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京城 京畿路 京东路 京西路
唐室既衰,五季迭兴,五十余年,更易八姓,宇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三十八,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建隆四年,取荆南,得州、府三,江陵府,归、峡。县一十七,户一十四万二千三百。平湖南,得州一十五、监一,潭、衡、邵、郴、道、永、全、岳、澧、朗、蒋、辰、锦、溪、叙,桂阳监。县六十六,户九万七千三百八十八。乾德三年,平蜀,得州、府四十六,益、彭、眉、嘉、邛、蜀、绵、汉、资、简、梓、黎、雅、陵、戎、泸、维、茂、昌、荣、果、阆、渠、合、龙、普、利、兴、文、巴、剑、蓬、壁、夔、忠、万、集、开、渝、涪、黔、施、达、洋,兴元府。县一百九十八,户五十三万四千三十九。开宝四年,平广南,得州六十,广、韶、潮、循、封、端、英、连、雄、龚、惠、康、恩、春、泷、勤、新、高、潘、雷、罗、辨、桂、贺、昭、梧、蒙、恭、象、富、融、宜、柳、严、思唐、邕、澄、贵、蛮、横、宾、钦、浔、容、牢、白、廉、*、绣、郁林、藤、窦、义、禺、顺、琼、崖、儋、万安、振,县二百一十四,户一十七万二百六十三。八年,平江南,得州一十九,*三,升、宣、歙、池、洪、润、常、鄂、筠、饶、信、虔、吉、袁、抚、江、汀、建、剑、江阴、雄远、建昌*。县一百八,户六十五万五千六十五。计其末年,凡有州二百九十七,县一千八十六,户三百九万五百四。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献地,得州二,漳、泉。县十四,户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钱俶入朝,得州十三、*一,杭、苏、越、湖、衢、婺、台、明、温、秀、睦、福、处,衣锦。县八十六,户五十五万六百八十。四年,平太原,得州十、*一,并、汾、岚、宪、忻、代、辽、沁、隆、石,宝兴。县四十,户三万五千二百二十。七年,李继捧来朝,得州四夏、银、绥、宥。雍熙元年,复以四州授继捧,自后不复领于职方,县八。雍熙中,天下上闰年图,州、府、*、监几于四百。至是,天下既一,疆理几复汉、唐之旧,其未入职方氏者,唯燕、云十六州而已。
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三:曰京东东、西,曰京西南、北,曰河北东、西,曰永兴,曰秦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曰两浙,曰江南东、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曰梓、利、夔、曰福建,曰广南东、西。东南际海,西尽巴僰,北极三关,东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万一千六百二十里。崇宁四年,复置京畿路。大观元年,别置黔南路。三年,并黔南入广西,以广西黔南为名。四年,仍旧为广南西路。当是时,天下有户二千八十八万二千二百五十八,口四千六百七十三万四千七百八十四,天下主客户:自至道末四百一十三万一千五百七十六,天禧五年,主户六百三万九千三百三十一,客户不预焉。至嘉祐八年,主户一千二百四十六万二千五百三十一,口二千六百四十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一。至治平三年,天下主客户一千四百一十八万一千四百八十六,口二千五十万六千九百八十。熙宁十年,户一千四百二十四万五千二百七十,口三千八十万七千二百十一。元祐元年,户一千七百九十五万七千九十二,口四千七万二千六百六。绍圣元年,户一千九百一十二万九百二十一,口四千二百五十六万六千二百四十三。元符三年,户一千九百九十六万八百一十二,口四千四百九十一万四千九百九十一。崇宁元年,户二千二十六万四千三百七,口四千五百三十二万四千一百五十四。各府、州下户口与总数少异,姑两存之。视西汉盛时盖有加焉。隋、唐疆理虽广,而户口皆有所不及。迨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监六十三,县一千二百三十四,可谓极盛矣。
大抵宋有天下三百余年,繇建隆初讫治平末,一百四年,州郡沿革无大增损。熙宁始务辟土,而种谔先取绥州,韩绛继取银州,王韶取熙河,章惇取懿、洽,谢景温取徽、诚,熊本取南平,郭逵取广源,最后李宪取兰州,沈括取葭芦、米脂、浮图、安疆等砦。虽尝以河东边界七百里地与辽人,当时王安石议,盖曰:"吾将取之,宁姑与之也。"迨元祐更张,葭芦等四砦给赐夏人,而分画久不能定。绍圣遂罢分画,督诸路各乘势攻讨进筑。自三年秋八月讫元符二年冬,凡陕西、河东建州一,安西。*二,晋宁、绥德。关三,龙平、会宁、金城。城九,安西,平夏、威戎、兴平、定边、威羌、金汤、白豹、会川。砦二十八,平羌、平戎、殄羌、暖泉、米脂、克戎、安疆、横山、绥远、宁羌、灵平、高平、西平、新泉、荡羌、通峡、天都、临羌、定戎、龛谷、大和、通秦、宁河、弥川、宁远、神泉、乌龙。堡十,开光、通塞、石门、通会、大和、通秦、宁河、弥川、宁川、三交。又取青唐、鄯。邈川、湟。宁塞、廓。龙支宗哥等城。建中靖国悉还吐蕃故壤,稍纾民力。崇宁亟变前议,专以绍述为事,蔡京始任童贯、王厚,更取湟、鄯、廓三州二十余垒。陶节夫、钟传、刑恕、胡宗回、曾孝序之徒,又相与凿空驾虚,驰骛于元符封域之表。讫于重和,既立靖夏泾原、制戎鄜延、制羌西宁三城,虽夏人浸衰,而民力亦弊。西事甫定,北衅旋起。盖自崇宁以来,益、梓、夔、黔、广西、荆湖南、北迭相视效,斥大土宇,靡有宁岁,凡所建州、*、关、城、砦、堡,纷然莫可胜纪。厥后建燕山、云中两路,粗阅三岁,祸变旋作,中原板荡,故府沦没,职方所记,漫不可考。
高宗苍*渡江,驻跸吴会,中原、陕右尽入于金,东画长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关为界,其所存者,两浙、两淮、江东西、湖南北、西蜀、福建、广东、广西十五路而已,有户一千二百六十六万九千六百八十四。此宁宗嘉定十一年数。建国江左又百五十年,迨德祐丙子,遂并归于我皇元版图,而天下始复合为一焉。
今据元丰所定,并京畿为二十四路,首之以京师,重帝都也。终之以燕、云,以其既得而旋失,故附见于后。而凡四京之城阙宫室,及南渡行在之所,其可考者冠乎篇首,为《地理志》云。
东京,汴之开封也。梁为东都,后唐罢,晋复为东京,宋因周之旧为都,建隆三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雍熙三年,欲广宫城,诏殿前指挥使刘延翰等经度之,以居民多不欲徙,遂罢。宫城周回五里。
南三门:中曰乾元,宋初依梁、晋之旧,名曰明德,太平兴国三年改丹凤,大中祥符八年改正阳,明道二年改宣德。雍熙元年改今名。东曰左掖,西曰右掖。东西面门曰东华、西华旧名宽仁、神兽,开宝三年改今名。熙宁十年,又改东华门北曰謻门,北一门曰拱宸旧名玄武,大中祥符五年改今名,熙宁十年,改门内西横门曰临华。乾元门内正南门曰大庆,东、西横门曰左、右升龙。左右北门内各二门,曰左、右长庆,熙宁间,改左、右长庆隔门曰左、右嘉肃。左、右银台。东华门内一门曰左承天祥符,乾德六年赐名,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书降其上,诏加"祥符"二字而增茸之。西华门内一门曰右承天。左承天门内道北门曰宣祐。旧名光天,大中祥符八年改大宁,明道元年改今名。
正南门内正殿曰大庆,东、西门曰左、右太和。宋初曰日华、月华,大中祥符八年改今名。正衙殿曰文德,宋初曰文明,雍熙元年改今名。熙宁间,改南门曰端礼。两掖门曰东、西上阁,东、西门曰左、右嘉福。宋初曰左、右勤*,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大庆殿,旧名崇元,乾德四年重修,改曰乾元,太平兴国九年改朝元,大中祥符八年改天安,明道三年改今名。北有紫宸殿,旧名崇德,明道元年改。视朝之前殿也。西有垂拱殿,旧名长春,明道元年改。常日视朝之所也。次西有皇仪殿,开宝四年,赐名滋福,明道元年十月改。又次西有集英殿,旧名广*,开宝三年曰大明,淳化间曰含光,大中祥符八年名会庆,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宴殿也。殿后有需云殿,旧名玉华,后改琼华,熙宁初改今名。东有升平楼,旧名紫云,明道元年改。宫中观宴之所也。宫后有崇*殿,旧名简贤讲武,太平兴国二年改今名。熙宁间,改北横门曰通极。阅事之所也。殿后有景福殿,殿西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大中祥符七年,建后苑东门,洎北向便殿成,赐名宣和门、承明殿,明道元年改端明,二年改今名。凡殿有门者,皆随殿名。
宫中又有延庆、旧名万岁,大中祥符七年改。安福、观文、旧名集圣,明道二年改肃仪,庆历八年改今名。清景、庆云、玉京等殿,寿宁堂,旧名清净,明道元年改。延春阁。旧名万春,宝元元年改。福宁殿,即延庆,明道元年改。东西有门曰左、右昭庆。观文殿西门曰延真,其东真君殿曰积庆,前建感真阁。又有龙图阁,下有资*、崇和、宣德、述古殿。天章阁下有群玉、蕊珠二殿,后有宝文阁,即寿昌阁,庆历元年改。阁东西有嘉德、延康二殿,前有景辉门。后苑东门曰宁阳,即宣和门,明道元年改。苑内有崇圣殿、太清楼,其西又有宜圣、化成、即玉宸殿,明道元年改。金华、西凉、清心等殿,翔鸾、仪凤二阁,华景、翠芳、瑶津三亭。延福宫有穆清殿,延庆殿北有柔仪殿,初有殿无名,章献太后名曰崇徽,明道元年改宝慈,景祐二年改今名。崇徽殿北有钦明殿。旧名天和,明道元年改观文,又改清居,治平三年改今名。延福宫北有广圣宫,天圣二年建,名长宁。景祐二年改。内有太清、玉清、冲和、集福、会祥五殿,建流杯殿于后苑。明道元年八月,修文德殿成。是夜,禁中火,延燔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延庆、崇徽、天和、承明八殿,命宰相吕夷简为修茸大内使,枢密副使杨崇勋副之,发京东西、河北、淮南、江东西路工匠给役,内出乘舆物,左藏库易缗钱二十万助其费,以故改诸殿名。
又有慈德殿,杨太后所居,景祐元年赐名。观稼殿,在后苑,观种稻,景祐二年创建。延义阁,在崇*殿西。迩英阁,在崇*殿西南,盖侍臣讲读之所也,与延义同,景祐三年赐名。隆儒殿,迩英阁后小殿,皇祐三年始赐名。慈寿殿,皇太后所居,治平元年赐名。庆寿宫,保慈宫,熙宁二年建。玉华殿,在后苑。基春殿,熙宁七年建,在玉华殿后。睿思殿,八年建。承极殿,元丰三年建。崇庆、隆祐二宫,元祐元年建。睿成宫,神宗所居东宫,绍圣二年赐名。宣和殿,在睿思殿后,绍圣二年四月殿成,其东侧别有小殿曰凝芳,其西曰琼芳,前曰重熙,后曰环碧。元符三年废,崇宁初复作,大观三年,徽宗制记刻石,实蔡京为之。圣瑞宫,皇太妃所居,因以名宫。显谟阁,元符元年建,藏神宗御集,建中靖国元年,改曰熙明,寻复旧。玉虚殿,元符初建。玉华阁,大观初建,在宣和殿后。亲蚕宫,*和元年建。燕宁殿,在延福北,奉安仁宗慈圣光献皇后御容。延福宫,*和三年春,新作于大内北拱辰门外。旧宫在后苑之西南,今其地乃百司供应之所,凡内酒坊、裁造院、油醋柴炭鞍辔等库,悉移它处,又迁两僧寺、两*营,而作新宫焉。始南向,殿因宫名曰延福,次曰蕊珠,有亭曰碧琅玕。其东门曰晨晖,其西门曰丽泽。宫左复列二位。其殿则有穆清、成平、会宁、睿谟、凝和、昆玉,群玉,其东阁则有蕙馥、报琼、蟠桃、春锦、叠琼、芬芳、丽玉、寒香、拂云、偃盖、翠葆、铅英、云锦、兰薰、摘金,其西阁有繁英、雪香、披芳、铅华、琼华、文绮、绛萼、秾华、绿绮、瑶碧、清阴、秋香、丛玉、扶玉、绛云、会宁之北,叠石为山,山上有殿曰翠微,旁为二亭:曰云岿,曰层巘。凝和之次阁曰明春,其高逾一百一十尺。阁之侧为殿二:曰玉英,曰玉涧。其背附城,筑土植杏,名杏冈,覆茅为亭,修竹万竿,引流其下。宫之右为佐二阁,曰宴春,广十有二丈,舞台四列,山亭三峙。凿圆池为海,跨海为二亭,架石梁以升山,亭曰飞华,横度之四百尺有奇,纵数之二百六十有七尺。又疏泉为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堤中作梁以通湖,梁之上又为茅亭、鹤庄、鹿砦、孔翠诸栅,蹄尾动数千,嘉花名木,类聚区别,幽胜宛若生成,西抵丽泽,不类尘境。初,蔡京命童贯、杨戩、贾详、蓝从熙、何等分任宫役,五人者因各为制度,不务沿袭,故号"延福五位"。东西配大内,南北稍劣。其东直景龙门,西抵天波门,宫东西二横门,皆视禁门法,所谓晨晖、丽泽者也,而晨晖门出入最多。其后又跨旧城修筑,号"延福第六位"。跨城之外浚壕,深者水三尺,东景龙门桥,西天波门桥,二桥之下叠石为固,引舟相通,而桥上人物外自通行不觉也,名曰景龙江。其后又辟之,东过景龙门至封丘门。景龙江北有龙德宫。初,元符三年,以懿亲宅潜邸为之,及作景龙江,江夹岸皆奇花珍木,殿宇比比对峙,中途曰壶春堂,绝岸至龙德宫。其地岁时次第展拓,后尽都城一隅焉,名曰撷芳园,山水美秀,林麓畅茂,楼观参差,犹艮岳、延福也。宫在旧城,因附见此。保和殿,*和三年四月作,九月殿成,总为屋七十五间。玉清神霄宫,*和三年建,旧名玉清和阳,在福宁殿东,七年改今名。上清宝阴宫,*和五年作,在景龙门东,对景晖门。既又作仁济、辅正二亭于宫前,命道士施民符药,徽宗时登皇城下视之。又开景龙门,城上作复道,通宝阴宫,以便斋醮之路,徽宗数从复道上往来。是年十二月,始张灯于景龙门上下,名曰"预赏"。其明年,乃有期门之事。万岁山艮岳。*和七年,始于上清宝箓宫之东作万岁山。山周十余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亭曰介,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山之东有萼绿华堂,有书馆、八仙馆、紫石岩、栖真嶝、览秀轩、龙吟堂。山之南则寿山两峰并峙,有雁池、噰々亭,北直绛霄楼。山之西有药寮,有西庄,有巢云亭,有白龙沜、濯龙峡,蟠秀、练光、跨云亭,罗汉岩。又西有万松岭,半岭有楼曰倚翠,上下设两关,关下有平地,凿大方沼,中作两洲:东为芦渚,亭曰浮阳。西为梅渚,亭曰雪浪。西流为凤池,东出为雁池,中分二馆,东曰流碧,西曰环山,有阁曰巢凤,堂曰三秀,东池后有挥雪厅。复由嶝道上至介亭,亭左复有亭曰极目,曰萧森,右复有亭曰丽云、半山。北俯景龙江,引江之上流注山间。西行为漱琼轩,又行石间为炼丹、凝观、圜山亭,下视江际,见高阳酒肆及清澌阁。北岸有胜筠庵、蹑云台、萧闲馆、飞岑亭。支流别为山庄,为回溪。又于南山之外为小山,横亘二里,曰芙蓉城,穷极巧妙。而景龙江外,则诸馆舍尤精。其北又因瑶华宫火,取其地作大池,名曰曲江,池中有堂曰蓬壶,东尽封丘门而止。其西则自天波门桥引水直西,殆半里,江乃折南,又折北。折南者过阊阖门,为复道,通茂德帝姬宅。折北者四五里,属之龙德宫。宣和四年,徽宗自为《艮岳记》,以为山在国之艮,故名艮岳。蔡条谓初名凤凰山,后神降,其诗有"艮岳排空霄",因改名艮岳。宣和六年,诏以金芝产于艮岳之万寿峰,又改名寿岳。蔡绦谓南山成,又改名寿岳。岳之正门名曰阳华,故亦号阳华宫。自*和讫靖康,积累十余年,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斯,楼台亭馆,虽略如前所记,而月增日益,殆不可以数计。宣和五年,朱勔于太湖取石,高广数丈,载以大舟,挽以千夫,凿河断桥,毁堰拆闸,数月乃至,赐号"昭功敷庆神运石",是年,初得燕地故也。勔缘此授节度使。大抵群阉兴筑不肯已。徽宗晚岁,患苑囿之众,国力不能支,数有厌恶语,由是得稍止。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新,凿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啖卫士云。
旧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东二门:北曰望春,宋初名和*。南曰丽景。南面三门:中曰朱雀,东曰保康,大中祥符五年创建。西曰崇明。西二门:南曰宜秋,北曰阊阖。北三门:中曰景龙,东曰安远,西曰天波。以上宋初仍梁、晋旧名,至太平兴国四年改今名。
新城周回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大中祥符九年增筑,元丰元年重修,*和六年,诏有司度国之南展筑京城,移置官司*营。旧城周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周显德三年筑。南三门:中曰南薰,东曰宣化,西曰安上。东二门:南曰朝阳,北曰含辉。太平兴国四年改寅宾,后复。西二门:南曰顺天,北曰金耀。北四门:中曰通天,天圣初改宁德,后复。东曰长景,次东曰永泰,西曰安肃。初号卫州门。以上皆因周旧名,至太平兴国四年,改今名。汴河上水门,南曰大通,太平兴国四年赐名,天圣初,改顺济,后复今名。北曰宣泽。旧南北水门皆曰大通,熙宁十年改。汴河下,南曰上善,北曰通津。天圣初,改广津,熙宁十年复。惠民河,上曰普济,下曰广利。广济河,上曰咸丰,下曰善利,旧名咸通。上南门曰永顺。熙宁十年赐名。其后又于金耀门南置开远门。旧名通远。以上皆太平兴国四年赐名,天圣初改今名。
西京。唐显庆间为东都,开元改河南府,宋为西京,山陵在焉。宫城周回九里三百步。城南三门:中曰五凤楼,东曰兴教,西曰光*。因隋、唐旧名。东一门,曰苍龙。西一门,曰金虎。北一门,曰拱宸。旧名玄武,大中祥符五年改。五凤楼内,东西门曰左、右永泰,门外道北有鸾和门,太平兴国三年,以车辂院门改。右永泰门西有永福门。兴教、光*门内各三门,曰:左、右安礼,左、右兴善,左、右银台。苍龙、金虎门内第二隔门曰膺福、千秋。膺福门内道北门曰建礼。
正殿曰太极,旧名明堂,太平兴国三年改。殿前有日、月楼、日华、月华门,又有三门,曰太极殿门。后有殿曰天兴,次北殿曰武德。西有门三重,曰:应天、乾元、敷*。内有文明殿,旁有东上阁门、西上阁门,前有左、右延福门。后又有殿曰垂拱,殿北有通天门,柱廊北有明福门,门内有天福殿,殿北有寝殿曰太清,第二殿曰思*,第三殿曰延春。东又有广寿殿,视朝之所也。北第二殿曰明德,第三殿曰天和,第四殿曰崇徽。天福殿西有金鸾殿,对殿南廊有彰善门。殿北第二殿曰寿昌,第三殿曰玉华,第四殿曰长寿,第五殿曰甘露,第六殿曰乾阳,第七殿曰善兴。西有射弓殿。千秋门内有含光殿。拱宸门内西偏有保宁门,门内有讲武殿,北又有殿相对。内园有长春殿、淑景亭、十字亭、九江池、砌台、娑罗亭。宫城东西有夹城,各三里余。东二门:南曰宾曜,北曰启明。西二门:南曰金曜,北曰乾通。宫室合九千九百九十余区。夹城内及内城北,皆左右禁*所处。
皇城周回十八里二百五十八步。南面三门:中曰端门,东西曰左、右掖门。东一门,曰宣仁。西三门:南曰丽景,与金曜相直,中曰开化,与乾通相直;北曰应福。内皆诸司处之。
京城周五十二里九十六步。隋大业元年筑,唐长寿二年增筑。南三门:中曰定鼎,东曰长夏,西曰厚载。东三门:中曰罗门,南曰建春,北曰上东。西一门,曰关门。北二门:东曰安喜,西曰徽安。*和元年十一月,重修大内,至六年九月毕工。朱胜非言:"*和间,议朝谒诸陵,敕有司预为西幸之备,以蔡攸妻兄宋昪为京西都漕,修治西京大内,合屋数千间,尽以真漆为饰,工役甚大,为费不赀。而漆饰之法,须骨灰为地,科买督迫,灰价日增,一斤至数千。于是四郊冢墓,悉被发掘,取人骨为灰矣。"
南京。大中祥符七年,建应天府为南京。宫城周二里三百一十六步。门曰重熙、颁庆。殿曰归德。元丰六年,赐度僧牒修外城门及西桥等。京城周回一十五里四十步。东二门:南曰延和,北曰昭仁。西二门:南曰顺成,北曰回銮。南一门,曰崇礼。北一门,曰静安。中有隔城,又有门二:东曰承庆,西曰祥辉。其东又有关城,南北各一门。
北京。庆历二年,建大名府为北京。宫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即真宗驻跸行宫。城南三门:中曰顺豫,东曰省风,西曰展义。东一门,曰东安。西一门,曰西安。顺豫门内东西各一门,曰左、右保成。次北班瑞殿,殿前东西门二:东曰凝祥,西曰丽泽。殿东南时巡殿门,次北时巡殿,次靖方殿,次庆宁殿。时巡殿前东西门二:东曰景清,西曰景和。京城周四十八里二百六步,门一十七。熙宁九年,改正南南河门曰景风,南砖曰亨嘉,鼓角曰阜昌。正北北河门曰安平,北砖曰耀德。正东冠氏门曰华景,冠氏第二重曰春祺,子城东曰泰通。正西魏县门曰宝成,魏县第二重曰利和,子城西曰宣泽。东南朝城门曰安流,朝城第二重曰巽齐。西南观音门曰安正,观音第二重曰静方。上水关曰善利,下水关曰永济。内城创置北门曰靖武。鵩元丰七年,废善利、永济关。
行在所。建炎三年闰八月,高宗自建康如临安,以州治为行宫。宫室制度皆从简省,不尚华饰。垂拱、大庆、文德、紫宸、祥曦、集英六殿,随事易名,实一殿。重华、慈福、寿慈、寿康四宫,重寿、宁福二殿,随时异额,实德寿一宫。延和、崇*、复古、选德四殿,本射殿也。慈宁殿,绍兴九年,以太后有归期建。钦先孝思殿,十五年建,在崇*殿东。翠寒堂,孝宗作。损斋,绍兴末建,贮经史书,为燕坐之所。东宫,在丽正门内,孝宗、庄文、景献、光宗皆常居之。讲筵所,资善堂。在行宫门内,因书院而作。天章、龙图、宝文、显猷、徽猷、敷文、焕章、华文、宝谟九阁,实天章一阁。
京畿路。皇祐五年,以京东之曹州,京西之陈、许、郑、滑州为辅郡,隶畿内,并开封府,合四十二县,置京畿路转运使及提点刑狱总之。至和二年,罢京畿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其曹、陈、许、郑、滑各隶本路,为辅郡如故。崇宁四年,京畿路复置转运使及提点刑狱。先是,改开封府界为京畿路,是年,又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颍昌府为南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建拱州于开封襄邑县为东辅,并属京畿。大观四年,罢四辅,许、郑、澶州还隶京西及河北路,废拱州,复以襄邑县隶开封府。*和四年,襄邑县复为拱州,后与颍昌府、郑州、开德府复为东、南、西、北辅。宣和二年,罢四辅,颍昌府、郑州、开德府各还旧隶,拱州隶京东西路,旧开封府界依旧为京畿。
开封府。崇宁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贡方纹绫、方纹纱、藨席、麻*、酸枣仁。县十六:开封,赤。祥符,赤。东魏浚仪县。大中祥符三年改。尉氏,畿。陈留,畿。雍丘,畿。封丘,畿。中牟,畿。宣和三年,改纣王城为青阳城。阳武,畿。延津,畿。旧酸枣县,*和七年改。长垣,隋匡城县。建隆元年,改为鹤丘,后又改。东明,畿。本东明镇,乾德元年置。扶沟,畿。鄢陵,畿。考城,畿。崇宁四年,与太康同隶拱州。大观四年,废拱州,二县复来隶。太康,畿。宣和二年,复隶拱州,六年,仍隶京畿。咸平。畿。旧通许镇,隶陈留,咸平五年置县。
京东路。至道三年,以应天、兖徐曹青郓密齐济沂登莱单濮濰淄、淮阳*广济*清平*宣化*、莱芜监利国监为京东路。熙宁七年,分为东、西两路:以青淄濰莱登密沂徐州、淮阳*为东路;郓兖齐濮曹济单州、南京为西路。元丰元年,割西路齐州属东路,割东路徐州属西路。元祐元年,诸提点刑狱不分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并为京东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并为京西路,秦凤等路、永兴*等路并为陕府西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并为河北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并为淮南路,其后仍分为两路。
东路。府一,济南。州七:青,密,沂,登,莱,濰,淄。*一,淮阳。县三十八。
青州,望。北海郡,镇海*节度。建隆三年以北海县置*。淳化五年,改*名。庆历二年,初置京东东路安抚使。崇宁户九万五千一百五十八,口一十六万二千八百三十七。贡仙纹绫、梨、枣。县六:益都,望。寿光,望。临朐,紧。博兴,上。千乘,上。临淄。上。
密州,上。本防御州。建隆元年,复为防御。开宝五年,升为安化*节度。后降防御。六年,复为节度。崇宁户一十四万四千五百六十七,口三十二万七千三百四十。贡绢、牛*。县五:诸城,望。安丘,望。唐辅郡,梁改安丘,晋胶西县。开宝四年,复今名。莒,望。高密,上。胶西。元祐三年,以板桥镇为胶西县,兼临海*使。
济南府,上,济南郡,兴德*节度。本齐州。先属京东路。咸平四年,废临济县。元丰元年,割属京东东路。*和六年,升为府。崇宁户一十三万三千三百二十一,口二十一万四千六十七。贡绵、绢、阳起石、防风。县五:历城,紧。禹城,紧。章丘,中,景德三年,以章丘县置清平*。熙宁二年废*,即县治置*使。长清、中。至道二年,徙城于刺榆临邑。中。建隆元年,河决公乘渡口,坏城。三年,移治孙耿镇。*和元年,升为望。
沂州,上,琅琊郡,防御。崇宁户八万二千八百九十三,口一十六万五千二百三十。贡仙灵脾、紫石英、茯苓、钟乳石。县五:临沂,望。承,望。沂水,望。费,望。新泰。中。
登州,上,东牟郡,防御。崇宁户八万一千二百七十三,口一十七万三千四百八十四。贡金、牛*、石器。县四:蓬莱,望。文登,中。*,望。牟平。紧。有乳山、阎家口二砦。
莱州,中,东莱郡,防御。崇宁户九万七千四百二十七,口一十九万八千九百八。贡牛*、海藻、牡砺、石器。县四:掖,望。莱阳,望。胶水,望。即墨。中。
濰州,上,团练。建隆三年,以青州北海县建为北海*,置昌邑县隶之。乾德三年,升为州,又增昌乐县。崇宁户四万四千六百七十七,口一十万九千五百四十九。贡综丝素絁。县三:北海,望。昌邑,望。本隋都昌县,后废。建隆三年,复置。昌乐。紧。本唐营丘县,后废。乾德中,复置安仁县,俄又改。
淄州,上,淄川郡,*事。崇宁户六万一千一百五十二,口九万八千六百一十。贡绫、防风、长理石。县四:淄川,望。长山,中。邹平,中下。景德元年,移治济阳废县。高苑。下。景德三年,以县置宣化*。熙宁三年,废*为县,隶州,即县治置*使。
淮阳*,同下州。太平兴国七年,以徐州下邳县建为*,并以宿迁来属。崇宁户七万六千八百八十七,口一十五万四千一百三十。贡绢。县二:下邳,望。宿迁。中。
西路。府四:应天,袭庆,兴仁,东平。州五:徐,济,单,濮,拱。*一,广济。县四十三。
应天府,河南郡,归德*节度。本唐宋州。至道中,为京东路。景德三年,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建为南京。熙宁五年,分属西路。崇宁户七万九千七百四十一,口一十五万七千四百四。贡绢。县六:宁陵,畿。与楚丘同隶拱州。大观四年,复来隶。*和四年,又拨隶拱州。宣和六年,复来隶。宋城,赤。谷熟,畿。下邑,畿。虞城,畿。楚丘。畿。
袭庆府,鲁郡,泰宁*节度。本兖州。大中祥符元年,升为大都督。*和八年,升为府。崇宁户七万一千七百七十七,口二十一万七千七百三十四。贡大花绫、墨、云母、紫石英、防风、茯苓。县七:瑕,上。大观四年,以瑕丘县为瑕县。奉符,上。本汉乾封县。开宝五年,移治岱岳镇。大中祥符元年改。泗水,上。龚,上。大观四年,以龚丘县为龚县。仙源,中上。魏曲阜县。大中祥符五年改。莱芜,中。邹。下。熙宁五年,省为镇,入仙源。元丰七年复。监一,莱芜。主铁冶。
徐州,大都督,彭城郡,武宁*节度。本属京东路,元丰元年,割属京东西路。崇宁户六万四千四百三十,口一十五万二千二百三十七。贡双丝绫、、绢。县五:彭城,望。沛,望。萧,望。滕,紧。丰。紧。监二:宝丰,元丰六年置,铸铜钱,八年废。利国。主铁冶。
兴仁府,辅,济阴郡,彰信*节度。本曹州。建中靖国元年,改赐*额曰兴仁。崇宁元年,升曹州为兴仁府,复还旧节。大观二年,以拱州为东辅,升督府。*和元年,罢督府,复为辅郡。崇宁户三万五千九百八十,口六万六千九百三十一。贡绢、葶苈子。县四:济阴,望宛亭,望。元祐元年,改冤句县为宛亭。乘氏,紧。南华。上。
东平府,东平郡,天平*节度。本郓州。庆历二年,初置京东西路安抚使。大观元年,升大都督府。*和四年,移安抚使于应天府。宣和元年,改为东平府。崇宁户一十三万三百五,口三十九万六千六十三。贡绢、阿胶。县六:须城,望。阳谷,望。景德三年,徙孟店。中都,紧。寿张,上。东阿,紧。平阴。上。监一,东平。宣和二年复置。*和三年罢。
济州,上,济阳郡,防御。户五万七百一十八,口一十五万九千一百三十七。贡阿胶。县四:钜野,望。任城,望。金乡,望。郓城,望。
单州,上,砀郡,建隆元年,升为团练,崇宁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口一十一万六千九百六十九。贡蛇床、防风。县四:单父,望。砀山,望。成武,紧。鱼台。上。
濮州,上,濮阳郡,团练。崇宁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七,口五万二千六百八十一。贡绢。县四:鄄城,望。雷泽,紧。临濮,上。范。上。
拱州,保庆*节度。本开封府襄邑县。崇宁四年建为州,赐*额,为东辅。以开封之考城、太康,南京之宁陵、楚丘、柘城来隶。大观四年,废拱州,复为襄邑县,还隶开封。*和四年,复为州,又复为辅郡。宣和二年,罢辅郡,仍隶京东西路,以襄邑、太康、宁陵为属县,余归旧隶。六年,又以宁陵归南京,太康归开封,复割柘城来隶。县二:襄邑畿。柘城。畿。
广济*。乾德元年,置发运务。开宝九年,改转运司。太平兴国二年,建为*。四年,割曹、澶、濮、济四州地,复置县以隶焉。熙宁四年废*,以定陶县隶曹州。元祐元年,复为*。县一,定陶。上。
开封府,京东路,分为东西两路,得兖、豫、青、徐之域,当虚、危、房、心、奎、娄之分,西抵大梁,南极淮、泗,东北至于海,有盐铁丝石之饶。其俗重礼义,勤耕纴,浚郊处四达之会,故建为都。*教所出,五方杂居。睢阳当漕舟之路,定陶乃东运之冲,其后河截清水,颇涉艰阻。兖、济山泽险迥,盗或隐聚。营丘东道之雄,号称富衍,物产尤盛。登、莱、高密负海之北,楚商兼凑,民性愎戾而好讼斗。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下邳俗尚颇类淮楚焉。
京西路。旧分南、北两路,后并为一路。熙宁五年,复分南、北两路。
南路。府一,襄阳。州七:邓,随,金,房,均,郢,唐。*一,光化。县三十一。
襄阳府,望,襄阳郡,山南东道节度。本襄州。宣和元年,升为府。崇宁户八万七千三百七,口一十九万二千六百五。贡麝香、白谷、漆器。县六:襄阳,紧。邓城,望。谷城,紧。宜城,中下。中卢,中下。隋义清县。太平兴国元年改。绍兴五年,省入南漳。南漳。中下。
邓州,望,南阳郡,武胜*节度。旧为上郡。*和二年,升为望郡。建隆初,废临濑县。崇宁户一十一万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十九万七千五百五十。贡白菊花。县五:穰,上。南阳,中下。庆历四年,废方城县为镇入焉;元丰元年,改为县,隶唐州。内乡,中下。顺阳。中下。太平兴国六年,升顺阳镇为县。淅川。中下。
随州,上,汉东郡,崇信*节度。乾德五年,升为崇义*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今名。崇宁户三万八百四,口六万七千二十一。贡绢、绫、葛、覆盆子。县三:随,上。熙宁元年,废光化县为镇入焉。唐城,中下。枣阳。中下。
金州,上,安康郡,乾德五年,改昭化*节度。崇宁户三万九千六百三十六,口六万五千六百七十四。贡麸金、麝香、枳壳实、杜仲、白胶香、*檗。县五:西城,下。洵阳,中。乾德四年,废淯阳县入焉。汉阴,中。石泉,下。平利,下。熙宁六年,省为镇,入西城。元祐复。
房州,下,房陵郡,保康*节度。开宝中,废上庸、永清二县。雍熙三年并为*。崇宁户三万三千一百五十一,口四万七千九百四十一。贡麝香、纻布、钟乳石、笋。县二:房陵,上。竹山。下。
均州,上,武当郡,武当*节度。本防御。乾德六年,移入上州防御。宣和元年,赐*额。崇宁户三万一百七,口四万四千七百九十六。贡麝香。县二:武当,上。郧乡。上。
郢州,上,富水郡,防御。崇宁户四万七千二百八十一,口七万八千七百二十七。贡白纻。县二:长寿,上。京山。下。
唐州,上,淮安郡,建隆元年,升为团练。开宝五年,废平氏县。崇宁户八万九千九百五十五,口二十万二千一百七十二。贡绢。县五:泌阳,中下。湖阳,中下。有银场。比阳,中下。桐柏,下。开宝六年,移治淮渎故庙。方城。下。后魏县。庆历四年,废为镇,入邓州南阳县,元丰元年,复为县,隶州。
光化*,同下州。乾德二年,以襄州阴城镇建为*,析谷城县三乡,置乾德县隶焉。熙宁五年废*,改乾德为光化县,隶襄州。元祐初,复为*。县一,乾德。望。
北路。府四:河南,颍昌,淮宁,顺昌。州五:郑,滑,孟,蔡,汝。*一,信阳。县六十三。
河南府,洛阳郡,因梁、晋之旧为西京。熙宁五年,分隶京西北路。崇宁户一十二万七千七百六十七,口二十三万三千二百八十。贡蜜、蜡、瓷器。县十六:河南,赤。洛阳,赤。熙宁五年,省入河南,元祐二年复。永安,赤。奉陵寝。景德四年,升镇为县。偃师,畿。庆历二年废,四年复,熙宁五年,省入缑氏,八年,复置,省缑氏县为镇隶焉。颍阳,畿。废历二年,废为镇,四年,复。熙宁二年,省入登封,元祐二年,复置。巩,畿。密,畿。崇宁四年,割隶郑州,宣和二年,还隶府。新安,畿。福昌,畿。熙宁五年,省入寿安,元祐元年,复为县。伊阳,畿。熙宁二年,割栾川冶镇入虢州卢氏县。五年,废伊阙县为镇入河南,六年,改隶伊阳。渑池,畿。景祐四年,改铁门镇曰延禧。永宁,畿。长水。畿。寿安,畿。庆历三年,废为镇,四年,复。河清,畿。开宝元年,移治白波镇。熙宁八年闰四月,置铁监。登封。畿。监一,阜财。熙宁七年置,铸铜钱。
颍昌府,次府,许昌郡,忠武*节度。本许州。元丰三年,升为府。崇宁四年,为南辅,隶京畿。大观四年,罢辅郡。*和四年,复为辅郡,隶京畿。宣和二年,复罢辅郡,依旧隶京西北路。崇宁户六万六千四十一,口一十六万一百九十三。贡绢、藨席。县七:长社,次赤。熙宁四年,省许田县为镇入焉。郾城,次畿。阳翟,次畿。长葛,次畿。临颍,次畿。舞阳,次畿。郏。中。元隶汝州,崇宁四年来隶。
郑州,辅,荥阳郡,奉宁*节度。熙宁五年,废州,以管城、新郑隶开封府;省荥阳、荥泽县为镇入管城,原武县为镇入阳武。元丰八年,复州。元祐元年,还旧节;复以荥阳、荥泽、原武为县,与滑州并隶京西路。崇宁四年,建为西辅。大观四年,罢辅郡。*和四年,又复。宣和二年,又罢。崇宁户三万九百七十六,口四万一千八百四十八。贡绢、麻*。县五:管城,望。荥泽,中。原武,上。新郑,上。荥阳。紧。
滑州,辅,灵河郡,太平兴国初,改武成*节度。熙宁五年,废州,县并隶开封府。元丰四年,复旧,县复来隶。元祐元年,还旧节度。崇宁户二万六千五百二十二,口八万一千九百八十八。贡绢。县三:白马,中。熙宁三年,废灵河县隶焉。韦城,望。胙城。紧。
孟州,望。河阳三城节度。*和二年,改济源郡。崇宁户三万三千四百八十一,口七万一百六十九。贡梁米。县六:河阳,望。济源,望。温,望。汜水,上。熙宁五年,省入河阴。元丰二年复置。大中祥符四年,改武牢关曰行庆。河阴,中。王屋。中。熙宁五年,自河南来隶。
蔡州,紧,汝南郡,淮康*节度。崇宁户九万八千五百二,口十八万五千一十三。贡绫。县十:汝阳,上。上蔡,上。新蔡,中。褒信,中。遂平,中。新息,中。确山,中。隋朗山县。大中祥符五年改。真阳,中。西平,中。平舆。中。
淮宁府,辅,淮阳郡,镇安*节度。本陈州。*和三年,改辅为上。宣和元年,升为府。崇宁户三万二千九十四,口一十五万九千六百一十七。贡紬、绢。县五:宛丘,紧。项城,上。商水,中。西华,中。南顿。中。熙宁六年,省为镇,入商水、项城二县。元祐元年复。
顺昌府,上,汝阴郡,旧防御,后为团练。开宝六年,复为防御。元丰二年,升顺昌*节度。旧颍州,*和六年,改为府。崇宁户七万八千一百七十四,口一十六万六百二十八。贡紬、絁、绵。县四:汝阴,望。开宝六年,移治于州城东南十里。泰和,望。颍上,紧。沈丘。紧。
汝州,辅,临汝郡,陆海*节度。本防御州。*和四年,赐*额。崇宁户四万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一十四万一千四百九十五。贡絁、绢。县五:梁,中。襄城,紧。叶,上。鲁山,中。宝丰。中。旧名龙兴,熙宁五年,省为镇,入鲁山。元祐元年复。宣和二年,改为宝丰县。
信阳*,同下州。开宝九年,降为义阳*,废钟山县。太平兴国元年,改为信阳*。崇宁户九千九百五十四,口二万五十,贡纻布。县二:信阳,中下。罗山。中下。开宝九年废,雍熙二年复置。
京西南、北路,本京西路,盖《禹贡》冀、豫、荆、兖、梁五州之域,而豫州之壤为多,当井、柳、星、张、角、亢、氐之分。东暨汝、颍,西被陕服,南略鄢、郢,北抵河津。丝、枲、漆、纩之所出。而洛邑为天地之中,民性安舒,而多衣冠旧族。然土地褊薄,迫于营养。盟津、荥阳、滑台、宛丘、汝阴、颍川、临汝在二京之交,其俗颇同。唐、邓、汝、蔡率多旷田,盖自唐季之乱,土著者寡。太宗迁晋、云、朔之民于京、洛、郑、汝之地,垦田颇广,民多致富,亦由俭啬而然乎!襄阳为汴南巨镇,淮安、随、枣阳、西城、武当、上庸、东梁、信阳,其习俗近荆楚。
宋史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河北路 河东路
河北路。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熙宁六年,再分为两路。
东路。府三:大名,开德,河间。州十一: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五:德清,保顺,永静,信安,保定。县五十七。
大名府,魏郡。庆历二年,建为北京。八年,始置大名府路安抚使,统北京、澶怀卫德博滨棣、通利保顺*。熙宁以来并因之,六年,分属河北东路。崇宁户一十五万五千二百五十三,口五十六万八千九百七十六。贡花紬、绵紬、平紬、紫草。县十二:元城,赤。熙宁六年,省大名县为镇入焉。莘,畿。大名,次赤。熙宁六年,省入元城。绍圣三年复。*和六年,徙治南乐镇。内*,畿。成安,畿。熙宁六年,省洹水县为镇入焉。魏,次畿。馆陶,畿。熙宁五年,省永济县为镇入焉,寻复旧。临清,次畿。夏津,畿。清平,畿。宋初,自博州来隶。熙宁二年,又割博平县明灵砦隶焉,本县移置明灵。冠氏,畿。宗城。畿。熙宁五年,省临清县为镇入焉。当年复旧,寻以永济隶临清。熙宁六年,又省经城县为镇入焉。
开德府,上,澶渊郡,镇宁*节度。本澶州。崇宁四年,建为北辅。五年,升为府。宣和二年,罢辅郡,仍隶河北东路。崇宁户三万一千八百七十八,口八万二千八百二十六。贡莨莠席、南粉。县七:濮阳,中。观城,望。皇祐元年,省入濮阳、顿丘。四年,复置。临河,紧。清丰,中。庆历四年,徙清丰县治德清*,即县置*使,隶州。熙宁六年,省顿丘县入清丰。卫南,中。朝城,畿。旧隶大名府,崇宁四年,与南乐来隶。南乐。畿。德清*,见上。
沧州,上,景城郡,横海*节度。崇宁户六万五千八百五十一,口一十一万八千二百一十八。贡大绢、大柳箱。县五:清池,望。熙宁四年,省饶安县为镇入清池。有乾符、巷姑、三女、泥姑、小南河五砦。*和二年,改巷姑曰海清,三女曰三河,泥姑曰河平。无棣,望。治平中,徙无棣县治保顺*,即县治置*使,隶州。盐山,紧。乐陵,紧。熙宁二年,徙治咸平镇。南皮。中。熙宁六年,省临津县入焉。
保顺*。周置*于沧州无棣县南三十里。开宝三年,又以沧棣二州界保顺、吴桥二镇之地益焉,仍棣沧州。
冀州,上,信都郡,旧团练。庆历八年,升安武*节度。崇宁户六万六千二百四十四,口一十万一千三十。贡绢。县六:信都,望。蓚,上。南宫,上。皇祐四年,升新河镇为县,废南宫。六年,省新河为镇入焉。枣强,上。熙宁元年,省为镇入信都。十年,复置。武邑,上。衡水。中。
河间府,上,河间郡,瀛海*节度。至道三年,以高阳隶顺安*。旧名关南,太平兴国元年,改名高阳关。庆历八年,始置高阳关路安抚使,统瀛莫雄贝冀沧、永静保定乾宁信安一十州*。本瀛州,防御。大观二年升为府,赐*额。崇宁户三万一千九百三十,口六万二百六。贡绢。县三:河间,望。雍熙中,即县西置平虏砦,景德二年,改为肃宁城。乐寿,望。至道三年,自深州来隶。熙宁六年,省景城为镇入焉。束城。上。熙宁六年,省为镇入河间,元祐元年复。
博州,上,博平郡,防御。淳化三年,河决,移治于孝武渡西。崇宁户四万六千四百九十二,口九万一千三百三十三。贡平绢。县四:聊城,望。高唐,望。堂邑,望。博平。紧。熙宁二年,割明灵砦隶北京清平。
棣州,上,乐安郡,防御。建隆二年,升为团练,俄为防御。大中祥符八年,移治阳信县界八方寺。崇宁户三万九千一百三十七,口五万七千二百三十四。贡绢。县三:厌次,上。商河,中。阳信。下。
莫州,上,文安郡,防御。熙宁六年,省长丰县为镇,又省鄚县入任丘。元祐二年,复鄚县,寻又罢为镇。崇宁户一万四千五百六十,口三万一千九百九十二。贡绵。县一:任丘。上。有马村王家二砦。*和三年改马村砦曰定安,王家砦曰定平。
雄州,中,防御。本唐涿州瓦桥关。*和三年,赐郡名曰易阳。崇宁户一万三千一十三,口五万二千九百六十七。贡紬。县二:归信,中。有张家、木场、三桥、双柳、大涡、七姑垣、红城、新垣八砦。容城。中。建隆四年复置。
霸州,中,防御。本唐幽州永清县地,后置益津关。周置霸州,以莫之文安、瀛州之大城来属。*和三年,赐郡名曰永清。崇宁户一万五千九百一十八,口二万一千五百一十六。贡绢。县二:文安,上。景祐二年,废永清县入焉。有刘家涡、刁鱼、莫金口、阿翁、雁头、黎阳、喜涡、鹿角八砦。元丰四年,割鹿角砦隶信安*。*和三年,改刘家涡砦曰安平,阿翁曰仁孝,雁头曰和宁,喜涡曰喜安。大城。上。
德州,上,平原郡,*事。宋初,省归化县。景祐二年,废安陵县入将陵,后割属永静*。熙宁六年,省德平县为镇,入安德。崇宁户四万四千五百九十一,口八万二千二十五。贡绢。县二:安德,望。平原。紧。
滨州,上,*事。大观二年,赐渤海郡名。大中祥符五年,废蒲台县。崇宁户四万九千九百九十一,口一十一万四千九百八十四。贡绢。县二:渤海,望。招安。上。庆历三年,升招安镇为县。熙宁六年,省为镇入渤海。元丰二年复为县。
恩州,下,清河郡,*事。唐贝州,晋永清*节度,周为防御。宋初,复为节度。庆历八年,改州名,罢节度。崇宁户五万一千三百四十二,口八万五千九百八十六。贡绢、白毯。县三:清河,望。端拱元年,徙治永宁镇。淳化五年徙今治。熙宁四年,省清阳县入焉。武城,望。历亭。紧。至和元年,废漳南县入焉。
永静*,同下州。唐景州。太平兴国六年,以*直属京。淳化元年,以冀州阜城来属。景德元年,改*名。崇宁户三万四千一百九十三,口三万九千二十二。贡簟、绢。县三:东光,紧。将陵。望。景祐元年,移治于长河镇。阜城。中。嘉祐八年,省为镇入东光。熙宁十年复为县。
清州,下,本乾宁*。幽州芦台*之地,晋陷契丹。周平三关,置永安县,属沧州。太平兴国七年置*,改县曰乾宁隶焉。大观二年,升为州。*和三年,赐郡名曰乾宁。崇宁户六千六百一十九,口一万二千七十八。贡绢。县一:乾宁。熙宁六年省为镇。元符二年复。崇宁三年再省。*和五年又复。砦六(。钓台、独流北、独流东、当城、沙涡、百万。
信安*,同下州。太平兴国六年,以霸州淤口砦建破虏*。景德二年,改为信安。崇宁户七百一十五,口一千四百三十七。贡绢。砦七。周河、刁鱼、田家、狼城、佛圣涡、鹿角、李详。元丰四年,霸州鹿角砦始隶*。
保定*,同下州。太平兴国六年,以涿州新镇建平戎*。景德元年,改为保定*。景祐元年,析霸州文安、大城二县五百户隶*。宣和七年,废保定*为保定县,隶莫州,知县事仍兼*使,寻依旧。崇宁户一千二十九,口二千四百八十四。贡絁。砦二。桃花、父母。*和三年,改父母砦曰安宁。
西路。府四:真定,中山,信德,庆源。州九:相,浚,怀,卫,洺,深,磁,祁,保。*六:天威,北平,安肃,永宁,广信,顺安。县六十五。
真定府,次府,常山郡,唐成德*节度。本镇州,汉以赵州之元氏、栾城二县来属。开宝六年,废九门、石邑二县。端拱初,以鼓城隶祁州。淳化元年,以束鹿隶深州。庆历八年,初置真定府路安抚使,统真定府、磁相邢赵洺六州。崇宁户九万二千三百五十三,口一十六万三千一百九十七。贡罗。县九:真定,次畿。槁城,次畿。栾城,次畿。元氏,次畿。井陉,次畿。熙宁六年,省入获鹿、平山。八年复置,徙治天威*,即县治置*使,隶府。有天威*、小作口、王家谷三砦。获鹿,次畿。平山,次畿。有甘泉、岚州、沂州、檀明、夫妇、柏岭、*冈、洪山、赤箭、抱儿、石虎、中子、雕栱、东临山、西临山十五砦。行唐,次畿。灵寿。次畿。熙宁六年,省为镇入行唐。八年复。有赤陉、飞吴二砦。砦一:北砦。咸平二年置。熙宁八年,析行唐县二乡隶砦。天威*。见上。
相州,望,邺郡,彰德*节度。崇宁户三万六千三百四十,口七万一千六百三十五。贡暗花牡丹花纱、知母、胡粉、绢。县四:安阳,紧。熙宁五年,省永和县入焉。汤阴,紧。宣和二年,以汤阴县隶浚州,寻复来隶。临漳,紧。熙宁五年,省邺县入焉。林虑。中。
中山府,次府,博陵郡。建隆元年,以易北平并来属。太平兴国初,改定武*节度。本定州,庆历八年,始置定州路安抚使,统定、保、深、祁、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八州。*和三年,升为府,改赐郡名曰中山。崇宁户六万五千九百三十五,口一十八万六千三百五。贡罗、大花绫。县七:安喜,紧。无极,紧。曲阳,上。唐,上。望都,中。新乐,中。北平。中下。砦一,*城。隶曲阳县。北平*。庆历二年,以北平砦建*。四年复隶州,即北平县治置*使,隶州。
信德府,次府,钜鹿郡。后唐安国*节度。本邢州。宣和元年,升为府。崇宁户五万三千六百一十三,口九万五千五百五十二。贡绢、白磁盏、解玉砂。县八:邢台,上。宣和二年,改龙冈县为邢台。沙河,上。任,中。尧山,中。平乡,上。熙宁六年,省平乡县为镇入钜鹿。元祐元年复。内丘,上。熙宁六年,省尧山县入焉,元祐元年复。南和,中。熙宁五年,省任县为镇入焉。元祐元年复。钜鹿。上。
浚州,平川*节度。本通利*。端拱元年,以滑州黎阳县为*。天圣元年,改通利为安利。四年,以卫州卫县隶*。熙宁三年废为县,隶卫州。元祐元年复为*。*和五年升为州,号浚川*节度,改今额。崇宁户三千一百七十六,口三千二百二。县二:卫,上。熙宁六年,废为镇入黎阳。后复。黎阳。中。
怀州,雄,河内郡,防御。建隆元年,升为团练,俄为防御。崇宁户三万二千三百一十一,口八万八千一百八十五。贡牛膝、皂角。县三:河内,紧。熙宁六年,省武德县为镇入焉。修武,上。熙宁六年,省为镇入武陟。元祐元年复。武陟。中。
卫州,望,汲郡,防御。崇宁户三万三千二百四,口四万六千三百六十五。贡绢、绵。县四:汲,中。新乡,紧,熙宁六年,废为镇入汲。元祐二年复。获嘉,上。天圣四年,自怀州来隶。共城。中。监一:黎阳。熙宁七年置,铸铜钱。
洺州,望,广平郡,建隆元年,升为防御。熙宁三年,省曲周县为镇,入鸡泽。六年,省临洺县为镇,入永年。元祐二年,曲周、临洺复为县,寻复为镇。四年,曲周、鸡泽依旧别为两县。崇宁户三万八千八百一十七,口七万三千六百。贡紬。县五:永年,上。肥乡,望。平恩,紧。鸡泽,中。曲周。中。
深州,望,饶阳郡,防御。雍熙四年,废陆泽县。崇宁户三万八千三十六,口八万三千七百一十。贡绢。县五:静安,望。本汉下博县,周置静安*,以县隶,俄复焉。太平兴国七年,又隶静安*。雍熙二年*废,还属,三年废,四年复置,改今名。束鹿,望。淳化中,自真定来属。安平,望。饶阳,望。武强。望。
磁州,上,滏阳郡,团练。旧名慈,*和三年改作磁。崇宁户三万六千四百九十一,口九万六千九百二十二。贡磁石。县三:滏阳,上。熙宁六年,省昭德县为镇入焉。邯郸,上。武安。上。有固镇、永安、*泽、海回四砦。
祁州,中,蒲阴郡,团练。端拱初,以镇州鼓城来属。景德元年,移治于定州蒲阴,以无极隶定州。熙宁六年,省深泽县为镇,入鼓城。元祐元年复。崇宁户二万四千四百八十四,口四万九千九百七十五。贡花絁。县三:蒲阴,望。鼓城,紧。深泽。中。
庆源府,望,赵郡,庆源*节度。本赵州,*事。大观三年,升为大藩。崇宁四年,赐*额。宣和元年,升为府。崇宁户三万四千一百四十一,口六万一百三十七。贡绢、绵。县七:平棘,望。宁晋,望。临城,上。唐县。熙宁六年,省隆平县为镇入焉,元祐元年复。高邑,中。熙宁五年,省柏乡、赞皇二县为镇入焉,元祐元年皆复。隆平,中。柏乡,中。赞皇。下。
保州,下,*事。本莫州清苑县。建隆初,置保塞*。太平兴国六年,建为州,*和三年,赐郡名曰清苑。崇宁户二万七千四百五十六,口二十三万二百三十四。贡绢。县一:保塞。望,太平兴国六年,析易州满城之南境入焉。
安肃*,同下州。本易州遂城县。太平兴国六年,建为静戎*,析易州遂城三乡置静戎县隶焉。景德元年并县,改安肃*。宣和七年,废*为安肃县。知县事仍兼*使,寻依旧。崇宁户七千一百九十七,口一万四千七百五十一。贡素絁。县一:安肃。中。
永宁*,同下州。雍熙四年,以定州博野县建宁边*。景德元年,改永宁*。宣和七年,废为博野县,知县事仍兼*使,寻依旧。县一:博野。望。
广信*,同下州。太平兴国六年,改易州遂城县为威勇*。景德元年,改广信*。崇宁户四千四百四十五,口八千七百三十八。贡紬、栗。县一:遂城。中。
顺安*,同下州。本瀛州高阳关砦。太平兴国七年,置唐兴砦。淳化三年,建为顺安*。至道三年,以瀛州高阳来属。熙宁六年,省高阳县为镇。十年,复为县。崇宁户八千六百五,口一万六千五百七十八。贡绢。县一:高阳。中。
河北路,盖《禹贡》兖、冀、青三州之域,而冀、兖为多。当毕、昴、室、东壁、尾、箕之分。南滨大河,北际幽、朔,东濒海岱,西压上*。茧丝、织纴之所出。人性质厚少文,多专经术,大率气勇尚义,号为强忮。土平而近边,习尚战斗。有河漕以实边用,商贾贸迁,刍粟峙积。宋初募置乡义,大修战备,为三关,置方田以资*廪。契丹数来侵扰,人多去本,及荐修戎好,益开互市,而流庸复来归矣。大名、澶渊、安阳、临洺、汲郡之地,颇杂斥卤,宜于畜牧。浮阳际海,多鬻盐之利。其控带北地,镇、魏、中山皆为雄镇云。
河东路。府三:太原,隆德,平阳。州十四:绛,泽,代,忻,汾,辽,宪,岚,石,隰,慈,麟,府,丰。*八:庆祚,威胜,平定,岢岚,宁化,火山,保德,晋宁。县八十一。
太原府,太原郡,河东节度。太平兴国四年,平刘继元,降为紧州,*事,毁其城,移治于榆次县。又废太原县,以平定、乐平二县属平定*,交城属大通监。七年,移治唐明监。旧领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元丰为次府,大观元年升大都督府。崇宁户一十五万五千二百六十三,口一百二十四万一千七百六十八。贡大铜鉴、甘草、人参、矾石。县十:阳曲,次赤。有百井、阳兴二砦。太谷,次畿。榆次,次畿。寿阳,次畿。盂,次畿。交城。次畿。宝元二年,自大通监来隶。文水,次畿。祁,次畿。清源,次畿。平晋。中。熙宁三年,废入阳曲。*和五年复。监二:大通,永利。
隆德府,大都督府,上*郡,昭义*节度。太平兴国初,改昭德。旧领河东路兵马钤辖,兼提举泽晋绛州、威胜*屯驻泊本城兵马巡检事。本潞州。建中靖国元年,改为*。崇宁三年,升为府,仍还昭德旧节。崇宁户五万二千九百九十七,口一十三万三千一百四十六。贡人参、蜜、墨。县八:上*,望。屯留,上。襄垣,上。潞城,上。壶关,中。长子,中。涉,中。黎城。中。天圣三年,徙治涉之东南白马驿。熙宁五年,省入潞城县。元祐元年复。
平阳府,望,平阳郡,建雄*节度。本晋州,*和六年,升为府。崇宁户七万五千九百八,口一十八万五千二百五十四。贡蜜、蜡烛。县十:临汾,望。洪洞,紧。襄陵,紧。熙宁五年,废慈州乡宁县分隶焉。有雕掌、豹尾二砦。神山,上。有韩买、安国、史壁、叠头等堡。赵城,上。熙宁五年,省为镇隶洪洞。元丰三年复为县。汾西,中。有厚裔、青岸、石桥、青山、边柏五砦。霍邑,中。冀氏,中。有府城、永兴二砦,陶川、白练、当谷、横岭四堡。岳阳,中下。和川。中下。太平兴国六年,废沁州,以县来属。熙宁五年,省为镇入冀氏。元祐元年复为县。务二:炼礬、礬山。
庆祚*。*和三年,以赵城造父始封之地升为*,以*事领之。
绛州,雄,绛郡,防御。崇宁户五万九千九百三,口九万四千二百三十七。贡防风、蜡烛、墨。县七:正平,望。曲沃,望。太平,望。熙宁五年,废慈州,以乡宁县分隶太平、稷山。翼城,上。稷山,中。绛,中。有中山、花崖、华山三砦。垣曲。下。有铜钱一监。
泽州,上,高平郡。崇宁户四万四千一百三十三,口九万一千八百五十二。贡白石英、禹余粮、人参。县六:晋城,紧。高平,上。阳城,上。端氏,中。陵川中。沁水。中下。关一:雄定。旧天井关,属晋城县。靖康元年改今名。
代州,上,雁门郡,防御。景德二年,废唐林县。旧置沿边安抚司。崇宁户三万三千二百五十八,口一十五万九千八百五十七。贡麝香、青、碌。县四:雁门,中下。有西陉、胡谷,雁门三砦。崞,中下。有楼板、阳武、石峡、土墱四砦。五台,中下。繁畤。下。有繁畤、茹越、大石、义兴冶、宝兴*、瓶形、梅回、麻谷八砦。
忻州,下,定襄郡,团练。崇宁户一万八千一百八十六,口四万二千二百三十二。贡解玉砂、麝。县二:秀容,紧。熙宁五年,省定襄入焉。元祐元年,定襄复为县。有石岭关、忻口、云内、徒合四砦。定襄。中下。
汾州,望,西河郡,*事。崇宁户五万一千六百九十七,口一十八万五千六百九十八。贡土絁、石膏。县五:西河,望。有永利西监。平遥,望。介休,上。灵石,中。有阳凉南关、阳凉北关。孝义。上。太平兴国元年,改为中阳,后复为孝义。熙宁五年,省为镇入介休。元祐元年复。
辽州,下,乐平郡。熙宁七年州废,省平城、和顺二县为镇,入辽山县,隶平定*;省榆社县为镇,入威胜*武乡县。元丰八年,复置州,县镇并复来隶。元祐元年,复置和顺、榆社、平城县。崇宁户七千三百一十五。贡人参。县四:辽山,下。有*泽砦。和顺,下。榆社,中下。平城。中。
宪州,中,汾源郡,*事。初治楼烦,咸平五年,移治静乐*、县,遂废*,又废,楼烦改隶岚州。熙宁三年,废宪州,以静乐县隶岚州。十年,复宪州,仍领静乐县。*和五年,赐郡名。崇宁户二千七百二十二,口七千四百四十四。贡麝香。县一:静乐。中。咸平五年,废天池、玄池二县入焉。
岚州,下,昌烦郡,*事。太平兴国五年,以岚谷隶岢岚*。崇宁户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口六万六千二百二十四。贡麝香。县三:宜芳,中。有飞鸢堡。合河,中下。有乳浪砦。楼烦。下。咸平五年,自宪州来隶。
石州,下,昌化郡,*事。旧带岚、石、隰三州都巡检使。元丰五年,置葭芦、吴堡二砦隶州,因置二砦沿边都巡检使,遂令三州各带沿边都巡检使。初领县五,元符二年,升葭芦砦为晋宁*,以州之临泉县隶焉。大观三年,复以定胡县隶晋宁*。崇宁户一万五千八百九,口七万二千九百二十九。贡蜜、蜡。县三:离石,中。平夷,中。有伏落津砦。方山。下。
隰州,下,大宁郡,团练。熙宁五年,废慈州,以吉乡县隶州,即县治置吉乡*使,仍省文城县为镇隶焉。元祐元年,复慈州。七年,以州之上平、永宁两关俯逼西界,以州为次边。崇宁户三万八千二百八十四,口一十三万八千四百三十九。贡蜜、蜡。县六:隰川,上。温泉,上。有碌矾一务,水头、白壁、先锋三砦。蒲,中。大宁,中。石楼,中。有上平、永宁二砦。永和。中。
慈州,下,团练。旧领吉乡、文城、乡宁三县。熙宁五年废州,以吉乡隶隰州,即县治置吉乡*使,仍省文城为镇,隶焉。又以乡宁隶晋州襄陵县。元祐元年,复吉乡*为慈州。户口阙。县一:吉乡。中。
麟州,下,新秦郡。乾德初,移治吴儿堡。五年,升建宁*节度。端拱初,改镇西*节度。崇宁户三千四百八十二,口八千六百八十四。贡柴胡。县一:新秦。上。*和四年,废银城、连谷二县入焉。有神堂、静羌二砦,惠宁、镇川二堡。银城有屈野川,五原塞,银城、神木、建宁三砦,肃定、神木、通津、阑干四堡。连谷有屈野川、横阳堡。大和砦,地名大和谷,元符二年进筑,赐名。东至神木砦五十五里,南至弥川砦三十里,西至饶咩浪界堠七十里,北至清水谷二十里。大和堡。地名麻乜娘,元符二年进筑,赐名。东至肃定堡界二十五里,南至清水谷二十里,西至松木骨堆界六十五里,北至银城砦二十五里。
府州,中,靖康*节度。本永安*,崇宁元年,改*额。*和五年,赐郡名曰荣河。旧置麟府路*马司,以太原府代州路钤辖领之。崇宁户一千二百四十二,口三千一百八十五。贡甘草。县一:府谷。下。有安丰、宁府、百胜三砦,河滨、斥堠、靖安、西安四堡。宁川堡,府州安丰砦外第九砦,元符元年赐名。东至斥堠堡三十五里,南至安丰砦界四十五里,西至丰州宁丰砦四十里,北至青没怒川界堠一百五十里。宁边砦,地名端正平,元符二年进筑,赐今名。东至宁府砦界三十里,南至靖化堡界三十里,西至吴厖烽一十五里,北至保宁砦界三十里。宁疆堡,宣和六年,独移庄岭建堡,赐名宁疆。震威城,宣和六年,铁炉骨堆建砦,赐名。
丰州,下。庆历元年,元昊攻陷州地。嘉祐七年,以府州萝泊川掌地复建为州。今*事。*和五年,赐郡名宁丰。崇宁户一百五十三,口四百一十一。贡甘草、柴胡。砦二:永安,保宁。
威胜*,同下州。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崇宁户一万九千九百六十二,口三万七千七百二十六。贡土絁。县四:铜鞮,中。太平兴国初,与武乡自潞州来隶。武乡,上。熙宁七年废辽州,以榆社县为镇入焉。元丰八年,复置辽州,以榆社往隶。沁源,中下。太平兴国六年废沁州。以县来隶。绵上。中下。宝元二年,自大通监来隶。庆历六年,徙治*西北大觉寺地。
平定*,同下州。太平兴国二年,以镇州广阳砦建为*。四年,以并州平定、乐平二县来属。崇宁户九千三百六,口二万八千六百七。贡绢。县二:平定,中。唐广阳县,太平兴国四年改。有故井陉关、百井砦。乐平。中。有静阳砦。
岢岚*,同下州。太平兴国五年,以岚州岚谷县建为*。崇宁户二千九百一十七,口六千七百二十。贡绢。县一:岚谷。下。熙宁三年废,元丰六年复置。有永和、洪谷等六砦。
宁化*,同下州。崇宁户一千七百一十八,口三千八百二十一。贡绢。县一:宁化。熙宁三年废,元祐元年复,崇宁三年又废为镇。有西阳、脑子、细腰、窟谷四砦。
火山*,同下州。本岚州之地。太平兴国七年,建为*。治平四年,置火山县,熙宁四年,废之。崇宁户五千四十五,口九千四百八十。贡柴胡。砦一:下镇。火山*旧领雄勇、偏头、董家、横谷、桔槔、护水六砦。庆历初,置下镇砦。嘉祐六年,废偏头砦。熙宁元年,废桔槔砦。《元丰九域志》:领砦一。
保德*,同下州。淳化四年,析岚州地置定羌*。景德元年改。崇宁户九百六十三,口四千五十。贡绢。津二:大堡、沙谷。
晋宁*,本西界葭芦砦。元丰五年收复,六月,并吴堡砦并隶石州。元祐四年,以葭芦砦给赐西人。绍圣四年收复。元符二年,以葭芦砦为晋宁*,割石州之临泉隶焉。知*领岚石路沿边安抚使,兼岚、石、隰州都巡检使。大观三年,复以石州定胡县来隶。东至克胡砦隔河五里,南至吴堡砦一百七十里,西至神泉砦二十五里,北至通秦砦二十里。领县二:定胡,中。旧领定胡、天浑津、吴堡三砦。按吴堡砦元丰四年收复,东至*河,南至绥德*白草砦九十里,西至绥德*义合砦六十里,北至晋宁*一百七十里。临泉。中下。旧领克胡、葭芦二砦。按葭芦砦乃元丰五年收复,后为晋宁*。神泉砦,地名榆木川,在废葭芦砦北。元符元年赐今名。东至晋宁*二十五里,南至乌龙砦一十五里,西至槅祚岭界堠五十里,北至通秦砦四十里。三交堡,地名三交川岭。元符元年,神泉砦筑堡毕工,赐名。乌龙砦,元符二年进筑,赐名。东至神泉砦二十五里,南至暖泉砦二十里,西至暖泉砦三十里,北至女萌烽一十七里。通秦砦,地名升啰岭,元符二年赐今名。东至*河二十九里,南至神泉砦四十二里,西至女萌骨堆界堠五十里,北至通秦堡一十七里。宁河砦,地名窟薛岭,元符二年赐名。东至*河三十里,南至通秦堡一十七里,西至尹遇合一十三里,北至章堡二十五里。弥川砦,地名弥勒川,元符二年赐名。东至*河六十里,南至弥川堡十五里,西至砦浪骨堆界堆七十里,北至麟州大和砦三十里。通秦堡,地名精移堡,元符二年,同砦赐名。东至*河一十七里一百二十步,南至通秦砦一十七里,西至龙移川界堠五十里,北至宁河砦一十一里。宁河堡,地名哥崖岭,元符二年,同砦赐名。弥川堡,地名小红崖,元符二年,同砦赐名。东至*河四十里,南至宁河砦一十五里,西至祖平四十里,北至秦平堡一十里。靖川堡。东至*河三十里,南至宁河砦十四里,西至界首立子谷四十五里,北至弥川堡一十三里。
河东路,盖《禹贡》冀、雍二州之域,而冀州为多。当觜、参之分。其地东际常山,西控*项,南尽晋、绛,北控云、朔,当太行之险地,有盐、铁之饶。其俗刚悍而朴直,勤农织之事业,寡桑柘而富麻苎。善治生,多藏蓄,其靳啬尤甚。朔方、楼烦,马之所出,岁增贸市以充监牧之用。太宗平太原,虑其恃险,徙州治焉。然犹为重镇,屯精兵以控边部云。
宋史卷八十七
志第四十
地理三
陕西
陕西路。庆历元年,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熙宁五年,以熙、河、洮岷州、通远*为一路,置马步*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又以熙、河等五州*为一路,通旧鄜延等五路,共三十四州*,后分永兴、保安*、河中、陕府、商、解、同、华、耀、虢、鄜、延、丹、坊、环、庆、邠宁州为永兴*等路,转运使于永兴*、提点刑狱于河中府置司;凤翔府、秦、阶、陇、凤、成、泾、原、渭、熙、河、洮、岷、州、镇戎、德顺、通远*为秦凤等路,转运使于秦州、提点刑狱于凤翔府置司;仍以永兴、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熙河分六路,各置经略、安抚司。
永兴*路。府二:京兆,河中。州十五:陕,延,同,华,耀,邠、鄜,解,庆,虢,商,宁,坊,丹,环。*一:保安。县八十三。其后延州、庆州改为府,又增银州、醴州及定边、绥德、清平、庆成四*。凡府四,州十五,*五,县九十。
京兆府,京兆郡,永兴*节度。本次府,大观元年升大都督府。旧领永兴*路安抚使。宣和二年,诏永兴*守臣等衔不用*额,称京兆府。崇宁户二十三万四千六百九十九,口五十三万七千二百八十八。贡靴毡、蜡、席、酸枣仁、地骨皮。县十三:长安,次赤。樊川,次赤。旧万年县,宣和七年改。鄠,次畿。蓝田,次畿。咸阳,次畿。泾阳,次畿。栎阳,次畿。高阳,次畿。兴平,次畿。临潼,次畿。唐昭应县,大中祥符改。醴泉,次畿。武功,次畿。*和八年,同醴泉拨入醴州。乾祐。次畿。监二。熙宁四年置,铸铜钱;八年置,铸铁钱。
河中府,次府,河东郡,护国*节度。旧兼提举解州、庆成*兵马巡检事。大中祥符中,以荣河为庆成*。崇宁户七万九千九百六十四,口二十二万七千三十。贡五味子、龙骨。县七:河东,次赤。隋县。熙宁三年,省河西县,六年,省永乐县为镇入焉。临晋,次畿。猗氏,次畿。虞乡,次畿。万泉,次畿。龙门,次畿。元祐二年,置铸钱监二。荣河。次畿。旧隶庆成*,熙宁元年废,以荣河隶府,即县治置*使。庆成*。见上。
解州,中,防御。崇宁户三万二千三百五十六,口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二十一。贡盐花。县三:解,中。闻喜,望。安邑。紧。
陕州,大都督府,陕郡。太平兴国初,改保平*,旧兼提举商、虢州兵马巡检事。崇宁户四万七千八百六,口一十三万五千七百一。贡紬、絁、括蒌根、柏子仁。县七:陕,中。熙宁六年,省硖石县为石壕镇入焉。平陆,上。夏,上。灵宝,上。熙宁四年,省湖城县入焉。芮城,中下。湖城,中下。元丰元年,复置县。阌乡。中下。太平兴国三年,自虢州与湖城二县来隶。监二。熙宁三年置,铸铜钱;八年置,铸铁钱。
商州,望,上洛郡,*事。崇宁户七万三千一百二十九,口一十六万二千五百三十四。贡麝香、枳壳实。县五:上洛,中。商洛,中下。洛南,中下。丰阳,中。上津。中下。
虢州,雄,虢郡,*事。崇宁户二万二千四百九十,口四万七千五百六十三。贡麝香、地骨皮、砚。县四:卢氏,中。熙宁二年,以西京伊阳县栾川冶镇隶焉。虢略,中。唐弘农县。建隆初,改常农。至道三年,改今名。熙宁四年,省玉城县为镇入焉。朱阳,中。乾德六年,废入常农,太平兴国七年,复置。栾川。元祐二年,以栾川冶为镇,崇宁三年,改为县。
同州,望,冯翊郡,定国*节度。崇宁户八万一千一十一,口二十三万三千九百六十五。贡白蒺藜、生熟乾地*。县六:冯翊,紧。澄城,紧。朝邑,紧。郃阳,上。熙宁四年,省夏阳县为镇入焉。白水,中。韩城。中。元祐二年,置铸钱监。监一:沙苑。
华州,望,华阴郡。建隆初,为镇国*节度。皇祐五年,改镇潼*节度。崇宁户九万四千七百五十,口二十六万九千三百八十。贡茯苓、细辛、茯神。县五:郑,上。下邽,望。蒲城,望。唐奉先县。开宝四年改。建隆中,自京兆隶同州。天禧四年,自同州来隶。华阴,紧。渭南。上。熙宁六年,省为镇入郑。元丰元年,复为县。旧自京兆府来隶。监二。熙宁四年置,铸铜钱;八年置,铸铁钱。
耀州,紧,华原郡。开宝五年,为感义*节度。太平兴国初,改感德*。崇宁户一十万二千六百六十七,口三十四万七千五百三十五。贡瓷器。县六:华原,上。富平,望。三原,望。云阳,上。同官,上。美原。中。
清平*。本凤翔府盭厔县清平镇。大观元年,升为*,复置终南县,隶京兆府。清平*使兼知终南县,专管勾上清太平宫。县一:终南。
延安府,中,都督府,延安郡,彰武*节度。本延州。元祐四年,升为府。旧置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统延州、鄜州、丹州、坊州、保安*、四州一*;其后增置绥德*,又置银州,凡五州二*。银州寻废。崇宁户五万九百二十六,口一十六万九千二百一十六。贡*蜡、麝香。县七:肤施,中。熙宁五年,省丰林县为镇、金明县为砦并入焉。有金明龙安二砦、安塞一堡。元丰四年,又收复塞门砦。宣和二年,改龙安曰德安砦。延川,中。熙宁八年,省延水县为镇入焉。有丹头、绥平、怀宁、顺安、白草、永平六砦,安定、黑水二堡及永宁关。元丰四年收复,置细浮图、义合、米脂三砦。七年,以米脂、义合、浮图、怀宁、顺安、绥平六城砦隶绥德城。元符二年,废顺安、白草、丹头三砦。延长,中。门山,中。临真,中。敷*,中。有招安、万安二砦。元符二年,废招安砦为驿。甘泉。中下。城二:治平四年,收复绥州。熙宁中,改为绥德城。四年,置啰兀城、抚宁宾草二堡,寻废。元丰五年,置永乐城,赐名银川砦,寻废。青涧城,元符二年,隶绥德城。绥德城。元符二年,改为*。监一。熙宁八年置,铸铁钱。塞门砦,延州北蕃部旧砦,至道后与芦关、石堡、安远砦俱废。元丰四年收复,仍隶延州肤施县。东至殄羌砦五十里,西至平戎砦六十里,南至安塞堡四十里,北至乌延口九十里。平羌砦,地本克胡山砦,绍圣四年赐名。东至安定堡六十里,西至安塞堡三十五里,南至龙安砦五十四里,北至殄羌砦六十里。威戎城,地本升平塔,绍圣四年赐名。东至临夏城四十里,西至威羌砦七十里,南至黑水堡六十里,北至界台七十里。平戎砦,地本杏子河东山,绍圣四年赐名。东至塞门砦六十里,西至顺宁砦七十里,南至园林堡五十一里,北至杏子堡四十里。开光堡,绍圣四年修筑。元符元年赐名,二年,隶绥德城。殄羌砦,地名那娘山,元符元年进筑,赐名。东至威羌砦四十里,西至塞门砦五十里,南至平羌砦六十里,北至御谋城三十五里。威羌砦,地名白洛觜,元符元年进筑,赐名。东至威戎城七十里,西至殄羌砦四十里,南至安定堡七十里,北至芦移堡七十里。御谋城,崇宁三年进筑,赐名。东至芦移堡三十五里,西至界台三十五里,南至殄羌砦三十五里,北至界台二十里。石堡砦,崇宁三年进筑,赐名威德*,五年复为砦。国初尝置城,至道后废之,地在延州北。制戎城,*和八年,赐鄜延路天降山新城改今名。新砦,芦移堡,东至屈丁堡五十里,西至御谋城三十五里,南至威羌砦七十里,北至界台一十三里。屈丁堡,万安堡,东至威戎城六十里,西至芦移堡四十里,南至威羌砦四十里,北至屈丁堡五十一里。丹头堡,青石崖堡,窟啰堡。
鄜州,上,洛交郡,保大*节度。崇宁户三万五千四百一,口九万二千四百一十五。贡麝香,今改贡蜡烛。县一:宜川。上。后魏义川县。太平兴国中改名,以鄜州废咸宁县入焉。熙宁三年省汾川县、七年省云岩县为镇、八年析同州韩城县新封乡并入焉。
坊州,上,中部郡,*事。崇宁户一万三千四百八,口四万一百九十一。贡弓弦麻、席。县二:中部,紧。宜君。中。熙宁元年,省升平县为镇入焉。有礬场。
保安*,同下州。崇宁户二千四十二,口六千九百三十一。贡毛段、苁蓉。砦二:德靖,东至保安*八十里,西至庆州荔原堡六十里,南至庆州平戎镇五十里,北至金汤城六十里。顺宁。东至平戎砦七十里,西至金汤城九十里,南至保安*四十里,北至万全砦四十里。堡一:园林。东至安塞堡七十里,西至保安*四十里,南至招安驿七里,北至平戎堡五十一里。金汤城,旧金汤砦,在德靖砦西南,元符二年进筑。东至顺宁砦九十里,西至庆州白豹城四十里,南至德靖砦六十里,北至通庆城六十里。威德*。保安*之北,两界上有洑流名藏底河,夏人近是筑城,为要害必争之地。*和三年,贾炎乞进筑,不果。七年,知庆州姚古克之,即威德*。
绥德*。唐绥州。熙宁二年,收复废为城,隶延州,在州东北三十里。元丰七年,以延州米脂、义合、浮图、怀宁、顺安、绥平六城砦隶绥德城。元符二年,改为*,并将暖泉、米脂、开光、义合、怀宁、克戎、临夏、绥平砦、青涧城、永宁关、白草、顺安砦并隶*。暖泉砦,元符二年进筑,赐名。东至河东乌龙砦二十里,西至米脂砦四十五里,南至义合砦八十里,北至清边砦七十里。米脂砦,本西夏砦,元丰四年收复,为米脂城,后复为砦,隶延州延川县。七年,改隶绥德城。元祐四年,给赐夏人。元符元年收复,仍赐旧名。东至暖泉砦四十五里,西至克戎城六十里,南至开光堡三十里,北至嗣武城二十里。开光堡,绍圣四年修筑。元符元年赐名。二年,自延安府来属。东至暖泉砦六十里,西至克戎砦五十里,南至绥德*三十里,北至米脂砦三十里。义合砦,本夏人砦,元丰四年收复,隶延州延川县。七年,改隶绥德城。东至晋宁*六十里,西至绥德*四十里,南至顺安驿六十里,北至暖泉砦八十里。怀宁砦,延州延川县旧砦。东至绥德*四十里,西至绥平砦四十里,南至青涧城七十里,北至克戎砦六十里。克戎砦,本西人细浮图砦,元丰四年收复,隶延州延川县。七年,改隶绥德城。元祐四年,给赐夏人。绍圣四年收复,赐名。东至绥德*六十里,西至临夏砦三十里,南至怀宁砦六十里,北至镇边砦六十五里。临夏砦,地名啰岩谷岭,元符元年筑城,赐今名。东至克戎砦三十里,西至威戎城四十里,南至绥平砦六十里,北至界堠八十二里。绥平砦,延州延川县旧砦,元符二年,割隶绥德*。东至怀宁砦四十里,南至黑水堡四十里,西至丹头驿四十里,北至临夏砦六十里。青涧城,延州旧城。东至永宁县七十里,西至来平砦七十里,南至延川县四十里,北至怀宁*七十里。永宁关,延州延川县旧关。白草砦,延州延川县旧砦,元符二年废,后复置。顺安砦,延州延川县旧砦,元符二年废,后复置。嗣武砦,旧啰兀城,属延州,元丰四年置,寻废。崇宁三年修复,赐名。东至清边砦二十里,西至镇边砦二十里,南至米脂砦三十里,北至龙泉砦二十里。龙泉砦,宣和二年,改名通泉,寻复故。东至清边砦二十里,西至镇边砦四十里,南至嗣武城二十里,北至中山堡八里。清边砦,东至河东界五十里,西至龙泉砦二十里,南至暖泉砦七十里,北至生界堠一十三里。以下砦堡,凡不书年月者,皆未详建置本末。镇边砦,东至龙泉砦四十里,西至大虫坑二十五里,南至克戎城六十五里,北至生界堠二十五里。龙安砦,本属延安府肤施县,不详何年来属。东至安定堡八十里,西至招安驿四十里,南至金明驿三十五里,北至御安堡四十里。海末堡,海末至柏林十六堡。黑水、安定、安塞本延安旧堡。窟儿堡,大厥堡,花佛岭堡,临川堡,定远堡,马栏堡,中山堡,黑水堡,安定堡,佛堂堡,唐推堡,双林堡,安塞堡,浮图堡,柏林堡。
银州,银川郡。领儒林、抚宁、真乡、开光四县。五代以来为西夏所有,熙宁三年收复,寻弃不守。元丰四年收复。五年,即永乐小川筑新城,距故银州二十五里,前据银州大川,赐名银川砦,旋被西人陷没。崇宁四年收复,仍为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
庆阳府,中,安化郡,庆阳*节度。本庆州。建隆元年,升团练。乾德元年,复为*事。*和七年,升为节度,*额曰庆阳。宣和七年,改庆州为府。旧置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统庆州、环州、邠州、宁州、乾州,凡五州。其后废乾州,置定边*,已而复置醴州,凡统三州一*。崇宁户二万七千八百五十三,口九万六千四百三十三。贡紫茸白花毡、麝香、*蜡。县三:安化,中。有大顺一城,府城、东谷、柔远、人顺,四砦。元丰四年,废府城砦、金村堡、平戎镇。五年,收复礓诈砦,赐名安疆砦。元祐元年,复平戎镇。合水,望。熙宁四年始置,省华池、乐蟠二县为镇。七年,改华池镇为华池砦。有东华池、有东华池、西华池二砦,荔原一堡。彭原。熙宁三年,自宁州来隶。安疆砦,本西人礓诈砦,元丰五年收复,赐名。元祐四年,给赐夏人。绍圣四年修复。东至德靖砦九十里,西至东谷砦六十里,南至大顺城四十里,北至白豹城四十里。又隶定边*。横山砦,地名西攃,元符元年进筑,赐名。东至东谷砦界攃四十五里,西至宁羌砦七十里,南至通塞堡三十里,北至定边*三十里。通塞堡,元符元年进筑。东至东谷砦二十里,西至西谷口砦二十里,南至怀安镇四十里,北至横山砦三十里。定边城,元符二年修筑,后别为定边*。白豹城,旧属西界,元符二年修复,赐旧名。东至安疆砦四十里,西至东谷砦二十里,南至柔远砦五十里,北至胜羌堡五十里。别见定边*。绥远砦,地本骆驼巷,元符二年进筑,赐名。东至定边*二十里,西至宁羌砦六十里,南至横山砦五十里,北至神堂砦约五十里。宁羌砦,地本萌门三岔,元符元年进筑,赐名。东至缓远砦六十里,西至安塞砦五十里,南至西谷砦三十里,北至王尚原界堠五十里。镇安城,*和六年进筑。东至鄜延路通庆城三十里,西至九阳堡二十里,南至威边砦三十里,北至西界地名苍鸡二十里。麦川堡,本名麦经岭,*和六年赐名。系环庆路,未详属何州*,姑附于此,东至怀威砦二十里,西至矜戎堡二十里,南至威边砦一十五里,北至镇安城一十里。威宁堡,本名衡家堡,*和六年赐名。系环庆路,未详属何州*,姑附于此。东至九阳堡一十五里,西至定边*一十五里,南至矜戎堡一十里,北至七逋哆移塔五里。矜戎堡,东至怀威堡四十里,西至定边*约二十里,南至胡博川二十里,北至通祖卢门城砦五十里。府城砦,元丰二年已废,不知何年修复。金村堡,同上。胜羌堡,东至洛河川二十里,西至通塞堡约五十里,南至白豹城五十里,北至威边砦二十里。定戎堡,东至启祖峰二十里,西至那丁原五里,南至兴平城二十里,北至清平关一十里。威边砦,东至洛河川二十里,西至横山砦三十五里,南至胜羌堡二十里,北至镇安城三十里。怀威堡。东至鄜延路通庆城十五里,西至矜戎堡约四十里,南至威宁砦约二十里,北至西界罗轻觜约五十里。
环州,下,*事。旧降为通远*,淳化五年复为州。崇宁户七千一百八十三,口一万五千五百三十二。贡甘草。县一:通远。上。有乌仑、肃远、洪德、永和、平远、定边、团堡、安塞八砦。兴平城,地名灰家觜,元符元年筑,赐名。东至贺子儿一十里,西至流井堡四十里,南至洪德砦二十里,北至清平关三十里。清平关,地名之字平,元符二年进筑,赐名。东至*通砦二十五里,西至安边城四十里,南至兴平城三十里,北至陷道口餔二十七里。安边城,地名徐丁台,崇宁五年筑,赐名。东至清平关四十里,西至折姜和市贼砦八十里,南至废肃远砦一百余里,北至牛圈界堠二十里。罗沟堡,朱灰台至绥远砦中路,地名火罗沟及阿原烽,*和三年建筑,赐名。东南至绥远砦约二十里,西南至宁羌砦约六十里,南至阿原堡约四十里,西至朱台堡约一十五里。阿原堡地名见"罗沟堡",*和三年赐名。东至绥远砦三十里,西至宁羌砦三十里,南至西谷砦四十里,北至罗沟堡约四十里。朱台堡,本朱灰台,*和三年建筑,赐名。东至鸡觜堡约一十八里,西至木瓜堡约五十里,南至阿原堡约四十里,北至蕤毛觜约二百步。安边砦,大拔砦,元丰二年已废,不知何年复修。方渠砦,流井堡,东至兴平城四十里,西至安边城三十里,南至*罗原五里,北至兰善约五十馀里。归德堡,东至木瓜堡五十里,西至定戎堡约三十里,南至洪德砦四十里,北至虾?和市贼砦约四十里。木瓜堡,东至宁羌砦二十五里,西至归德堡五十里,南至惠丁堡四十里,北至界堠里罗节砚五里。麝香堡,东至龙札谷五里,西至打米谷八里,南至木瓜原一十五里,北至乌丁原二十里。通归堡,东至归德堡二十里,西至兴平城约三十余里,南至洪德砦二十里,北至堡子谷约一十里。惠丁堡。东至宁羌砦约四十里,西至麝香堡约三十里,南至安塞砦约三十五里,北至木瓜堡四十里。
邠州,紧,新平郡,静难*节度。崇宁户五万八千二百五十五,口一十六万二千一百六十一。贡火筋、荜豆、剪刀。县五:新平,望。宜禄,望。三水,上。定平,紧。熙宁五年,隶宁州。*和七年,自宁州来隶。淳化。中。淳化四年,升耀州云阳黎国镇为县。熙宁八年,置铸钱监,元丰三年废。宣和元年,自耀州来隶。
宁州,望,彭原郡,兴宁*节度。本*事州,宣和元年赐*额。崇宁户三万七千五百五十八,口一十二万二千四十一。贡庵闾、荆芥、砚、席。县三:定安,紧。襄乐,上。真宁,下。
醴州,本京兆府奉天县。旧置乾州,熙宁五年废,以奉天还隶府。*和七年,复以县为州,更名醴。八年,割属环庆路。县五:奉天,次畿。永寿,下。乾德三年,自邠州来隶。熙宁五年,废乾州,永寿及麻亭、常宁二砦,俱隶邠州。*和八年复来隶。武功,醴泉,二县本属京兆府,*和八年三月,割属醴州。好畤。本属凤翔府,*和八年三月,割属醴州。
定边*。元符二年,环庆路建筑定边城,后改为*。东至九阳堡三十五里,西至绥远砦二十里,南至横山砦三十里,北至通化堡二十里。县一:定边。*和六年,陕西、河东路宣抚使童贯奏:"环庆路已建筑勒皈台等处新城,正据控扼,包占边面,乞依姚古所请,于定边*置倚郭一县。"诏赐今名。白豹城,元符二年建筑,赐旧名。已见"庆阳府"。东谷砦,旧砦,已见"庆阳府安化县"。绥远砦,地名骆驼巷,元符二年进筑,赐名。东至定边*二十里,西至宁羌砦六十里,南至横山砦五十里,北至神堂堡约五十里。神堂堡,大观二年进筑,赐名。东至观化堡三十里,西至绥远砦多移岭界堠十三里,南至绥远砦三十里,北至勤崖原卓望处三里。观化堡,东至逋祖岭界堠约一十五里,西至鸡觜堡约三十里,南至通化堡二十里,北至甜井觜约一十里。通化堡东至逋祖岭平界堠约三十里,西至绥远砦二十余里,南至定边*二十里,北至观化堡二十里。九阳堡,东至镇安城二十里,西至定边*三十五里,南至东谷砦九十里,北至界堠里乾谷三里。鸡觜堡。东至通化堡约二十里,西至多移岭界堠约一十里,南至绥远砦一十六里,北至神堂堡约一十四里。
秦凤路。府一:凤翔。州十二:秦,泾,熙,陇,成,凤,岷,渭,原,阶,河,兰。*三:镇戎,德顺,通远。县三十八。其后增积石、震武、怀德三*,西宁、乐、廓、西安、洮、会六州,又改通远*为巩州。凡府一,州十九,*五,县四十八。
秦州,下府,天水郡,雄武*节度。旧置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统秦州、陇州、阶州、成州、凤州、通远*,凡五州一*,其后割通远*属熙河,凡统州五。崇宁户四万八千六百四十八,口一十二万三千二十二。贡席、芎穷。县四:成纪,上。有渭水、三阳、上蜗牛、下蜗牛、堡子、伏归、小三阳、照川、土门、四顾、平戎、赤崖湫、西青、远近湫、定西、小定西、下硖、注鹿原、上硖、圆川、伏羌、得胜、榆林、大像、菜园、探长、新水谷、旧水谷、柽林、丙龙、石人铺、驼项、永宁、盐泉、小永宁、冷水泉、双泉、新土、旧土三十九堡。陇城,中。有静戎、永固、定平、长山、白榆林、郭马、安塞七堡。清水,中有弓门、铁窟、斫鞍、堡子、小弓门、坐交、得铁、冶坊、桥子、李子、古道、永安、四顾、威塞、床穰、镇边、和戎、安远、挟河、定川、中城、东城、西城、静边、临川、德威、广武、宁远、长樵二十九堡。天水。上。监一:太平。城二:伏羌,熙宁三年,废丹山、纳述、乾川三堡、增伏羌砦为城,有得胜、榆林、大像、菜园、探长、新水、柽林、丙龙、石人、驼项、旧水一十一堡。甘谷。熙宁元年置,有吹藏、大甘、陇诺三堡。四年,置尖竿、陇阳二堡。砦七:治平四年,置鸡川。熙宁元年,改攃珠堡为通渭堡。五年,改古渭砦为通远*,废者达、本当、七麻三堡,改通渭堡为砦,割永宁、宁远、威远、熟羊、来远并隶*。寻改绥远、定边二砦为镇,隶陇州。定西,领宁西、牛鞍、上硖、下硖、注鹿原、圆川六堡。三阳,领渭滨、武安、上下蜗牛、闻喜、伏归、硖口、照川、土门、四顾、平戎、赤崖湫、西青、远近湫十四堡。弓门,领东鞍、安人、斫鞍、上下铁窟、坐交、得铁、治坊七堡。静戎,领白榆林、长山、郭马、静塞、定平、永固、邦蹉、宁塞、长燋九堡。安远,陇城,鸡川。堡三:熙宁三年,改穰为镇。五年,改冶坊砦为冶坊堡。八年,改穰镇为堡。穰,领白石、古道、中城、东城、西城、定戎、定安、雄边、临川、德威、广武、定川、挟河、镇边一十四堡。冶坊,领桥子、古道、永安、博望、威塞、李子六堡。达隆。堡川城,*和六年,于秦凤东西川口进筑,赐名。东至甘泉堡一十八里,西至熙河路安西城管下龟儿镇一十二里,南至甘谷城一百一十里,北至会川城一百二十里。甘泉堡,东至泾原路第十七堡五十里,西至堡川城一十八里,南至泾原路治平砦一百五十里,北至泾原路通安砦一百五十里。别见"渭州"。安远砦。《吏部通用酬赏格》:秦州又有安远等五砦,定边、绥远二砦。熙宁八年,废为镇,属陇州,其后,复为砦。定边砦,绥远砦,小落门砦,保安砦,弓钟砦,董哥平砦。
凤翔府,次府,扶风郡,凤翔*节度。乾德初,置崇信县。淳化中,割崇信属仪州。熙宁五年,废乾州,以好畤县来隶。*和八年,又以好畤隶醴州。崇宁户一十四万三千三百七十四,口三十二万二千三百七十八。贡蜡烛、榛实、席。县九:天兴,次赤。岐山,次畿。扶风,次畿,盩厔次畿。大观元年,以县清平镇置*。郿,次畿。有铁冶务。宝鸡,次畿。虢,次畿。麟游,次畿。普润。次畿。监一:司竹。
陇州,上,汧阳郡,防御。崇宁户二万八千三百七十,口八万九千七百五十。贡席。县四:汧源,望。有古道银场。熙宁八年,改秦州定边砦为陇西镇,隶县。汧阳,紧。吴山,中。陇安。中。开宝二年,析汧阳县四乡置县。
成州,中下,同谷郡。开宝六年,升为团练。崇宁户一万二千九百六十四,口三万三千九百九十五。贡蜡烛、鹿茸。县二:同谷,上。有骨鹿、马邑、赤土、平原、滔山、胡桃六砦。栗亭。中。
凤州,下,河池郡,团练。本防御,乾德元年,降为团练。崇宁户三万七千七百九十六,口六万一千一百四十五。贡蜜、蜡烛。县三:梁泉,上。河池,紧。开宝五年,移治固镇。有水银务。两当。上。至道元年,移治广乡镇。监一:开宝。建隆三年,于两当县置银冶。开宝五年,升为监。治平元年罢置官,以监隶两当县,元丰六年废。
阶州,中下,武都郡,*事。本唐武州。陷西戎,后复其地改置焉。崇宁户二万六百七十四,口四万九千五百二十。贡羚羊角、蜡烛。县二:福津,中下。领峰贴硖武平沙滩三砦、团城堡、平定关。将利。中下砦一:故城。本故城镇,不知何年建为砦。
渭州,下,陇西郡,平凉*节度。本*事,*和七年,升为节度。旧置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泾州、原州、渭州、仪州、德顺*、镇戎*皆属。熙宁五年,废仪州。元符二年,增置西安州。崇宁三年,又以熙河路会州来属。大观二年,又增置怀德*。凡统五州三*。崇宁户二万六千五百八十四,口六万三千五百一十二。贡绢、苁蓉。县五:平凉,中。有瓦亭砦。潘原,中。安化,中。熙宁七年,废制胜关,移县于关地,以旧地为镇。崇信,中。华亭。中下。熙宁五年,废仪州,与安化、崇信同来隶。靖夏城,*和六年,赐泾原路席苇平新城名曰靖夏。未详属何*州,姑附此。甘泉堡。崇宁五年,泾原路经略司于甜井子修筑守御,赐名。未详属何州*,姑附此。别见"秦州"。
泾州,上,安定郡。太平兴国元年,改彰化*节度。崇宁户二万八千四百一十一,口八万八千六百九十九。贡紫茸、毛毼段。县四:保定,(望。有长武砦。灵台,上。良原,上。长武。望。咸平四年,升长武镇为县。五年,省为砦,属保定县。大观二年,复以砦为县。
原州,望,平凉郡,*事。崇宁户二万三千三十六,口六万三千四百九十九。贡甘草。县二:临泾,中。彭阳。中。唐丰义县,太平兴国初改。至道三年,自宁州来隶。镇二:新城,熙宁三年,废截原砦入焉。柳泉。领耳朵城一砦。砦五:开边,熙宁三年,废新门砦入焉。西壕,平安,绥宁,领羌城、南山、颠倒三堡。靖安。领中普、吃啰岔、中岭、张嵓、常理、新勒、鸡川、立马城、杀獐川九堡。安羌堡,新城堡。
德顺*,同下州。庆历三年,即渭州陇干城建为*。崇宁户二万九千二百六十九,口一十二万六千二百四十一。贡甘草。县一:陇干。元祐八年,以外底堡置。城一:水洛。领王家城、石门堡。砦五:静边,别见"镇戎*"。得胜,领开边堡。隆德,通边,治平。治平四年置,领牧龙堡。怀远砦,东至镇戎砦六十里,西至得胜砦三十里,南至张义堡四十里,北至镇羌砦二十七里。中安堡,威戎堡。东至章川堡三十里,西至同家堡二十五里,南至治平砦四十里,北至静边砦二十里。
镇戎*,同下州。本原州平高县之地。至道三年,建为*。崇宁户一千九百六十一,口八千五十七。贡白毡。城一:彭阳。砦七:治平四年,置信岔堡、凉棚堡。熙宁元年,置熙宁砦、硝坑堡、东西水口堡。元丰四年,废东水口堡。六年,置故砦堡。东山,乾兴,天圣,有信岔、凉棚二堡。三川,高平,有故砦堡。定川,熙宁。有硝坑堡。堡二:开远,张义。熙宁四年,废安边堡入开远。五年,置张义。平夏城,旧石门城,绍圣四年赐名。大观二年,升为怀德*。灵平砦,旧好水砦,绍圣四年赐名。大观二年,割属怀德*。镇羌砦,绍圣四年赐名。东至三川堡二十一里,西至寺子岔堡二十五里,南至怀远砦二十七里,北至九羊砦二十五里。高平堡,元符元年修复,赐旧砦名。威川砦,*和七年赐名,本密多台。飞泉砦,*和七年赐名。本飞井坞。飞井堡,乾兴砦管下。狼井堡,熙宁砦管下狼井、安远、窦信、梅谷、开疆,凡五堡。安远堡,窦信岔堡,梅谷堡,开疆堡,李家堡,肃远堡,堎地平堡,镇西堡,水口堡,怀远城,别见"德顺*"。德靖砦,保安*旧有德靖砦,自属鄜延路。静边砦。天禧旧砦,属德顺*。东至德顺*。七十里,西至第十七堡三十五里,南至威戎堡三十里,北至隆德砦五十里。
会州。元丰五年,熙河路加"兰会"二字,时未得会州。元符二年,始建筑,割安西城以北六砦隶州。崇宁三年,置倚郭县曰敷文,又以会州隶泾原路。县一:敷文。安西城,旧名汝遮,绍圣三年建筑,赐名,属熙河路。东至秦凤路界六十二里,西至原川子一百里,南至定西砦二十七里,北至平西砦三十三里。平西砦,绍圣四年赐名,地本青石硖,属熙河路。东至秦凤路界三十余里,西至胜如堡一百一十里,南至安西城三十三里,北至会宁关四十四里。会宁关,旧名颠耳关,元符元年建筑,赐名通会,未几改今名,属秦凤路。东至泾原路元和市七里,西至熙河路定远城分界五十里,南至熙河路平西砦四十里,北至*河南岸古烽台一百余里。会川城,旧名青南讷心,元符二年建筑,赐名,属秦凤路。东至泾原路通安砦六十里,西至熙河定路远城一百五十里,南至会宁关六十里,北至新泉砦四十里。新泉砦,旧名东北冷牟,元符元年赐名,属秦凤路。东至怀戎堡界白草原三十里,西至会川城界粗儿原三十五里,南至会川城三十里,北至会州四十里。怀戎堡,崇宁二年筑,属秦凤路。东至泾原路分界定戎砦地分二十二里半,西至本堡管下水泉堡二十里,由香谷至会州共六十里,南至会川城分界三十五里,北至柔狼山界堠四十里,系与夏国西寿监*地对境,经由枯柴谷至柔狼山,有险隘去处。德威城,*和六年,筑清水河新城,赐名,属秦凤路。东至麻累山二十五里,西至*河四里,河北倚卓啰监*地分,水贼作过去处,南至啰迷谷口新移正川堡二十五里,北至北浪口至马练贼城约二十余里。静胜堡,*和六年,赐清水河新城接应堡名静胜,会川城管下。新修筑静胜堡,不系守御处,在*河南石觜上,至本城一百二十里,河北岸与夏国卓啰监*地分相对。通泉堡,属秦凤路新泉砦管下,不系守御处,在*河南岭上,至本砦四十里,与河北岸夏国卓啰监*地分相对。水泉堡,系怀戎堡管下,距本堡二十里,不系守御处。正川堡。系德威城管下,啰迷谷口新移正川堡距本处二十五里,不系守御处。
怀德*。平夏城。绍圣四年建筑。大观二年,展城作*,名曰怀德,以荡羌、灵平、通峡、镇羌、九羊、通远、胜羌、萧关隶之,增置将兵,与西安、镇戎互为声援应接。萧关初名威德,又改今名。东至结沟堡一十五里,西至石门堡一十八里,南至灵平砦一十二里,北至通峡砦一十八里。荡羌砦,故没烟后峡,元符元年建筑,赐名。东至通峡砦一十八里,西至正原堡四十里,南至石门堡三十里,北至萧关一百三十五里。通峡砦,故没烟前峡,元符元年建筑,赐名。东至东弯堡七里,西至荡羌砦一十八里,南至怀德*一十八里,北至胜羌砦八十里。灵平砦,故好水砦,绍圣四年赐名。大观二年,自镇戎*来属。东至古高平堡一十五里,西至九羊砦三十二里,南至熙宁砦二十八里,北至怀德*一十二里。硖口堡,东河湾堡,古高平堡,惠民堡,结沟堡,系通峡砦管下五堡。镇羌堡,东至三川堡二十八里,西至寺子岔堡二十五里,南至怀远砦二十七里,北至九羊砦二十五里。九羊砦,故九羊谷,元符元年建筑,赐名。东至灵平砦三十里,西至宁安砦六十六里,南至三川砦五十里,北至临羌砦八十里。石门堡,故石门峡东塔子觜,元符元年建筑,赐名。通远砦,东至龙泉谷三十五里,西至临羌砦六十五里,南至通峡砦五十里,北至胜羌砦三十三里。龙泉堡,通远砦管下。胜羌砦,东至漫口七里,西至甯韦堡四十里,南至通峡砦八十里,北至萧关六十里。萧关,崇宁四年建筑。东至葫芦河一十五里,西至绥宁堡三十里,南至胜羌砦六十里,北至临川堡一十八里。临川堡,通关堡,山西堡。系萧关管下。
西安州。元符二年,以南牟会新城建为西安州。东至天都砦二十六里,西至通会堡五十五里,南至宁安砦一百里,北至啰没宁堡三十五里。荡羌砦,地名没烟峡,元符元年建筑,赐名。后属怀德*。通会堡,元符元年赐名,系熙河兰会路修筑,地名祭厮坚谷口,不知何年拨属泾原路西安州。天都砦,元符二年,洒水平新砦赐名天都。东至临羌砦二十里,西至西安州二十六里,南至天都山一十里,北至绥戎堡六十五里。临羌砦,元符二年,秋苇平新砦赐名临羌。东至通远砦六十五里,西至天都砦二十里,南至定戎砦八十里,北至绥戎砦七十里。横岭堡,系天都砦管下。甯韦堡,定戎堡,元符二年赐名,地本硷隈川。东至山前堡三十里,西至秦凤路分界堠一十二里,南至通安砦一百里,北至劈通流界堠五十里。劈通川堡,啰没宁堡,北岭上堡,山前堡,高峰堡,宁安砦,崇宁五年,武延川峗朱龙山下新砦赐名宁安。东至九羊砦六十六里,西至通安砦六十一里,南至得胜砦九十里,北至西安州一百里。那罗牟堡,寺子岔堡,石棚泉堡,通安砦,崇宁五年,乌鸡三岔新砦赐名通安。东至宁安砦六十一里,西至同安堡三十五里,南至甘泉堡一百五里北至定戎砦一百里。同安堡,系通安砦管下。绥戎堡,管下秋苇川口堡、锹钁川中路堡、征通谷中路东水泉堡,皆不详建置始末。东至萧关三十里,西至山前堡三十五里,南至临羌砦七十里,北至枅柂岭界堠五十里。秋苇川堡,锹钁川中路堡,征通谷中路东水泉堡。
熙州,上,临洮郡,镇洮*节度。本武胜*。熙宁五年收复,始改焉。寻为州。初置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熙州、河州、洮州、岷州、通远*五州属焉。后得兰州,因加"兰会"字。元祐改熙河兰会路为熙河兰岷路,元符复故。会州既割属泾原,又改为熙河兰廓路,宣和又改为熙河湟廓路,又改湟州为乐州,又改为熙河兰乐路,寻复改为熙河兰廓路。旧统五州*,兰、廓、西宁、震武、积石六州*相继来属,又改通远*为巩州,凡统九州、三*。崇宁户一千八百九十三,口五千二百五十四。贡毛毼段、麝香。县一:狄道。中下。熙宁六年置,九年省。元丰二年复置。砦一:康乐。熙宁六年,置康乐城为砦,省马骔砦。马骔砦旧属秦州长道县。堡九:熙宁五年,置庆平、通谷、渭源、北关。六年,改刘家川为当川,置南关、南川。七年,置结河。元丰七年,置临洮。通谷,庆平,渭源,结河,南川,当川,南关,北关,临洮。东至定远城四十里,西至定羌城界三十五里,南至熙州六十五里,北至阿千堡七十里。安羌城,宣和六年,赐熙河兰廓路新建溢机堡名为安羌城,不知属何州*,姑附于此。广平堡。
河州,上,安乡郡,*事。熙宁六年收复。崇宁户一千六十一,口三千八百九十五。贡麝香。县一:宁河。熙宁六年,置枹罕县,九年省。崇宁四年,升宁河砦为县。旧香子城。城一:定羌。熙宁七年,改河诺城为定羌城。砦一:南川。熙宁七年,置南山堡,寻改为南川砦。堡四:熙宁七年,置东谷。八年,置阎精。元丰三年,置西原、北河二堡。东谷,阎精,西原,北河。关一:通会。熙宁七年置。循化城,旧一公城,崇宁二年收复,改今名。别见"乐州"。东至怀羌城四十五里,西至积石*界一百余里,南至下桥家族地分一百余里,北至来同堡六十五里。大通城,旧达南城,崇宁二年收复,改今名。别见"乐州"。东至通津堡界十五里,西至菊花河六十里,南至扑水原二十一里,北至宁塞堡界十五里。安疆砦,旧名当标城,崇宁二年收复,改今名。别见"乐州"。东至来同堡三十三里,西至通津堡五十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一十里,北至*河二十里。怀羌城,崇宁三年,王厚收复。东至南川砦六十里,西至循化城六十五里,南至洮州界一百七十余里。北至安疆砦一百七十里。来羌城,崇宁三年,王厚收复。东至安乡关七十里,西至大通城界三十八里,南至南川界四十八里,北至*河二十里。讲朱城,元符二年,洮西安抚司收复河南讲朱、一公、错凿、当标、彤撒、东迎六城,寻弃之。崇宁二年,再收复。除一公改循化城,当标改安疆砦,余四城皆未详。按:讲朱、错凿、一公、当标皆在河州之南,元符二年,边厮波结先以此四城来降,未几,王赡乃进据之。错凿城,彤撒城,东迎城,宁河砦,崇宁四年,已升宁河砦为县,别有宁河砦。东至定羌城三十里,西至河州四十五里,南至通会关三十里,北至河州界二十里。来同堡,旧名甘扑堡,崇宁三年筑,赐今名。东至南川砦九十里,西至安疆砦三十五里,南至怀羌城三十五里,北至来羌城三十里。通津堡,旧名南达堡,崇宁三年赐今名。东至安疆砦四十五里,西至大通城界二十五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三十里,北至大通城界二十里。南山堡,《元丰九域志》属原州绥宁县。安乡关,旧城桥关,元符三年赐名。东至京玉关界四十里,西至临滩堡四十里,南至河州界三十五里,北至安川堡界一十五里。临滩堡。东至安乡关四十里,西至古鸡山二十里,南至南川砦界二十里,北至*河四十里。
巩州,下。本通远*。熙宁五年,以秦州古渭砦为*。崇宁三年,升为州。崇宁户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七。贡麝香。县三:陇西,元祐五年增置。永宁,宁远。崇宁三年,升永宁砦为县,又升宁远砦为县。城一:定西。元丰四年,以兰州西使城为定西城。五年,改定西城为通远*,以汝遮堡为定西城,属通远*。崇宁二年,废定西城管下熨斗平堡,通西砦管下榆木岔堡,并安西城。别见"兰州"。东至龟儿觜镇六十五里,西至龛谷堡一百一十五里,南至通西砦四十六里,北至安西城二十七里。砦六:熙宁五年,割秦州永宁、宁远、威远、通渭、熟羊、来远六砦隶*。六年,置盐川砦。八年,废威远砦为镇。元丰五年,收通西砦。七年,废来远砦为镇,属永宁。崇宁五年,通渭县复为砦,未详何年以砦为县。永宁,宁远,崇宁三年,与永宁同升为县。通渭,东至甘泉城五十五里,西至巩州六十四里,南至来远镇一百里,北至甘泉城界六十里。熟羊,盐川,熙宁六年九月置砦,后改为镇。通西。东至甘泉城一百二十里,西至熟羊砦七十里,南至三岔堡四十八里,北至定西砦四十八里。堡七:熙宁五年,割秦州三岔、乜羊、广吴、渭川、哑儿五堡隶*。七年,以岷州遮羊堡来隶。元丰元年,遮羊复隶岷州。五年,置榆木岔、熨斗平二砦堡。七年,废乜羊、广吴、渭川、哑儿四堡。三岔,旧堡,熙宁四年置。榆木岔,崇宁二年废。熨斗平,崇宁二年废。者达堡,秦州,熙宁五年改古渭砦为通远*,废者达、本当、七麻堡。今通渭乃领七麻堡,不知何年复置者达、本当堡。七麻堡,本当堡,扑麻龙堡。
岷州,下,和*郡,团练。熙宁六年收复。崇宁户四万五百七十,口六万七千七百三十一。贡甘草。县三:祐川,唐县。崇宁三年复。大潭,中。建隆三年,合良恭、大潭两镇置县,隶秦州。熙宁七年,自秦州来隶。长道。紧,熙宁七年,自秦州来隶。砦五:秦州临江砦,熙宁六年,割隶州。七年,置荔川、川、闾川,又置宕昌。临江,荔川,川,闾川,宕昌。堡三:熙宁六年,以秦州马务堡隶州。七年,置遮羊堡,寻改为镇。十年,置铁城堡。元丰元年,遮羊堡复隶于州。遮羊,穀藏,并熙宁七年置。铁城。熙宁十年置。监一:滔山。熙宁九年置,铸铁钱。
兰州,下,金城郡,*事。元丰四年收复。崇宁户三百九十五,口九百八十一。贡甘草。县一:兰泉。崇宁三年置,倚郭。砦一:元丰四年,置龛谷、吹龙二砦。七年,割吹龙属阿千堡。龛谷。元祐七年废。绍圣三年,复修为堡。东至定远砦一百里,西至阿千堡七十里,南至通谷堡一百二十里,北至定远城三十里。堡二:元丰四年,置皋兰堡、巩哥关。五年,置西关、胜如、质孤堡。六年,改巩哥关作东关堡,废西关、胜如、质孤堡,置阿千堡。七年,废皋兰堡。元祐五年,复修胜如、质孤二堡,寻废。东关,东至质孤堡三十六里,西至兰州一十八里,南至屈金支山三十里,北至*河不及里。阿千。有阿千水。东至屈金支山二十五里,西至西关堡界二十里,南至临洮堡七十里,北至兰州界三十七里。定西城,元丰四年,以兰州西使城为定西城。五年,改定西城为通远*,以汝遮堡为定西城,属通远*。别见"巩州"。定远城,元祐七年筑,旧名李诺平,本龛谷砦,因地窄及无水,故废之,改筑为定远*城。东至安西城八十里,西至东关堡五十里,南至龛谷堡三十里,北至*河一百七里。金城关,绍圣四年建筑,南距兰州约二里。崇宁三年,王厚乞移置斫龙谷口,不行。京玉关,元符三年赐名,本号把拶桥。东至西关堡四十里,西至通川堡四十里,南至临洮堡一百三十九里,北至癿六岭分界三十里。通川堡。元符三年,自京玉关至啰抹通城中路镪厮狐川新筑堡,赐名,寻弃之。崇宁二年,再收复。东至京玉关四十里,西至通湟砦四十里,南至圆子堡约九里,北至癿六岭分界八十里。别见"乐州"。
洮州。唐末陷于吐蕃,号临洮城。熙宁五年,诏以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时未得洮州。元符二年得之,寻弃不守。大观二年收复,改临洮城仍旧为洮州。三年,升团练。东至岷州界一百一十三里,西至乔家族生界二百里,南至鲁黎族生界一百五里,北至河州界一百二十里。通岷砦。东至铎龙桥六十七里,西至洮州四十里,南至洮河二十里,北至熙州界五十五里。
廓州,元符二年,以廓州为宁塞城。崇宁三年弃之,是年收复,仍为廓州。城下置一县,五年罢。大观三年,为防御。东至宁塞砦一十七里,西至同波北堡不及里,南至*河不及里,北至肤公城界十五里。肤公城,旧名结啰城,崇宁三年收复,后改今名。王厚云:结啰城至廓州约三十余里。东至来宾城界一百三里,西至怀和砦界五十七里,南至同波北堡界一十三里,北至绥平堡界二十五里。绥平堡,旧名保敦谷,崇宁三年兴筑,赐名。东至保塞砦界二十里,西至清平砦界二十里,南至肤公城界二十里,北至保塞砦界一十七里。米川城,旧米川县,崇宁三年修筑。王厚云:米川沿河西至廓州约六十里,过河取正路至结啰城约三程,本城至廓州约三十余里。宁塞砦,东至河北堡界四十五里,西至廓州巡检界一十三里,南至*河一十五里,北至龙支城界五十里。同波堡。东至廓州巡检界一十里,西至肤公城界一十五里,南至*河不及里,北至肤公城一十五里。
乐州。旧邈川城,元符二年收复,建为湟州,建中靖国元年弃之。崇宁二年又复。三年,置倚郭县,五年罢。大观三年,加向德*节度。宣和元年,改为乐州。东至把拶宗六十里,西至龙支城界六十里,南至来羌城界一百四十里,北至界首赊岭一百一十里。通湟砦,故啰抹通城,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通川堡四十里,西至湟州三十五里,南至安陇砦二十五里,北至临宗砦界六十里。别见"兰州"。宁洮砦,故瓦吹砦,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通湟砦四十五里,西至来宾城一十七里,南至来宾城界二十里,北至安陇砦界一十七里。安陇砦,故陇朱黑城,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赤沙岭三十里,西至麻宗山脚二十五里,南至巩藏岭三十五里,北至湟州四十五里。安川堡,故ヰ哥堡,在巴金岭上,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湟州界七十里,西至来宾城界四十里,南至安乡关三十里,北至宁川堡四十里。宁川堡,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寻弃之。崇宁二年,再收复。绥远关,旧名洒金平,崇宁二年建筑,赐今名。东至湟州二十里,西至胜宗谷口三十里,南至麻宗山脚五十五里,北至丁星原四十里。来宾城,旧名癿当川,崇宁三年赐名。东至安川堡分界七十里,西至青丹谷三十里,南至*河一十里,北至安陇砦七十里。大通城,旧名达南城,东至通津堡界十五里,西至菊花河六十里,南至扑水原二十一里,北至宁川堡界一十五里。循化城,旧名一公城,别见"河州"。东至怀羌城四十五里,西至积石*界一百余里,南至下乔家族地分一百余里,北至来同堡六十五里。安疆砦,旧名当标砦,与大通、循化皆崇宁二年改。别见"河州"。东至来同堡三十三里,西至通津堡五十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一十里,北至*河二十里。德固砦,旧名胜铎谷,崇宁三年筑五百步城,后赐名德固砦。东至绥远关界一十里,西至龙支城界二十里,南至渴驴岭一十里,北至清江山脚二十里。临宗砦,崇宁三年赐名。南宗堡稍南一十五里乳骆河之西。东至三诺巩哥岭五十余里,西至丁星原约三十余里,南至湟州分界二十一里,北至界首抹牟岭七十里。通川堡,崇宁二年,王厚收复,系湟州管下。别见"兰州"。东至京玉关四十里,西至通湟砦四十里,南至圆子堡约九里,北至癿六岭分界八十里。南宗堡,元符二年,与啰抹通城同收复,寻弃之。后再收复。峡口堡。与通川、南宗堡皆崇宁二年王厚收复。
西宁州。旧青唐城。元符二年,陇拶降,建为鄯州,仍为陇右节度,三年弃之。崇宁三年收复,建陇右都护府,改鄯州为西宁州,又置倚郭县。赐郡名曰西平,升中都督府。三年,加宾德*节度。五年,罢倚郭县。东至保塞砦五十七里,西至宁西城四十里,南至清平砦五十里,北至宣威城五十里。龙支城,旧宗哥城,元符二年改今名,寻弃之。崇宁三年收复。东至德固砦界一十八里,西至保塞砦药邦硖二十二里,南至廓州界分水岭四十里,北至习令波族分界八十五里。宁西城,旧名林金城,改今名。东至汤厮甘二十里,西至厮哥罗川一百里,南至京雕岭二十里,北至金谷峗四十里。清平砦,旧名溪兰宗堡,后改赐砦名。东至廓州绥平堡界三十五里,西至赤岭铁堠子一百二十里,南至怀和砦界二十五里,北至西宁州界二十五里。保塞砦,旧名安儿城。以上城砦皆崇宁三年收复,赐名。东至龙支城界二十二里,西至西宁州界三十里,南至廓州界二十里,北至青归族一十五里。宣威城,旧名牛城,崇宁三年,改今名。东至绥边砦四十里,西至宁西城界三十五里,南至西宁州界二十五里,北至南宗岭九十里。绥边砦,旧名宗谷,崇宁三年建筑,后改今名。东至龙支城界六十里,西至宣威城界三十里,南至西宁州界三十二里,北至乳骆河界南一里。怀和砦,旧名丁令谷,崇宁三年置砦,赐名,又隶积石*。东至廓州界八十三里,西至青海一百三十余里,南至顺通堡界一十三里,北至清平砦界二十五里。制羌砦。*和八年赐名。地名癿毡岭,属西宁州。
震武*。*和六年,建筑古骨龙城,赐名震武城。未几,改为震武*。不见四至,据童贯奏,古骨龙元属湟州。通济桥,震武城浮桥,*和六年赐名。善治堡,*和六年,震武城通济桥堡赐名。大同堡,本名古骨龙城应接堡,*和六年赐名。德通城,本瞎令古城,*和七年,刘法既解震武*围,进筑,赐名。石门堡。瞎令古城北,地名石门子,*和七年赐名。
积石*。本溪哥城。元符间,为吐蕃溪巴温所据。大观二年,臧征扑哥以城降,即其地建*。东至廓州界八十里,西至青海一百余里,南至盖龙峗八十里,北至西宁州界八十里。怀和砦,已见"西宁州"。东至廓州界八十五里,西至青海一百三十余里,南至顺通堡界一十三里,北至清平砦界二十五里。顺通堡,东至临松堡一十二里,西至本*一十八里,南至临松堡二十五里,北至怀和砦界一十二里。临松堡。东至廓州界五十里,西至顺通堡界一十二里,南至把拶公原界约六十里,北至*河一十五里。
陕西路,盖《禹贡》雍、梁、冀、豫四州之域,而雍州全得焉。当东井、舆*之分,西接羌戎,东界潼、陕,南抵蜀、汉,北际朔方。有铜、盐、金、铁之产,丝、枲、林、木之饶,其民慕农桑,好稼穑。鄮杜、南山,土地膏沃,二渠灌溉,兼有其利。大抵夸尚气势,多游侠轻薄之风,甚者好斗轻死。蒲、解本隶河东,故其俗颇纯厚。被边之地,以鞍马、射猎为事,其人劲悍而质木。梁泉少桑麻之利,布泉、盐酪资于他郡。上洛多淫祀,申以科禁,故其俗稍变。秦、陇、仪、渭、泾、原、邠、宁、鄜、延、环、庆等皆分兵屯守,以备不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