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的土豆,滞销了!
根据大濮网的消息,清丰县古城乡官路边村土豆大丰收,却销路不畅,大量土豆堆积在仓库。村民说大部分人都是花钱租地来种土豆,本想挣点钱,没想到血本无归,眼看土豆堆积如山,只能欲哭无泪。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
数月前,濮阳有菜农蒜薹滞销,大量蒜薹无人问津,便宜时每斤仅五毛钱,最后菜农只能免费让人来菜地采摘。
再往前看,还有莲藕滞销,烂在池塘里。特别是一个女大学生,因为父亲离世,家里的百亩池塘令人一筹莫展,让闻着动容。
当然去年,我们还听过,有人种植的红杏,遭遇滞销,销售无门。
“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这是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的结尾。当年丰收伤农的景象,可以将错误记在“万恶的旧社会”头上,但时光流转了近百年,乌篷船摇到年,这样的现象依然不可避免。
“不找市长,要找市场。”
这句话对农民来说,还有些陌生。现实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有血有肉也有泪。我们固然可以有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来伸出援手,缓解菜农燃眉之急,但根本上解决问题,并非易事。
因为,农业生产本身,越来越具有商业属性,做生意是有赚有赔的,就算李嘉诚,也做不到稳赚不赔。
这方面,我们的农民兄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在当前情况下,农民投资土地,也要做好足够的研判,不能盲目跟风,否则类似滞销现象,还会层出不穷。
当然,*府部门不能袖手旁观,更应该早出援手,加大培训力度,引导科学理性投资。
现在放手让毫无风险抵御能力的农民放归市场,无异于让他们成为待宰的羔羊。
面对一筹莫展的乡亲,我们也不能听之任之,人生艰辛,农民更不易,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事,牵引了我们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