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范围北至九溪闸,南至社井,西至枫华东路、规划道路及部分沿线村庄道路边界,东至钱塘江、北支江,总面积约.3公顷。
上周,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终于公布了南北大塘及珊瑚沙海塘提升专项规划。此次规划主要确定了大塘用地范围、堤外提升改造范围(城市用地面积)、塘内保护提升范围、三江汇总体效果图等。规范范围:规划范围北至九溪闸,南至社井,西至枫华东路、规划道路及部分沿线村庄道路边界,东至钱塘江、北支江,总面积约.3公顷。其中堤外提升改造范围(城市建设用地为主)总面积约.4公顷。堤内保护提升范围(滩涂为主,包含堤内的码头、闸站用地等)总面积.9公顷。规划目标:打造未来水岸:创新生态柔性堤防形式,链接内外江城水岸空间,彰显富春卷首文化气质,展示未来滨水生活场景,生态堤防、旅游休闲、体育健身、文化展览等多样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化未来水岸。主要内容:1、还堤于江,退堤不退滩:基于优化行洪断面、修复沿江生态、塑造景观场景等要求,对现有堤防线型进行适度优化、局部段落采取适度退堤。利用退堤后更为广阔的生态江滩空间,形成城与江之间的柔性缓冲带,并结合钱塘江水文条件采取分级保护与利用,打造生态宜人的江滩公园。2、活堤于城,亲水更活水:结合腹地城乡空间的景观特征、功能特色与人本需求,打造城市活力水岸、未来艺术水岸、人文休闲水岸、诗意田园水岸及未来乐活水岸五大主题段落,并植入活力体育公园、之江船工业遗址公园、艺术水岸中心、三江口文化公园等多处重要活力节点,形成锦带串珠链式的总体空间结构,打造一条集旅游休闲、体育健身、文化展览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化公共空间带。3、让堤于民,近水更达水:新建堤防需在保障抢险、巡堤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取消现状堤顶路的机动车交通功能,取而代之布置以步行道、骑行道等慢行系统,并实现上下游的全线贯通。同时由腹地背江一侧新规划机动车道路来承载原有堤顶路的部分交通功能,解决沿线城市、村庄地块的进出问题。4、融堤于景,有堤不见堤:加强堤防工程景观化设计,通过景观处理将百年一遇堤防隐藏在景观覆土和种植地形中,将传统硬质刚性的堤岸转变为生态柔性的堤岸。同时强化沿河廊道、生态绿楔的打造,与腹地城乡蓝绿空间形成一体化网络。规划要求:1、堤防形式指引提高设防标准至年一遇,对堤轴线进行适度优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生态柔性堤防、超级大堤等创新堤防形式,相关配套设施可与堤防工程结合设置。2、配套功能指引完善相关配套功能,主要包括海塘管理用房、公园管理用房、文化设施用房、休闲游憩设施、服务驿站、公厕等配套服务设施,并结合堤后地下空间,适当设置社会停车场地。3、建筑形态指引保障建筑形象与三江汇地区的总体景观意境以及各区段水岸形象相匹配,控制新建建筑体量、高度、风格、色彩与整体水岸环境相协调,鼓励采用覆土建筑、绿色建筑等创新建筑形式。4、交通系统指引适当剥离城市骨干性通道,避免社会过境性交通经行;结合规划范围边界构建因地制宜的兜边路体系,组织沿线生产、生活性交通;结合钱塘路、梧桐路、*师路、八号浦等预留不少于9处上堤通道,保障应急抢险要求。5、河道衔接指引加强三号浦、四号浦、卫星浦等主干河道及其它次干河道、支河道的整治和疏浚工程,加强与江堤工程的景观衔接;新开沿江河,沟通四号浦北段、六号浦、八一浦与卫星浦,并结合临江景观带建设;规划取消老沙浦,并通过拓宽东青浦规模消除对该区块的排涝影响。6、水工设施指引整合沿江交叉水工设施,依据地区防洪排涝要求对相应闸站、泵房、机埠等进行保留提升、拆除重建或取消,同时加强水工设施的景观提升与外立面优化,成为沿江整体景观系统的组成部分。7、码头提升指引保留提升码头、新建码头应强化与堤防工程的同步设计,做到空间上无缝衔接,景观上有机融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使用需求适当配建码头管理用房及侯船、休憩类服务用房。旅游船舶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和垃圾采取上岸措施,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钱塘江沿江绿道项目
在江对岸的萧山,一条钱塘江沿江绿道也正在招标中。本项目投资估算.6万元,工程概算.87万元,其中建安工程造价.万元,建设规模:绿道原人行道段换铺彩色沥青路面平方米,其余换铺沥青路面平方米,道路南侧背水坡2-10米范围草坪更新,面积平方米,防浪墙刷新平方米,南侧太阳能路灯30米一盏,共杆,绿道与沿线相交路口共增设升降桩个,增设3处节点景观以及翻新沿线排水沟、平侧石、清洗跟换部分防浪网、景观标志标牌等工程。建设地点:杭州市萧山区。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想要爆料!
想了解更多三江汇
楼市、教育、商场消费等信息!
请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