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日报报道兴产业增收入拔穷根富
TUhjnbcbe - 2021/1/1 12:31:00

最近大家都在看

●我市召开履行脱贫攻坚责任、乡村振兴、宗教专项督查整改工作述职评议会议

●赞!濮阳这两家单位荣获表彰

●有两条涉及濮阳!我省确定四条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精品线路

●濮阳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习近平兴产业增收入拔穷根富百姓

——来自我市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产业篇

本报记者孟晋梁南阳冯向忠通讯员韩惊涛张少峰

产业扶贫是脱贫之基,是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根本举措。

从脱贫措施“五个一批”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优先位置,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的首要地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深入阐释产业扶贫,充分反映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对产业扶贫的高度重视,充分反映出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南乐县尚农胡萝卜种植专业合作联社种植基地。

近年来,市委、市*府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以调整农业种养结构为重点,以培育发展特色加工业为核心,引导贫困地区立足自然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增收脱贫。

如今,产业扶贫项目在龙都大地遍地开花,贫困地区发展能力、造血功能已得到全面提高。

农业产业加快农村发展

年的一场车祸,使濮阳县海通乡何锁城村村民何玉学丧失劳动能力,加上4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一下陷入困境。年5月,通过个人申请、村委会评议等程序,何玉学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驻村第一书记李留喜等人的帮助下,年夏季,何玉学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元,在家里养了18只羊,并参加该乡举办的扶贫技术培训班,免费学到了养殖技术。年1月,何玉学在村东建起豫丰养殖场,养牛15头、羊20多只。年,何玉学家庭人均纯收入近元,达到脱贫标准,光荣脱贫。年,何玉学继续加大投资规模,发展养牛和养羊项目,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元。

何玉学的成功脱贫,是我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的有力佐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发展产业,就是要让老百姓吃上“产业饭”。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密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种养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探索、奋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市特色产品展览馆。

——围绕特色农产品、设施农业产业、规模养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中央、省级和市级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县倾斜,将各类“六优四化”(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花生、优质瓜菜、优质饲草、优质林果,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示范项目优先向贫困县布局。截至目前,我市成功争取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及专项资金万元,扶持清丰县、范县发展食用菌和优质稻米特色产业;争取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及专项资金万元,支持开发区王助镇发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3.2万亩,优质瓜菜发展到57.8万亩。

——坚持稳定生猪、扩大牛羊肉禽养殖规模,充分利用沿*乡镇林地资源多、水草资源丰富等优势,打造特色畜禽养殖品牌。以濮阳县国兴蛋鸡养殖、台前县*花麒奶业和新希望六合集团肉鸭养殖屠宰加工项目为龙头,实施濮范台优质草畜发展扶贫工程,对贫困县新建头畜位的肉牛、奶牛规模化养殖场予以补贴,积极打造沿*特色绿色养殖示范带;以唐人神集团南乐项目,禾丰集团南乐、台前项目,牧原集团范县项目为龙头,带动当地生猪、肉鸡产业化集群快速发展。

——注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清丰县立足食用菌产业优势,持续开展“*建+扶贫+食用菌”行动,在17个乡镇建立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建设食用菌种植大棚座;南乐县积极推广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等设施农业,注重抓好设施农业园区品牌创建;范县大力推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督促指导县(区)完善农业产业扶贫奖补*策,持续推广“订单收购保底价、务工就业挣工资、入股经营分红利、返租倒包增收入、托养托管得收益、流转土地收租金”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同时,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扶持贫困村财*资金形成的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折股,采取入股、租赁、联营等方式发展企业经营,使贫困户长久分享改革红利。

截至目前,我市下拨市级农业产业扶贫资金万元,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5.06亿元,新建农业产业扶贫项目72个。项目建成后,可带动2.4万贫困群众增收,户均年增收元以上。

濮阳县庆祖镇汇源肉羊养殖项目区。

扶贫车间助力农民增收

12月8日,临近中午,位于范县陆集乡刘堂村的义乌市福田街道来料加工基地内,村民马瑞杰仍坐在工位上摆弄着手中的剪刀、胶棒、黑色丝带。谈起这份干了近一个月的工作,她显得干劲十足:“过了试用期,我的工资按件数计算,每个月能挣多块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必须坚持充分发挥*府和社会两方面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针对贫困群众没有一技之长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这一情况,我市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科学设点布局,把车间建在村头、岗位设在家门口,较好地解决了留守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脱贫问题,释放了新的人口红利,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实现了务农、务工和照顾家庭“三不误”。

为确保扶贫车间发挥应有作用,我市出台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扶贫车间及带贫企业支持办法等一系列*策文件,支持企业入驻扶贫车间,激励贫困户到扶贫车间务工,努力实现群众脱贫、企业盈利的双赢。

台前县夹河乡陆楼村荣辉成功箱包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技师手把手地指导工人学习技术。

——实行“以奖代补”,对直接到乡、村建设扶贫车间或改扩建达到标准的投资主体进行奖补。范县、台前县分别拿出万元、万元,对达到标准的个扶贫车间进行奖励。濮阳县提高奖补标准,对平方米以上扶贫车间奖补15万元,对平方米以上扶贫车间奖补40万元。在解决扶贫车间企业贷款难问题方面,县级财*列支风险补偿金注入商业银行,按放大10倍的比例支持企业贷款,破解了扶贫车间企业资金瓶颈。在解决入驻企业引进问题方面,实施“筑巢引凤”行动,通过支持农村致富能人本地创业、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亲情招商、友情招商等渠道,引导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贫,3年内免收租金。

——对每安置1名贫困人口,且年收入达到标准的,给予扶贫车间入驻企业0元至0元奖励。对安置贫困人口达不到标准的,每少安置1人,扶贫车间入驻企业须交纳捐助资金0元,捐助款由所在乡镇*府管理,用于资助贫困户。

——县级财*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引导贫困户到扶贫车间务工。范县对连续在扶贫车间按时务工6个月以上的贫困群众,每月发放元工资补贴,累计为名贫困群众发放61.91万元工资补贴。清丰县对在扶贫车间每月满勤、按时完成分包任务的贫困群众,每月增加工资50元。

截至目前,我市规范提升扶贫车间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名,人均月增收1元左右,达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两委’增力”的“四增”效果。

电商扶贫推动农业增效

吕国伟,是某电商平台台前运营中心的负责人。今年夏天,他的生意做得和天气一样“火热”。与他合作的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玉米、金蝉等农特产品,通过各大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换来了真金白银的可观收入。

通过“触电”火起来的不只吕国伟一人,还有他身后的36名贫困户。他们有的是吕国伟的“加盟商”,由吕国伟协助开办网店,并提供货源和营销指导;有的是吕国伟的“打包工”,负责打包快递包裹,一些手快的贫困户月收入在元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贫困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这一论述为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近年来,我市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推动电子商务应用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以农产品上行和服务为重点,致力于把电商打造成消费者信得过、贫困群众得实惠的致富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大批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南乐县千口镇孟庄村产业扶贫基地。

——出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暂行办法、农村电商扶贫支持办法(试行)等文件,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进农村*策体系。—年,市财*每年安排电商扶贫专项资金万元,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各安排万元,清丰县、南乐县、开发区各安排万元,用于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工作。

——大力开展县、乡、村电商服务体系及物流配送网络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公共服务中心7个、乡村服务站点个(贫困村个),基本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建设公共物流体系,协同农村电商和物流发展,衔接共享交通、邮*、农业、供销、商贸等物流基础设施,建成电商物流园8个;整合“四通一达”快递资源,在贫困村建成快递网点个,畅通电商进农村“最后一公里”。

——组织京东、北京邮电大学、濮阳市三力职业培训学校等,开展普训、轮训、专训、实训班等期,培训贫困群众1万多人,其中多人实现电商创业。持续开展“电商专家下乡扶贫”活动,将50岁以下的农村待业青年、村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残疾人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开展电商知识普及性培训,送培训服务到村,做到“应培尽培”。

——通过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河南省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等农产品电商产销对接活动,促成电商企业与我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产销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探索“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电商服务站+物流配送”等电商扶贫模式:开发区开通“濮阳特色产品京东馆”网络销售平台,引进国内知名社区电商品牌“松鼠拼拼”,网络销售蔬菜类月均销量超9万公斤、禽蛋肉类月均销量超3万公斤,平均月零售额突破万元;南乐县通过举办西邵红杏网销会、寺庄豆村贫困户晚秋*梨上行对接会等活动,整合优质农产品资源,促进农产品上行;濮阳县出台优惠*策,采取提供场地、给予物流补贴、提供包装箱等措施,降低企业上行成本……

脱贫攻坚战鼓声声,产业扶贫成效喜人。截至目前,我市在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已标注脱贫人,超额完成年度减贫任务;贫困村出列个,较计划多29个;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53%以下;范县、台前县脱贫摘帽已通过市级初审。

不畏艰难创奇迹,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产业扶贫这个“加速器”的推动下,濮阳市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让全市贫困群众与全国、全省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编辑:王远

统筹:刘阳

初审:邵广士

审核:葛忠

终审:杨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报报道兴产业增收入拔穷根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