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城关镇民主村
TUhjnbcbe - 2020/12/8 18:30:00
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dflx/

咱老家在哪里?村名咋来的?有多少姓氏?出过多少名人?有啥传说故事?一切尽在《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城关镇民主村

民主村,位于濮阳县城内南部县*府驻地西南2公里,距城关镇*府驻地南1.5公里。东临南街村,南靠挥公大道,西与御井街为邻,北与红星居委会接壤。

民主村原名董家街,据历史资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时任巡抚湖广副都御史的董汉儒在此居住,因此称之为董家街。年董家街、鲁家街、老君庙街、顺城街四条街自然街道合并,更名为民主街。

民主村有汉、回两族,汉族姓氏主要有:王、吴、谢、刘、李、杜、马、郭、陈、范、张、孙、周、赵、徐、史、吕、鲁、曹、武、房、宋、邵、彭、温二十五姓,回族姓氏主要有杨、赵、海、李四姓,汉族人口占92%。全村6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亩。

年南街、南关、南堤、民主四街称为南四街,归濮阳县南战区领导;年取消区建制,成立人民公社,民主村归城关人民公社管辖;年取消城关公社,建立镇*府,隶属濮阳县城关镇人民*府,并将民主大队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民主村民委员会至今。

20世纪60年代,由于水利资源极度匮乏,交通不便,土壤贫瘠,粮食产量较低,群众根本解决不了温饱,全村95%的农户靠国家统销救济粮及扫盐土、熬盐维持生活。70年代后,为了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村两委积极寻找出路,采取多种形式强村富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组建建筑队,承揽周边建筑业务;三是开展劳务培训,大力输出劳务;四是借助较近县城的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民收入大幅提高。近年来,百业兴起,村中有大型建筑公司一个、儿童服装厂一处、客运车四辆、运输车八辆,县城中心阁、三义庙街服装批发零售市场门市30余户,饮食业、馍店2个。县城内及挥公大道餐饮饭店10余户,每年国内外劳务输出80人以上,全村人均收入达到多元。在此基础上,仅轿车就拥有多辆,25%的住户盖起了2层楼房,许多青年人也都在市、县购买了商品房,改善了居住条件,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年投资39万元硬化4条主干道9条巷道,投资8万元将全村污水道进行了整改,投资3万元安装了54盏路灯。投资2万元安装了11组监控,平安建设得到落实。村内主干道两侧种植了绿化树木,初步建成了和谐优美的生态家园。年,投资12万多元将全村村民吃水管道进行了改造,使村民吃上放心水,彻底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问题。民主村年、年连续两年被濮阳县人民*府评为平安创建工作先进村,年被濮阳县城关镇人民*府评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五好*支部及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自恢复高考制度至今,民主村本科以上大学生30余名。村内新建了标准化卫生室,一般疾病不用出村。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5%,组建了中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阅览室,配备了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

(民主街整改后的街道)

王仲荃(—),字冠英,著名医师。医院中医师,汇集经典医疗验方三百余条并集成书。

张付山(—),中共*员,烈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张付山受组织委派,在县城以开粮行经商,长期从事地下工作,与当时*府官员及社会名流以合伙做生意为名,为我*购买了大量枪支、弹药,壮大了部队实力。后因事发,被国民*逮捕,在狱中坚强不屈,最后被秘密杀害。

鲁新月(—),曾任濮阳县城关区教导员。

王麦成(—),曾任清丰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所长。

刘文树(—),女,中共*员,年参加革命,解放前历任山西省长子县委代理书记、河南省南召县委书记等职。年建国后,相继担任河南省妇女联合会主席、信阳地区副专员、信阳地委常委、宣传部长、河南省文教委副主任、河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省*协常委等职。

范永信(—),烈士,年参加了王伟民领导的独立大队,后独立大队改为冀、鲁、豫边区三旅八团。年为发动群众扩大武装,部队在子岸乡河沟村突然遭到日*包围,范永信为掩护部队突围,奋勇狙击敌人,不幸中弹牺牲,时年18岁。

李祥聚,年生,曾任濮阳县外贸局副局长。

卓爱学(—),女,年入*,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在村中一直担任妇女干部。

史风元,年生,曾任濮阳县棉麻公司副经理。

谢世森,年生,曾任中国人民空*某部学院教官大校*衔。

周群生(—),曾任濮阳县文化局副局长。

范德广,年生,曾任濮阳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

柴幼然,年生,曾任濮阳县物价局副局长,两门镇镇长,濮阳县物价局科长。

吕群众,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秘鲁大使馆三等秘书。

老君庙井的传说

民主村鲁家街是南北街,正中有一老君庙,现有三间庙房正中供俸着太上老君,原在庙西北十五米处有一口水井,叫老君庙井。据说,很早以前鲁家街有四十余户人家,周围三面都是坑,坑内水咸苦,鱼都不能生存,80%住户靠扫盐土熬盐制硝生存。街西北原有一口井,水又咸又苦,根本不能做饭,村民吃水都到离街1公里以外一个叫南小井的地方挑水。逢到干旱之年,吃水都要起早贪黑,否则没水做饭。街内有一姓鲁大户,家有良田百亩,房屋二十多间,人称鲁员外。鲁员外平时乐善好施,谁家困难有求必应,非常受人尊重。鲁员外娶妻郑氏,美中不足的是年近三十余岁,膝下一直无子,夫妻为求子烧香许愿,吃斋念佛。终于在年近四十岁时,妻子怀孕,生下一子,夫妻好不高兴,准备为儿子百岁大宴宾朋乡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孩子突得怪病,身上不红不肿,不吃不喝哭闹不止,连续三天,鲁员外为孩子访遍城内名医,却都诊断不出何病。一天晚上,夫妻坐在屋内,连声叹气无计可施。鲁员外恍惚梦中,见一鹤发童颜老叟,手拿银须,站在面前,连叫员外,孩子好病不难,望在府门外十余米空闲地掘一深井,造富于乡邻,鲁员外忙问,“老人家何方神灵?”“老叟我乃上苍太上老君”,说完不见。鲁员外醒来,惊出一身大汗,忙将此梦告知妻子,二人商议,既然神灵点化,孩儿病好应不应验,出钱掘一深井也算积德行善。第二天,鲁员外将此事告知众乡邻,自己出钱望众邻出工帮忙,选好井址,鸣炮烧香,开工掘井,三天后,当井掘到十米深时,一股泉水从地下冒出,众人品尝好似加糖又甜又润。乡邻好不高兴,感谢鲁员外再生之德,造富邻里。鲁员外孩儿病不医自好。事后众乡邻为井取名老君庙井,并在井旁建一老君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村人还靠该井吃水,八十年代后期因水位普遍下降,村内打了一眼百米深井,安装自来水管,该井才废。老君庙至今有村内老人管理,逢初一十五烧香者不断,香火旺盛,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热闹非凡。

(老君庙)

一代名医*英

王仲荃,年生,字冠英,生于中医世家,早年随其父王登嵩学习医学,擅长于治疗各种疮症,又随其舅父张录官研习针炙,后拜文昌阁高僧安然大师学习外科,再拜濮阳西街名医王禄先(前清贡生)为师学习脉理,十八岁时“悬壶济世”遂成一代名医。

*英为人正直端方,待人和气,诊断精细,医德高尚,他对求医者不分高低贵贱,一律热诚对待,随到随诊,祖方灵活多变,往往药到病除,深受患者好评。濮阳县陈拐村陈同中之妻身患“恶疸病”多处求治无效,经*英诊断服药后,病遂痊愈,且不久生下一婴儿,母子均健康平安。内*县妇女徐士琴患“羊角风”多数医者望而却步,认为是不治之症,经*英诊治后,仅服两付中药而大见成效,不久痊愈,如此事例,不胜枚举。此后*英名声远扬,不论寒暑,门前求医者总是车水马龙,应接不暇。建国后,*英参加濮阳县联合诊所,后来并入医院,任中医师,他对医疗工作高度认真负责,以济世救人为念,深受众人尊敬。

*英晚年,将数十年实践经验及医案加工整理,汇集为三百余条医疗验方,并集成书,书中验方皆有奇效。

年,*英荣获河南省高级知识分子称号,年,被评为河南省著名老中医,濮阳县人大代表。

民主村历届支书、主任任职一览表

姓名

性别

职务

任职时间

备注

刘进财

支书

谢世贵

主任

鲁德保

支书

吴培秀

主任

王云峰

支书

杨来运

主任

杨来运

支书

谢德卯

主任

谢世鑫

主任

谢世鑫

支书

王继民

主任

厚重濮阳

1
查看完整版本: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城关镇民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