了千差万别的物和人,所以,气的本性就是人和万物的本性。北宋以降,关于气格的论述不绝于途。及至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诗概》更提出:“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诗家泛言气格,未是。”他肯定了清、厚、高、雅的“气格”。

刘熙载斯言颇动吾心。遂取“气有清浊厚薄”之“清”和“厚”,取“格有高低雅俗”之“雅”,以“清而雅”和“厚而雅”区分诗歌之气格不同。“雅”专注于内容品评,取高格,去低俗。“清”和“厚”专注于精神气息品评,取“清”去“浊”,取“厚”去“薄”。“雅“是基础,是“质”,无“雅”,遑论“清”和“厚”!

第二章“清而雅”和“厚而雅”如何界定

能否再精确描述两者风格关系?想起了《沧浪诗话》和《司空图二十四品》。

《沧浪诗话》有云: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离别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

《司空图二十四品》有云:

雄浑、冲淡、纤穠、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遂结合《沧浪诗话诗》之九品和《司空图二十四品》,尝试将“清而雅”和“厚而雅”以关键词厘定。

清而雅

关键词:飘逸、流畅、旷达、清奇、清俊、清丽、冲淡、洗练、劲健

厚而雅

关键词:雄浑、悲慨、深婉、朴厚、沉郁、委曲、沉着

第三章“清而雅”和“厚而雅”之历史论证

拏雲诗社,对三千年中华诗歌史追本溯源,从年以来,分别走过了《诗三百周南春会》,《洞庭九歌秋会》,《楚汉风云淮都春会》,《汉乐府洛阳秋会》,《建安风骨邺都春会》,《陶彭泽九江秋会》,《谢康乐永嘉会稽春会》。试以个体诗人的屈原,建安诸子,陶渊明和谢灵运作研究。

屈原:“厚而雅”,读《离骚》,雄浑、悲慨、深婉、朴厚、沉郁、委曲,是典型风格。

建安诸子:总体属于“厚而雅”,读其诗歌,在雄浑、悲慨、深婉、朴厚、沉郁、委曲、沉着诸元素中,能找到更多。

陶渊明:“清而雅”,具有飘逸、流畅、旷达、清奇、冲淡、洗练、劲健典型风格。

谢灵运:“厚而雅”,具有悲慨、深婉、朴厚、沉郁、委曲、沉着典型风格。

推广到古代大诗人之气格(尝试辨别):

清而雅

陶渊明、谢眺、李白、王维、孟浩然、岑参、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柳宗元、韦应物、苏东坡。

厚而雅

屈原、建安诸子,谢灵运、鲍照、陈子昂、王勃、杜甫、高适、韩愈、李商隐、*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元好问。

如果认真辨析,或许能从李杜之前后脉络中寻得两类诗歌气格之蛛丝马迹。当然影响气格因素甚多,与诗人气质、个性、生长环境、经历、诗歌传承、审美风格、哲学观都有影响。上述分类只是大概归类,未免有削足适履之嫌。比如,上述曹植和刘桢诗,归到“厚而雅”或“清而雅”都有其理由,如曹植《赠白马王彪》有明显的雄浑、深婉和沉郁的“厚而雅”风格,如“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亦有飘逸、流畅、清俊、和劲健的“清而雅”风格,如《白马篇》的“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杜牧,有飘逸、清俊和劲健的一面,也有深婉、委曲和沉着的一面。细细品味,或如善琏湖笔之“七紫三羊”,或有“六厚四清”,“七清三厚”之说。

笔者对历史典型诗人气格和拏雲典型诗人气格做了对比研究,分别见附录1和附录2。

第四章如何形成自己的诗歌气格

《朱子语类》有云:“人之文章也只是三十岁以前,气格都定,但有精与未精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格特质,虽是三十岁之前“大定”,但仍有调整和固化之机会,如庾信北方出使留在北周后,与先前之宫体诗风格迥异,遂成“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诗句)。

我认为:多读书,多写作,多阅历,多思考,多行走,多交流。六“多”之后,人生境界大开,气格当更加升华。

上述内容,根据笔者在丙申建安风骨邺都春会即兴分享整理。不到之处,请方家不吝指正。

附录1:历史典型诗人气格对比研究

同题材不同诗人见不同气格:

建安诸子:

《公宴诗》

曹植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飙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刘桢

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

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

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

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

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

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

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

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

王粲

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

凉风撤蒸暑。清云却炎晖。

高会君子堂。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

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合坐同所乐。但愬杯行迟。

常闻诗人语。不醉且无归。

今日不极欢。含情欲待谁。

见眷良不翅。守分岂能违。

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

愿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

克符周公业。奕世不可追。

同题材不同诗人见不同气格:

《早朝大明宫之作》

贾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同一诗人不同阶段不同诗集见不同气格:

《守岁》

苏轼(凤翔通判任)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初到*州》

苏轼(*州团练副使任)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贬谪儋州归来)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石鼓歌》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维鱮贯之柳。

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模糊半已似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

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

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鷇。

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耇。

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伏犬戎随指嗾。

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

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蒙瞍。

...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注:熙宁四年()六月东坡以太常博士直史馆出任杭州通判。

《澄迈驿通潮阁》两首

其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晚潮。

其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

帝遣巫阳招我*。

杳杳天低鹘没处,

青山一发是中原。

附录2:拏雲诗人气格对比研究

北林子:清而雅

七言:雄浑、深婉、流畅、劲健

北林子《春兴》八首

其一:《锄春》

日暖東篱照草庐,忍将羸病试春锄。

清晨备垄夕修井,南面裁花北种蔬。

陶令秋来分黍酒,燕山月下数匏葫。

宵阑更逞拨琴指,悬腕临碑看老夫。

(年3月14日,東篱下)

君不见燕山雪,婀衣漫舞朝天闕。

君不见幽州台,高处呼风卷浮埃。

向晚登台前后看,古人未去来者来。

雍王猎队西北归,肩上扛鹰势欲飞。

德胜门外喧锣鼓。九城欢庆生伏虎。

乾淸殿上复乾罡,从此正义应嚣张。

雄鸡何俊哉!一唱天下白。

六镇何慷慨,气可吞东海。

君不见国子监,翰林博士誊新卷。

君不见丹江水,洪流转向应无悔。

神仙点杖开云渠,驰兮骋兮援冀北。

丰碑崖上立,直教*神泣。

碑文须以刀斧工,笔法必承张猛龙。

悲怀逸兴俱思发,玉化冰心凝风骨。

今夜梨花缀燕台,今宵应见古时月。

(北林子,乙未年正月初三東篱下)

五言:飘逸、旷达、清奇、劲健

词:飘逸、流畅、旷达、深婉、委曲

夜阑瞩月轻推盏,尔汝相扶微醉。东山寐否?孤馆清寒,薄霜铺地。寂寞宫灯,烛光摇曳,好多心事。错洛阳花季,长安却远,相思处、西风起。

白马归来倦未?短歌行、几人能会。萧疏望断,楚鸿飘去,空留雁字。百亩残墟,汉唐烟雨,欲寻无迹。但此番、足慰平生,衣已尽沾伊水。

(年10月30日,东篱下)

《海棠依稀》

破晓拏雲去,

骑龙贴地飞。

*河冲广陌,

泰岳竖宏帷。

周鼎形何若,

海棠叶依稀。

长安西北看,

国是应当机。

(年11月2日,G41三厢)

红叶沾衣,暗香盈袖。山溪忽左雲忽右。夕阳镂树雀欢飞,有人静待*昏后。

风偶翻书,湖频生皱,涟漪心事谁猜透。白石斜径入薄烟,寺钟又响声依旧。

(年10月30日,密雲之雲湖山庄)

《赠韩巍教授》?三章

凤去秦山到此栖,

东南有海映孤枝。

至今犹守真元气,

未负青莲四句诗。

参差海岸雪千堆,

容我清蒸绿蚁醅。

纵使明皇羹一碗,

依然不可教摧眉。

当年青眼与君逢,

自许山间水一淙。

何日乘风西北去,

长安城上数秦峰。

(年11月30,前海湾JWM)

幼甫:厚而雅

词、七言、五言:雄浑、悲慨、深婉、沉郁、委曲、劲健

《塬上行》

春风正午上兰台,桃李苍官争漫街。

万事方辞下函谷,破门乞者扑阶来。

花甲赧颜塬下妇,似曾相识塬间路。

一匍一咽一声哀,一声即出泪如注。

唏嘘往事不忍顾,廿二年前季春暮。

小女绕膝补罗裳,吏三捕四呼破屋。

折针断线高飞絮,束手缚肩御史府。

呼啸绝尘亲无追,惊堂拍案不容语。

幽冥长夜无昏晓,百夜难得静须臾。

罗网锁眉不自由,南冠吞哭窥角楼。

朝期一吏呼,暮望一吏唤。

苦泪流出易,悲肠道出难。

亲朋远向避,回指老疯癫。

我听老妪哀哀诉,如闻娘亲戚戚语,

乍可离离塬草舞,不愿茕茕衰稷偻。

我看官笺九印信,每抚一印每踟蹰。

题名尽是州台县,满纸堪为凌阁图。

君不见,乌台侧,獬豸无言独愠色。

威武升堂昭以雪,高堂内外皆隐恻。

望断桑榆白发空,我自哀矜夜几重。

平明直向函关别,月落寒塬东复东。

(年冬,涧河岸)

七律《过邙山》

北邙无土不封茔,万冢参差邈上清。

草浸寒碑哀后主,云衔古木挽中兴。

贤愚共枕*金谷,贵贱同归洛邑城。

弹指青门阡尽处,余晖揖笑乱山横。

(年11月18日,自郑返峡途中)

过函谷关

扼幽幽险谷锁秦川,一览尽苍茫。顾峰峦列阵,金戈铁马,叠影残阳。紫陌苍苔断箭,遗落百朝殇。漠漠*河水,惯看沧桑。

谁笑鸡鸣宵客,更邪夫显进,直士幽藏。叹卒鱼漂橹,馀烬砌咸阳。溯千年,风疏尘卷,有几人、据此慨而慷。关何在?五千玄理,源远流长。

(年2月27日)

《亡羊》

折角弃蛮荆,

闻风望北庭。

一言知石勒,

万事总由卿?

青袖藏春色,

霜毛立未倾。

范阳烽火近,

莫哭曲江亭。

(年1月11日)

《天鹅湖》

函谷千重雪,*河百丈冰。

平明临芷岸,玉宇点繁星。

北渚参差降,南湄彳亍行。

东坻初靡靡,西沚复卿卿。

……

复此凭栏处,千寻千里踪。

俯级拾落羽,尽释谬丹青。

且问蒲冰泮,葭莩何又生?

芦笛层层怅,凭谁诉衷情。

(年1月9日)

檀林:清而雅

七言、五言、词:飘逸、流畅、清俊、劲健、深婉、沉郁、委曲

《登滕王阁二首》

故国歌吟似水流,几番归梦伫成愁。

暮云约作西山雨,*叶翻来北陛秋。

挥手孤鸿凭一字,举杯新月许层楼。

底须惆怅天涯远,万里江风认旧游!

(年9月25日)

千年杰阁烟波暮,秋水平看几叶舟?

一发青山云杳杳,半楼明月笛悠悠。

客程远向他乡尽,世事空余旧梦浮。

俊鹘孤飞应识我,为谁天际下荒洲?

(年10月3日)

《忆亲》

孺子浮槎去,何时跃锦鳞。

阶前萱草茂,岭上暮云循。

怀橘将行日,临风每忆莼。

悬知倚闾望,梦觉又沾巾。

(年母亲节,北京)

猎猎旌旗鼓角鸣,城垣陷处杂涛声。帝国斜阳娇似血,残堞,飞红片片野云轻。

千载茫茫都一醉,归未?胡姬压酒又相迎。低咏青莲《将进酒》,回首,银光浮动雪初晴。

(年2月24日,伊斯坦布尔)

《丙戌年八月重游西湖》

白堤依旧暖香撩,楼外歌声出断桥。

月落平湖青蝶梦,莺闻柳岸浙江潮。

孤山有路寻芳草,霞岭无人记旧谣。

多少秋风秋雨恨,凭栏叠唱念奴娇。

(年8月24日)

张成昱:厚而雅

七言、五言、词:悲慨、深婉、沉郁、委曲、沉着、劲健

三月八日感怀

借东风、半天吹彻,长安今夜谁醉。掷杯应伏三千刃,刀下几时心碎。帘外誓,这时节、浮云应可留余媚。飞红摇翠。却意马犹驰,秋鸿渐老,浪子曰无悔。

江南远,只许扬州入耳。阳春琴老弦滞。梨花争向枝头出,那曲平沙堪慰。胡笛脆,白头约、素颜如影眉如水。青山鲜矣。只万里归期,一生去处,休问甚滋味。

(年3月8日北京)

大雪节气感怀

胡马曾驰,破千*处,秦铁衰矣。偶遇秋晴,心高梦浅,洗醉东流水。缓琴疏鼓,狂箫苦笛,学斩凤屠龙技。怯江湖、波深浪涌,又倾半斗陈泪。

虚名大雪,痴人惊惧,一抹轻霜而已。冷雀寒鸦,僵蛇呆兔,可饲凌云志。恨难成勇,过犹不及,何虑冠朱衣紫。或应问,心怀左右,道分彼此?

(年12月7日,清华园)

七律《厦门感怀》

向海曾吟浪太迟,

夜阑意气转支离。

钿匣难觅八千贯,

财簿轻如半句诗。

万里不足酬雁志,

三生须忘断肠时。

岭南且载风催雨,

可洗青衫裹旧瓷。

(年11月9日,厦门)

五绝《会友小酌》

三人昨夜酌,

与月双相对。

涕泪误临杯,

酒中多一味。

漫生:厚而雅

七言、五言、词:沉着、深婉、朴厚、委曲、清俊、洗练、劲健

七夕

醺风舞练,矜霞盈袖,别去痴云愁雾。鸣蝉忽逝柳梢头,恰塞月、如西子蹙。

扪参望井,千峰寻遍,咫尺天涯归路。莫轻弹越调吴词,订一世、兰舟同渡。

(年8月20日,龙潭湖畔)

《深夜过长安街》

夜深人不静,

彻照长街灯。

蹈蹈往来者,

逡逡何所行?

(年10月6日深夜)

《秋游汉城昌徳宫后苑杂感》

秋兴飞渡汉阳府,漫步忽如东阙宫。

……

喜雨应论苏学士,芙蓉当咏柳河东。

韵馨居内闻韶乐,演庆堂上贺亲翁。

尊德亭下揖孔孟,砭愚榭侧羞枭雄。

玉流川溪弄清漪,翠寒笼山各不同。

由来兴衰谁与主,尽在萍客笑谈中。

凌虚越古怅若失,逍遥我今莫匆匆。

(年10月23日)

无题

乱翻*卷觅无邪,

一纸尘烟不易别。

揽月歌逐天姥梦,

裁云诗落锦官节。

堪怜季子惜名剑,

莫与庄生辩幻蝶。

三味当知藏五味,

寒食几度识真帖。

(年8月28日,龙潭湖畔)

《东归述怀》

回望东河若逝烟,

乘风贯日渡燕山。

滚石伐桂凭嗤笑,

抱瓮沽油莫等闲。

管晏留名经济事,

蠡良游刃盈缩间。

花开赤县晴方好,

正是平生五月天。

(年5月14日)

《岁末抒怀》

天马驱愁霭,细风暗送春。

且偕岁末忆,看遍长街灯。

征夫戍远塞,使者持寸心。

每怨羌笛曲,长恨胡笳声。

登高望不尽,杨柳绿玉门。

拔剑正四顾,壮志越昆仑。

商皓终入辅,诸葛竟夺城。

古来垂钓者,多是羡鱼人。

不辞王孙事,轻唱坐观云。

晨诵孟襄阳,暮读王右丞。

(年12月31日,北京)

武夷:清而雅

七言、五言、词:飘逸、旷达、清俊、洗练、劲健、深婉

有赠

慨然高笑归来去,从此天涯凭我。山高水远,风轻云淡,江山如贺。晚会朝朝,文章应对,许多功课。便一时不再,无人知会,恍然悟,嗔则个。

须约嫦娥同往,更斜阳,晚霞如火。橘园信步,东篱闲坐,画舟横卧。就两枝松,饮三通酒,看星星堕。待阶蛩唱罢,却长身起,叩逍遥和。

(年7月30日)

《过考亭书院》

半壁门楼近,

江流自此雄。

四书集注后,

松立尽如翁。

昔时松亦士,

今谒但余松。

道隐知何处?

坐数南山钟。

遥寄拏雲春会

楼头伤燕,台前悼马,从此风云如梦。刘郎霸业项王歌,只对着,萧萧荒冢。

去来闲鹤,参差粉黛,谁又多情与共?青衫司马怎生读,便一盏,醺醺成诵。

(年4月,武夷山)

安丰:厚而雅

七言:雄浑、悲慨、沉郁、深婉、委曲、清俊、劲健

《南北》

卤膏谁入非一味,橘枳何栽若二邻。

王气北居频左衽,衣冠南渡尚初心。

云西野乐霓裳调,岭表白言李杜音。

同曲江河别物事,几朝霸业又归秦。

(年11月23日)

《将别离》

序:吾17岁客居京华,成长于斯,浸润于斯,视之为吾乡。奈何雾霾蔽日,忍痛别去,带着不南不北的口音,再次漂泊。

南人懵懂客燕山,

青岁匆匆鬓皓然。

城已非城神韵碎,

宇将无宇雾霾湍。

中年泪忍仓皇去,

云雁翕沉落寞还。

五岭当遮王粲望,

时时醉梦叩长安。

(年3月15日)

琬青:清而雅

七言、词:流畅、清丽、清俊、洗练、深婉、委曲

欲写相思,却嫌笔淡,素笺残句空留。雁儿归去,可识旧时秋?梦里家山此刻,应该是、斜月如钩。深深院,梧桐寂寞,暮色锁西楼。

休休,疏雨过,箫声渐起,惹尽闲愁。叹花落无痕,何处凝眸。寸寸芳心已老,怎堪忆、年少风流。风慵懒,尘烟吹散,吹不散眉头。

---------------------------------------------------------

《雲札》由拏雲诗社编辑发行

点校:雲昊

审定:雲树

发行:雲末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雲札年第19辑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