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濮阳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徐教科题写
苏东坡与濮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在才俊辈出的宋代文坛上于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旷世文豪和艺术天才。
濮阳位于*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河南省辖市。辖五县一区,即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和华龙区。北宋时为澶州,辖濮阳、观城、临河、清丰、卫南、朝城、南乐七县,大观元年由州升开德府,为北辅(京畿北方重镇),州治、府治设今濮阳县。
苏东坡这样一位旷世奇才,与濮阳有不少交集,留下了不少与濮阳有关的诗作和有趣的故事。地方史志称苏轼在濮留下的资治濮阳、歌颂濮阳的诗赋“实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苏东坡与濮阳之五:
苏东坡与清丰晁氏家族交情深厚
晁端彦(-),字美叔,清丰(今属濮阳市辖)人。宋嘉祐二年(),他与苏轼同登进士第。苏、晁二人的定交,始于本年的主考官、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撮合;晁端彦早已拜于欧门,此间他秉承欧公的旨意主动登门求交于苏轼。苏轼在《送晁美叔端彦发运右司赴阙》云:
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
君来扣门如有求,颀然鹤骨清而修。
醉翁遣我从子游,翁如退之蹈轲丘。
尚欲放子出一头,酒醒梦断四十秋。
病鹤不病骨愈虬,惟有我颜老可羞。
醉翁宾客散九州,几人白发还相收。
我如怀祖拙自谋,正作尚书已过优。
君求会稽实良筹,往看万壑争交流。
苏轼诗作自注说得更清楚:“嘉祐初,轼与子由寓兴国浴室,美叔忽见访,云:‘吾从欧阳公游久矣。公令来与子定交,谓子必名世,老夫亦须放他出一头地。’”。(《苏轼诗集》卷三十五)此后他们多有诗文赠答、书信往来。
苏、晁二人*治主张相同,仕途上遭遇相似而又患难与共。熙宁六年(),晁端彦提点淮南东路刑狱,苏轼没有“即具贺幅”,是因为他知道晁端彦跟自己一样不满新*,因而不乐此职:
某此无恙,但奉行新*,多不如法。勘劾相寻,日俟汰遣耳。此职多有可愧者,计非所乐耳。向闻吾兄议论,颇与时辈不合,今兹躬履其事,必有可观者矣。(《苏轼文集》:《与晁美叔二首》)
熙宁十年()正月,晁端彦坐事被“追两官”,待罪润州。此时知徐州的苏轼寄诗勉慰:“遣子穷愁天有意,吴中山水要清诗。”(《苏轼诗集》卷十四《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元祐年间,苏轼还得晁端彦*治上的庇佑,为此他致意于晁:“衰病交攻,已安僻壤;宠光荐及,复付名邦。尚缘大庇,使获稍安。”(《苏轼文集》P):《答晁发运及诸郡启》)
据《曲洧旧闻》卷五载,“东坡性不忍事,尝云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出于为好友的*治处境考虑,端彦曾善意箴戒:“每见,以此为言。”苏轼虽没有听纳,但可见他们的关系之亲密。
绍圣间,与晁端彦有“三同”(同生、同榜、同为馆职)之缘的章惇独相,晁端彦忤其所为,力谏遭贬。(《曲洧旧闻》卷5)虽然没有史料说明晁端彦此黜与苏轼有什么直接关系,但苏轼此时被连夺三官,远谪岭南的相似遭遇,表明他们的*治立场、人品风节是十分相近的。
晁端彦响应欧阳修、苏洵倡推私修族谱。欧、苏之谱均作于皇佑、至和年间,苏询的《族谱后录》下篇署“至和二年九月”。二人创立了较为完整的修谱体例,奠定了后世修谱的基本格局。晁端彦主修晁谱于治平元年,虽晚于苏询十年,却也提出了“文行居先,卒葬载后,每闰则修”等编撰思想,欧、苏谱中,似乎没有提出关于续修时间的规定,因此,晁端彦的《晁氏世谱序》被誉为“欧、苏之谱的有益补充”。载有晁端彦作序的嘉庆二十五年《晁氏通谱》今仍保存在濮阳阳县徐镇晁寨晁氏后裔家中。
苏轼提携晁端彦后人尤嘉。元祐初年,晁端彦之子晁说之“年未三十”,苏轼便“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荐,又论先生(说之)于朝,以为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不践陈迹,屈辈行交先生。”(《嵩山文集》附录晁公祖《题〈嵩阳景迂生文集〉后》)元祐八年为其画作题诗(《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苏轼贬英州,还将应制举时所用的歙砚赠与说之(《景迂生集卷18《砚铭》自注)。晁说之的弟弟晁咏之,字之道,又字叔与。据《方舆胜览》卷四十四载,苏轼知扬州,补之倅州事,以咏之诗文献轼。轼曰:“有才如此,独不令一识面耶?”久之,咏之具参*礼入谒。轼下堂挽而上之,顾谓坐客曰:“此奇才也。”有文集五十卷。从弟晁补之更是名列苏门四学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