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大豫网
版权归大豫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人世间离合悲欢,刺痛多少人脆弱的心尖。
医院,一日看尽人生百态,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上演着最极致的聚散别离,周而复始。
郑州康复前街
没在这里守望过生命,不足以谈人生
康复前街,地处郑州市二七区,东起京广北路、西至大学中路,紧邻火车站西广场,坐拥中心城区繁华地带。
这里积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医院、郑大五医院、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医疗整形美容中心等医疗机构。
从清晨到日暮,康复前街没有所谓的早晚高峰,只有“堵”和“更堵”,让人避之不及。
如果不是为了给孩子看病,40岁的刘慧萍(化名)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到这里。
康复前街7号,是刘慧萍和自己6个月大儿子本次行程的终点站。新生儿病理性*疸并发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她将儿子康复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省妇幼这栋盛名在外的蓓蕾楼里。
针灸推拿、点位药物注射、功能性康复训练……每天长达5小时以上的康复治疗,月耗过万。
“没有什么比孩子康复更重要了,不是吗?”高龄产子,刘慧萍这一胎得之不易。为此,她辞去了在老家清丰县的会计工作,专心留郑照顾儿子。
康复前街不足千米的街巷里多的是三种生意:旅店、餐馆以及全方位一体化母婴生态产业链。
大大小小的家庭旅舍、快捷酒店不胜枚举,吉祥公寓、福康宾馆……这里的旅店大都寄托着对病人及其家属的美好祝愿。刘慧萍和医院附近旧楼改造的旅舍里。
几平米的小隔间,房费每日仅需50块,比起住宾馆快捷便宜许多。而此处距离康复中心不过百米的脚程。
刘慧萍母子并非这片便利之地的唯一享用者。天南海北的人从这里进进出出,抱着孩子、拖着行李箱、拿着报告单。不一样的面孔,怀揣着相似的心情。
疾病把一群人从正常的人生轨迹上剥离出来,最终聚集在这片弹丸之地。有人因一纸诊断书跌入痛苦的深渊,也有人为日渐康健的身体状态,重新燃起生命的火光。
而令人悲欣交集的,也并非只有疾病、衰老和死亡,对新生命的期待,超越了徐志强人生所有的追求和期许。
“37周+4,羊水早破,比预产期提前了2周多,叫了救护车赶紧送医。”为了那一声初啼,徐志强局促难安,直到产房内传来“母子平安”的喜讯。
“这小兔崽子来得突然,我啥都没来得及准备,这会儿就近采购些去,瞧我这手忙脚乱的。”话音刚落,徐志强的身影一溜烟儿消失在眼前。
医院,日用百货、花果药店应运而生,省妇幼保健院的存在更是带火了周遭孕婴童生态产业链。
孕产妇服饰产褥用品店、童装玩具小铺、护工月嫂咨询处、新生儿周易起名……零碎琐细却是包罗万有。
康复街与“康复诊所”
追根溯源,医院职能命名的街道,其历史由来也与医者治病济世之责一脉相承。
(以下描述摘取自年二七区信息化工作管理办公室《二七阳光*务报》)
据附近老街坊介绍,年,医院被日寇战机轰炸,被疏散的医务人员中,一位名叫康墨卿的医生,于抗战胜利后,在马砦以西、路北铁路工人居住最多的地方,开设了“康复诊所”。
由于康大夫为人和善、医术高明,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不足百米的羊肠小路。除住有铁路职工家属外,不少小商贩纷纷来此营生,好生热闹。
这条路上也因有此诊所,且取安康之意,便将此路命名为“康复路”,沿袭使用。
年,郑州市着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医院,故而沿用旧称。
年,国家建委正式批准,其后按照规划要求,医院;年医院,随后,铁路医院以西。
原解放*第医院,于年移交河南武警部队,改名为“医院”,并于3年后迁至此地。
原河南医院(现医院,即省妇幼)、省职业病研究所、省整形美容研究中心和相关配套生活设施相继建成,这一区域渐渐集中医院。
年,有关部门开始着手规划整顿街道,将康复路拓宽延伸,东起京广北路、西至大学中路,更名“康复前街”;南起康复前街、北至中原东路,定名“康复中街”;年,市*府将东起京广北路、西至菜王村的路段叫做“康复后街”。
(郑大五附院建院周年)
医院,康复前街还有什么?
在郑州,提及康复前街,似乎所有的话题都绕不过生老病苦。好像是个人人都熟知的地方,事实却是除了“医院”,竟找不到别的东西可说。
然而,深入探究才发现:这里的生活远比想象中真实可感得多。
医院群截然相反,狭窄的康复前街,掐头去尾,郑大附中和郑州铁院各据街道东西两头。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幸福路校区图片来源:百度地图全景截图)
道路最东边儿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其前身为郑州铁路机械学校,年创建于开封,年初迁至郑州。
(新校区景观图片来源: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