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濮阳日报》以《清丰“虎王”回乡记》为题,刊发清丰县在外乡土人才联络回归工作典型事迹。
动态样式
清丰“虎王”回乡记
仲春时节,万物复苏。清明假期,记者走进清丰县纸房乡梅庄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庄马戏”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百虎园内游人不断,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
梅庄马戏源自宋代、鼎盛于明清,在一代代优秀传人的传承和推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说起梅庄马戏,不得不提到现任传承人梅留青。年出生的梅留青,家族四代从事马戏行业,清丰县最早的马戏团都有梅家人的影子。
年,年仅16岁的梅留青,正式踏入马戏行业。当时家乡人多地少利薄,生活比较拮据。梅留青决定走出家门,闯荡江湖。他变卖家当,向亲戚近邻借钱,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带着马戏班子,赶庙会、走集市、串街道,四处奔波讨生活。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20多年,虽然苦吃了不少,但是马戏班子越来越大,动物品种越来越多,经营范围越来越广。
年,梅留青觉得这种东奔西跑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他决定走企业化、规范化道路,“明星马戏团”应运而生。这是一家集动物驯养、繁殖、观赏、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注册资本万元,有员工多人、各种动物多只。
此后的20多年,梅留青在长春、深圳、西安、武汉等地,开设大型动物驯养繁殖表演基地,与业内知名单位维持良好合作关系,荣获第九届中国石家庄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中国郑州国际大篷动物马戏节金奖、第六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等奖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事业有成后,每逢闲暇之时,浓浓的思乡情结便会喷涌而出。虽然多个地方*府向他抛出橄榄枝,但是归乡心切的梅留青独对老家清丰情深义厚。在县、乡、村三级*组织的沟通联系和回乡创业乡土人才的优惠*策支持下,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传承梅庄马戏文化,打响清丰品牌。
很快,*府投资万元、占地亩的梅庄百虎园建成。*府免其3年租金,并购买观光车供其免费使用。清丰县的热情让梅留青受宠若惊,回报家乡、传承传统的决心空前高涨。现在的梅庄百虎园,虎舍、熊舍、狮舍、野狼谷、食草动物观赏区一应俱全,电动门、电网、护栏、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一个大型猛兽观赏园惊艳面世。
“在县委、县*府的支持下,我有了施展才华、传承文化的平台。下一步我要将梅庄马戏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一批家乡养虎驯兽人才,让家乡的人能跟着我致富;继续壮大现有规模,打造一个千虎园,把梅庄建成中原养虎驯兽第一村。”谈及下一步打算,“虎王”梅留青踌躇满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