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河为*河故道,宋太宗淳化四年(),*河决澶州(濮阳)入卫河,是硝河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干流南起滑县、浚县、内*结合部的梁庄镇小后河村,北至清丰县阳邵镇苏堤附近入卫河,全长56.5公里,流域面积五百多平方公里。涵盖滑县北部、浚县东北部以及内*县的中召、梁庄、后河、六村、井店、亳城、东庄、城关、马上和清丰县的阳邵等乡镇。
以位于六村乡赵庄村附近的水闸为界,河道上游即硝河坡,东西宽约一公里,南北长四十多里,旧称“四十五里旱硝河,九十九倾荒沙窝”,为蓄水洼地。下游河道较窄,仅百余米,为季节性排水河。
在明嘉靖六年()的《内*县志》中,对硝河的描述仅“在县南,出朴硝,与开州(濮阳)接界”等寥寥十余字,这是因为历史上的硝河干流曾经大幅度改道的缘故。据《开州志》介绍,当初,硝河出硝河坡后从今天的白条河农场附近东流,经后河至濮阳顺河附近北去。而当时内*县的辖区偏北,只有最南端的赵庄、马集等村子与硝河接近。后来,硝河下游河道淤塞,方才改由赵庄村西北去。所以,清朝光绪及民国的《内*县志》对硝河记载就比较详细了:清康熙三十八年()疏浚成渠,通于卫河,改曰柯河,一名永丰渠。雍正十一年()因此河道直射城门,改移西向转北而东,绕城三面。新中国成立后,行*区划大调整,南部原属于濮阳、滑县的中召、梁庄、后河、六村、井店、二安等乡镇的百余村划归内*,硝河坡自然成了“陪嫁”。之后,经过几次施工,截弯取直,综合治理,逐渐形成了今天纵贯南北的主要排水河道,承泄滑、浚、清、内四县涝水。
硝河虽仅百余里,却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著名的颛顼帝喾陵和商中宗陵就分别位于梁庄镇和亳城镇的硝河岸边。另外,硝河边还有古帝(顿)丘(梁庄镇大城)、亳城、柯城(城关高庙)等古代遗址。年,内*县开挖引*入内补水灌溉工程,在梁庄镇境内十余公里长的河道内,一下子就挖出两处古墓葬和一处古遗址。两古墓分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顿丘、东黎县令王谟墓和一座唐墓,古遗址就是被列为“年十大全国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河南省内*县三杨庄汉代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硝河以盛产皮硝而享誉四方,两岸人民群众多以此为生,一年四季,烫硝、晒盐、熬碱、捕鱼、割苇等忙碌奔波,拼命劳作。而反动旧*府不管人民死活,变着花样增加赋税,并派遣武装经常盘剥、压榨老百姓,抓盐民、扒盐池,横行霸道,还不许人们到硝河干活,只闹腾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年3月,盐民池得具被枪杀,激起了巨大的民愤。城南“盐地十八庄”联合城关附近30余村子民众向盐兵展开斗争,盐兵被迫撤走。
年5月15日(农历三月十九),在中共濮阳中心县委书记王从吾等人的领导下,内*硝河坡、濮阳西水坡、澶州坡等地盐民八万余人(号称十万)齐聚濮阳,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驱逐盐巡的斗争(盐巡系天津长芦盐场的盐务税警缉私队,简称“盐巡”或“盐兵”。),并取得了胜利。事后,在硝河坡、西水坡和澶州坡分别唱大戏祝贺,王从吾等到会讲话。
是年秋,冀南、豫北13县盐民代表在清丰开会,成立两河(河南、河北)盐夫联合会,王从吾当选主席,并制定《两河盐夫联合会总章(草案)》。
抗日战争时期,内*硝河两岸成为我冀鲁豫根据地中心区域,被誉为“红色沙区”。年4月30日,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在硝河岸边的南张保村成立冀鲁豫*区,*克诚兼任司令员。后来,*克诚率部南下,杨得志兼司令员。年元月,冀鲁豫边区行*主任公署在硝河边的马张堌村成立,参加代表多人,选举晁哲甫为公署主任,崔田民、贾心斋为副主任。此外,抗战中的“张堌伏击战”、“司马战斗”、“碾头伏击战”等都发生在硝河两岸。我抗医院、被服厂、炸弹厂、印刷厂等也常驻附近的沙区枣林,更有无数革命先烈长眠于此,硝河两岸的许多人家都是“革命家庭”。毫不夸张的说,硝河也是一条“英雄河”。
内*人对硝河有着特殊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硝河就是内*的“母亲河”。在内*,“硝河大道”、“硝东一路”、“硝东二路”、“硝河游园”等名字无不彰显着大家对硝河的挚爱。《硝河》、《硝河文艺》等历史刊物承载着无数内*人的梦想。“治理好硝河,建设好家乡”也是历代内*人共同的愿望。近年来,*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治理、开发硝河,使得沿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面貌一新。
说来也挺神奇,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致使水位下降,盐碱消退。国家又及时推出*淮海开发等工程项目,亘古的盐碱滩逐渐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现在的硝河坡,两岸是沙地,以种植小麦、花生为主。坡内明显低,是胶泥黏土地,耐干旱,以种植小麦、尖椒及林果业为主。
如今的硝河畔,郑济高铁、晋豫鲁铁路、范辉高速、南林高速及多条国省干道飞跨。赵庄水库波光粼粼,陶瓷园区人来车往,光伏、风能、温棚产业举目皆是。年12月29日,内*硝河湿地入列“河南省湿地公园试点”名录,标志着古老的硝河迎来了它更加辉煌的新时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