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点赞卫华集团董事长韩红安荣获ldqu
TUhjnbcbe - 2020/11/13 3:07:00

在第七个全国扶贫日到来之际,

年度

“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表彰名单出炉,

全省60名脱贫攻坚战线上的

先进个人获此殊荣。

其中,

卫华集团董事长韩红安

荣获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奉献奖”

卫华集团董事长韩红安接受表彰(左四)

让我们

向榜样看齐

分别认识一下他们

 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获奖个人名单


  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15人)


  时兴荣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支部书记


  徐光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支部书记


  杨来法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支部书记


  张五鲁山县马楼乡山岔口村村民


  曹建新荥阳市汜水镇新沟村村民


  聂建民鄢陵县大马镇任营社区村民


  杨寿金沁阳市柏香镇南西村*支部书记


  吕永杰滑县八里营镇西苑村*支部书记


  卢午申清丰县韩村镇西赵楼村*支部书记


  李健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支部书记


  张明勤淮滨县固城乡绿色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海超民权县白云寺镇民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喜柱唐河县大河屯镇马庄寨村村民


  翟建祥开封市建祥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海涛上蔡县大路李乡湾李村*支部书记


  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15人)


  李汝江省委办公厅总值班室二级调研员、驻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杨厂村第一书记


  梁智宇伊川县鸦岭镇*委书记


  马应福省社科联人生与伴侣杂志社总编辑、驻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第一书记


  刘先权省广播电视局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管中心主任、驻上蔡县邵店镇刘庄村第一书记


  王多义省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服务中心副主任、驻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第一书记


  周广智商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考试中心主任、驻商丘市梁园区孙福集乡小吴屯村第一书记


  杨永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副处长、驻商水县汤庄乡西赵桥村第一书记


  张冠*三门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府采购科副科长、驻卢氏县朱阳关镇河南村第一书记


  周胜展国铁集团郑州局洛阳职工培训基地副主任、挂职栾川县副县长


  王相卿濮阳县王称堌镇*委书记


  冯博河南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院副院长


  崔红利滑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驻滑县枣村乡汤营村第一书记


  任云飞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法律事务部部长、驻济源示范区大峪镇王庄村第一书记


  程春雷周口市房地产租赁市场服务中心主任、驻沈丘县白集镇刘院村第一书记


  闫振省烟草公司开封市公司群团科科长、驻开封市祥符区仇楼镇韩一村工作队队长


  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15人)


  李松辰河南伏羲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吕福刚洛阳嗨团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胜利懂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志峰河南省*协书画院院务委员


  买世蕊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陈海刚河南凯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学义河南省牧富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代红艳西平县海蓝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付中华南阳市凌宝珠光颜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田伟卢氏豫西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团结河南丰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红安新乡市卫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文博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继坤清丰县大地密码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永生河南鑫河阳酒精有限公司总经理


  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15人)


  王东巩义市鲁庄镇*委书记


  袁其杰宁陵县县委副书记


  周子钦信阳市市场监管局正科级干部、挂职光山县砖桥镇*委副书记


  胡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办主任,挂职兰考县委常委、副县长


  杨永峰省司法厅社会文化立法处三级调研员、驻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第一书记


  冀亚伟襄城县扶贫办主任


  郭爱和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


  王丙臣范县民*局局长


  蔡茜省民*厅社会救助处处长


  贾瑞文延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李献林商城县伏山乡*委书记


  付登霄郸城县卫生健康委主任


  张振中省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处一级主任科员


  田万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叶县支行行长


  阮孝学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组织部部长


  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获奖人员主要事迹


  一、奋进奖15名


  


  1.时兴荣,男,汉族,52岁,中共*员,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支部书记。他提出*建引领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教育贫困户树立劳动光荣、脱贫光荣的理念,推出“一降一提双增一服务”农业经营新模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联合经营。开办农贸市场,安置就业和带动贫困户、非贫困户多人。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40多万,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昔日的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徐光,男,汉族,67岁,中共*员,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支部书记。他从省市场监管局退休,在淇县县委“头雁回归”工程的感召下,毅然回到大石岩村任职。为改变村里贫困落后面貌,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开发了蜘蛛山、西白流、群洞峡三条旅游线路,带领大石岗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实现整村脱贫,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深山村打造成为乡村旅游先进村。


  


  3.杨来法,男,汉族,65岁,中共*员,栾川县潭头镇*支部书记。拨云岭村交通困难,经济落后,为打好发展基础,他带领拨云岭村*员群众排除万难,修建道路、架起大桥、挖掘水井、修筑堰坝。带头探索新型产业,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全村人民入社。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农家,探索“民宿经济”。通过“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把拨云岭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富裕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4.张五,女,汉族,36岁,鲁山县马楼乡山岔口村村民。她因车祸残疾,被识别为贫困户,在脱贫路上,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通过自身努力和扶贫干部的帮助,在养蝎公司、鞋子加工厂、电子器件代加工厂工作,依靠勤劳双手走上脱贫路。年9月,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行列。她以个人品格与致富技能不断影响和带动周围更多的人,为决胜脱贫攻坚发挥积极作用,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5.曹建新,男,汉族,47岁,中共*员,荥阳市汜水镇新沟村村民。他幼时不慎触电失去双臂,却用坚强的意志独立生活,自强不息,不仅自己克服困难摆脱贫困,而且还积极回馈社会,向需要帮助的村民和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三次主动申请退出低保,成立养殖合作社,带领其他贫困户共同创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6.聂建民,男,汉族,40岁,鄢陵县大马镇任营社区村民。他父亲因高血压瘫痪在床、孩子年幼,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他不甘贫困,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重拾生活信心,坚持勤劳苦干,种植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年收入突破20万元。他用不到3年时间甩掉贫困户的帽子,用勤劳致富的实际行动激发带动贫困户内生动力,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信心。


  


  7.杨寿金,男,汉族,67岁,中共*员,沁阳市柏香镇南西村*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支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协调建设7条街道余米排水沟,解决排水忧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联系销售蘑菇16万斤,草莓余斤,帮助贫困户增收20万元。为全村争取扶持资金万元,建设扶贫基地1个,帮助全村户贫困户种植食用菌、草莓项目,成功带领乡亲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8.吕永杰,男,汉族,年5月出生,中共*员,滑县八里营镇西苑村*支部书记。他创造出“协会+公司+基地”的新模式,引导群众发展洋香瓜产业,流转土地,带动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余元,通过创办农贸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保证村民脱贫不返贫。


  


  9.卢午申,男,汉族,52岁,中共*员,清丰县韩村镇西赵楼村*支部书记。他带动村民致富流转土地亩,建成钢架食用菌大棚座,种植双孢菇、羊肚菌等多种菌类,被称为“蘑菇书记”。他以合作入股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0个村85户贫困户人就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10.李健,男,汉族,50岁,中共*员,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支部书记。他不慎因高压电致残,失去右上肢,妻子又患上了偏瘫,本来殷实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他不向命运低头,身残志更坚,通过顽强奋斗实现脱贫,并从残疾贫困户逆袭成为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蘑菇特色产业,带动76户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牵头成立多个农业合作社,带动余户贫困户务工增收。现在,全村贫困户每年净增收元以上。


  


  11.张明勤,男,汉族,57岁,淮滨县固城乡绿色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稻渔种养面积亩,亩纯收益余元,带动2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建立绿色高产高效种植示范区,探索发展水稻—泥鳅、水稻—小龙虾、水稻—甲鱼、水稻—鲶鱼等多种稻渔共养模式,带动全县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12.李海超,男,汉族,47岁,民权县白云寺镇民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带领周边村民发展小香葱种植产业,成立民权县白云寺镇民富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财*+金融+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贫困户融资收益项目,吸纳周边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香葱种植产业亩,每亩增收元以上,促进贫困户产业脱贫,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13.李喜柱,男,汉族,41岁,唐河县大河屯镇马庄寨村村民。他幼年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严重后遗症,行走困难,后视网膜脱落,16岁时双目彻底失明。但他眼盲心更亮,双手博未来,从不放弃与命运抗争,通过摸索学习修理摩托车、电动车,开起维修店,当上电动车代理商。他主动联系*委*府,强烈要求参加志智双扶宣讲团,现身说法,号召大家“要不当懒汉当硬汉”,弘扬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


  


  14.翟建祥,男,汉族,35岁,中共*员,开封市建祥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带领朱砂镇斗厢村贫困户投资建设红薯育苗种植大棚77座,通过高效种植、务工、村集体经济收益、土地流转和兜底救助五种产业扶贫模式,吸纳周边48户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或务工协作,每户每年增收元以上。通过自身努力,成功完成从带领村脱贫致富的负责人到全镇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完美蜕变。


  


  15.李海涛,男,汉族,39岁,中共*员,上蔡县大路李乡*支部书记。部队退役后,他毅然返乡创业,通过建设平菇种植基地、引进博诚服饰项目、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带动贫困户就业。年实现全村高质量脱贫。他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按照村里产业布局和规划,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附近群众农产品销售问题,合作社产品远销周边市区,带动全乡种植业发展,让贫困群众受益,通过产业加就业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二、贡献奖15名


  


  1.李汝江,男,汉族,50岁,中共*员,省委办公厅总值班室二级调研员、驻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杨厂村第一书记。*转干部的他主动请缨驻村扶贫,发扬戍疆边防精神,带领村民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员队伍,发展优势产业,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全面发展的振兴之路。他引进的以净菜加工生产为主的企业,带动周边0余人就业,为贫困群众提供余个公益性岗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万元。


  


  2.梁智宇,男,汉族,44岁,中共*员,伊川县鸦岭镇*委书记。他围绕抓*建促脱贫攻坚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创建了“岭上硒薯”“岭上硒椒”两个自主产业品牌。制定了西半乡以种植花椒为主、东半乡以种植红薯为主的发展规划,全镇累计种植花椒5.3万亩、红薯2.5万亩,带动1.5万户发展种植产业,亩均增收元,贫困发生率从10.76%降到0.51%,走出了一条豫西干旱岭区特色种植致富之路。


  


  3.马应福,男,汉族,51岁,中共*员,省社科联人生与伴侣杂志社总编辑、驻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第一书记。他大力实施“志智双扶振兴乡村”工程,通过开展“立家训树家风”、创立“中原写福第一村”、组织技能培训、勤学奋进奖等活动,引进建设天然气户户通项目,推动村集体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全村余户余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元到目前16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余万元。


  


  4.刘先权,男,汉族,46岁,中共*员,省广播电视局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管中心主任、驻上蔡县邵店镇刘庄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先后协调争取帮扶资金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村民建造高标准农田余亩;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10余个、带动余人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帮扶前的零收入到目前的39.5万元。全村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了道路“户户通”、庭院“户户亮”、厕所“户户改”。


  


  5.王多义,男,汉族,51岁,中共*员,省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服务中心副主任、驻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第一书记。他携带年迈的父母和患病的妻子全家驻村扶贫;着眼“近、中、长”期发展规划,力抓产业扶贫,实施智志双扶,引进双孢菇种植业、10万只生态鸡养殖业和瑞贝卡假发加工项目,实现了全县首个村全年龄段全员就业、办起了首个脱贫攻坚讲习所,促进贫困群众由“伸手要”到“加油干”的转变。


  


  6.周广智,男,汉族,45岁,中共*员,商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考试中心主任、驻商丘市梁园区孙福集乡小吴屯村第一书记。六年来,他坚持抓*建、强肌体,抓项目、强基础,抓增收,强民生,争取资金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光伏发电产业,争取公益岗解决贫困人员就业;带领村民发展山药种植,修建31座保鲜冷库,山药年储量达吨,实现了产、储、运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7.杨永,男,汉族,41岁,中共*员,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副处长、驻商水县汤庄乡西赵桥村第一书记。他坚持*建引领,以建强基层组织为核心,以精准扶贫、乡风文明建设为关键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推进乡村“金秋助学”,创设群众关爱基金,确保贫困户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稳定脱贫;多方争取资金1余万元,实施乡村改造“七大工程”;投资万元发展仓储物流,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万元。


  


  8.张冠*,男,47岁,中共*员,三门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府采购科副科长、驻卢氏县朱阳关镇河南村第一书记。驻村十年来,他协调争取各类项目资金0余万元,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栽植核桃亩、连翘亩、食用菌万袋,村集体经济实现年纯收入余万元;建设食用菌大棚30个,年产值达万元,带动50余人就地务工,每户增收余元,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到目前的年收入20万元。


  


  9.周胜展,男,汉族,51岁,中共*员,国铁集团郑州局洛阳职工培训基地副主任、挂职栾川县副县长。他先后筹资近万元,建设32栋村集体民宿、改造户民宿,引进发展8个村集体产业,带动67个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户年均增收2万元;改善15个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23所学校办学条件;积极打造“铁路小镇”,村集体每年创收45万元;促成中铁快运、、国铁吉讯等线上农产品销售,带动了全县户贫困户人就业。


  


  10.王相卿,男,汉族,46岁,中共*员,濮阳县王称堌镇*委书记。他带着感情干扶贫,及时解决贫困群体所忧所急所盼的实际问题;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建成“好孩子”童车等26个生产车间,带动就业2余人;把0亩盐碱低洼地建成豫北最大的水产养殖带贫基地,带动8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建成亩有机农业基地,被中国农科院确定为“有机化种植试验区”;实现全镇30个贫困村户贫困户人脱贫退出。


  


  11.冯博,男,汉族,38岁,中共*员,河南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院副院长。他充分发挥医学知识优势,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医院综合医治能力大幅提升,并获批“医院”资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大年初一毅然千里奔赴新县,带领医护人员,指导梳理疫情防控流程,部署防控措施,深入隔离病区救治患者,治愈了全县11例新冠肺炎患者。


  


  12.崔红利,女,汉族,44岁,中共*员,滑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驻滑县枣村乡汤营村第一书记。她先后引进资金余万元,建成了金泰服装、艺轩饰品等实体企业,帮助26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且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协调项目资金万元,改善水利设施、升级电网改造、完善生产生活路网管网。她倾心劝返叛逆少年重回校园,真情改善老弱病残等特困群体居住环境,使他们对生活重拾希望。


  


  13.任云飞,男,汉族,44岁,中共*员,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法律事务部部长、驻济源示范区大峪镇王庄村第一书记。驻村三年来,他积极探索“扶贫+乡村旅游”模式,带领村民将王庄村创建为济源示范区首家AAA级全域旅游景区,群众称他为“旅游书记”;协调引进发展扶贫企业6个,带动就业余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到目前元,村集体资产从零资产零收入到目前的万元、年收益30万元。


  


  14.程春雷,男,汉族,38岁,中共*员,周口市房地产租赁市场服务中心主任、驻沈丘县白集镇刘院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大力实施智志双扶,集中开展技工培训,激活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树立积极向上、勤劳致富的风象理念,以务工带动12户贫困户59人脱贫退出,带动村民技术工务百余人;协调修建余米户户通道路、安装路灯75盏;协调危房改造22户,改善村域人居环境,村民精气神明显提升。


  


  15.闫振,男,汉族,48岁,中共*员,省烟草公司开封市公司群团科科长、驻开封市祥符区仇楼镇韩一村工作队队长。驻村四年来,他多方争取资金1余万元,以发展产业为抓手,建设蔬菜大棚、平布鞋业、服装加工厂、等村集体经济产业11个,带动贫困户和村民就业,使该村的产业从无到有,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近元;带动贫困户发展养猪、养鸡等养殖产业,确保贫困户家庭家家都有稳定增收产业。


  三、奉献奖15名


  


  1.李松辰,男,汉族,52岁,中共*员,河南伏羲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以一名共产*员的初心和担当,主动作为,动员社会力量筹资20多亿元,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培训就业等扶贫措施,带动3个县(市)41个行*村个村民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实现产业脱贫;吸引数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建特色小镇、产业园区、观光农业等项目,拉动伏羲山及周边65名农民实现致富增收。


  


  2.吕福刚,男,汉族,31岁,洛阳嗨团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3年来,他坚持做强企业更要带动就业的理念,与欧莱雅、方太等余家知名品牌长期合作,在40余个地市县设营销网点,带动20余万人返乡创业,推动几百家带贫企业清理库存,促动余万户家庭增产增收、扶贫脱贫。疫情期间,销售扶贫产品余万斤、0余万元,捐献防护服、口罩等61万余件(套)。


  


  3.董胜利,男,汉族,45岁,中共*员,懂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返乡创业人才的代表,他创新运用“懂菜网+农业平台+中央厨房”的营销模式,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帮扶户贫困户,每户年均收入多元,每年为13个行*村带来6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种植蔬菜面积10余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23亿元,累计为扶贫事业捐款万余元。


  


  4.杨志峰,男,汉族,46岁,河南省*协书画院院务委员。他连续四年举办各类扶贫画展,年10月在河南省文化馆举办《守望相助情暖中原—杨一峰公益扶贫画展》,共募集1多万元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利用画展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带动一大批书画家投身到扶贫活动中,宣传弘扬扶贫励志正能量,激活激发贫困户的志向,增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5.买世蕊,女,回族,57岁,中共*员,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39年来,她坚持帮扶老红*、革命伤残*人、下岗职工、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先后捐资余万,用于多项扶贫济困事业;资助多名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有的已经大学毕业;与20多名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义务为名老荣*提供帮助。


  


  6.陈海刚,男,汉族,49岁,河南凯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沈丘县域内建设27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多人就业,使其通过就近就地就业实现脱贫;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4个乡镇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帮助贫困户靠注资收益持续获得收入;通过“企贷企用”模式,带动帮扶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发放收益金0元,保障了贫困户持续增收;热衷慈善,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捐款等公益活动,累计捐款万元用于扶贫事业。


  


  7.任学义,男,汉族,55岁,河南省牧富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始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帮带模式,通过“五包一保”、生猪寄养、金融扶贫、吸纳务工、土地流转、产业分红等帮扶措施先后与固始县4乡镇户贫困户、名贫困人口建立了稳定的帮带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并与他们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为他们精准脱贫提供保障。


  


  8.代红艳,女,汉族,46岁,中共*员,西平县海蓝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她通过就业带动、慈善带动、产业带动等方式帮助乡镇脱贫致富。流转土地帮扶带动21户贫困户44人;吸纳贫困户就业帮扶带动11户贫困户35人;金融扶贫帮扶带动户贫困户人;到户增收帮扶带动户贫困户人;大田托管帮扶带动户贫困户人。


  


  9.付中华,女,回族,58岁,南阳市凌宝珠光颜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她从企业中空留出岗位,先后安排聋哑贫困户、残疾的贫困户、患精神病贫困户、伤残退伍*人贫困户及艾滋病致贫户等多名贫困群众,到公司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吸纳贫困群众就业56名,投入资金60余万元设立扶贫救助爱心基金,累计帮扶贫困户户,资助贫困家庭62名学子上学,利用金融扶贫帮助户贫困户年均收益余元。


  


  10.田伟,男,汉族,51岁,卢氏豫西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扎根深山十五载,带领景区在发展的历程中筚路蓝缕,矢志不渝,让新坪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享誉三省。他依托豫西大峡谷景区,带动多名深山区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积极建设豫西百草园景区,种植余亩中草药,投资建设汤河温泉度假区,形成产业扶贫辐射效应,带动农民增收。


  


  11.杨团结,男,汉族,50岁,中共*员,河南丰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来,丰之源公司始终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开展捐资助学、困难群众慰问等活动,承担了济源市户贫困户的脱贫攻坚任务,连续三年每年资助每户元。依托济源市联镇带村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了农产品扶贫生产线,按年度支付济源市王屋镇等九个镇固定收益,全部分配给贫困村或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


  


  12.韩红安,男,汉族,38岁,民进会员,新乡市卫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来,他坚持以“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等六种扶贫模式,对长垣市佘家镇朱口村等6个贫困村实行精准帮扶。先后为常村镇等9个乡镇累计发放.25万元,惠及户农户,吸纳贫困户31人实现再就业,资助名残疾人,帮助2余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13.许文博,男,汉族,65岁,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展扶贫产业,通过转移贫困人口就业,增加稳定贫困户收入;通过与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每户每年补贴资金-元;带头组织15家企业对全县个村困难户进行慰问和捐助;持续10年每年资助10名困难应届大学生每人元;累计为抗击新冠疫情捐款捐物12.5万元;近年来他累计为弱势群体进行慈善捐助余万元。


  


  14.王继坤,男,汉族,32岁,中共*员,清丰县大地密码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以电商为抓手,着力推动以“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上行,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吸纳安置当地贫困群众就业人,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61人,贫困户月均收入稳定在0元以上,有效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15.张永生,男,汉族,42岁,中共*员,河南鑫河阳酒精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先后修建道路余米、打饮水灌溉井19眼、改造电网近2万米,彻底解决百姓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问题;实施扶贫就业计划,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扶贫困家庭,与贫困学生“结对认亲”,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完成学业;热衷慈善,累计捐资近余万元。


  四、创新奖15名


  


  1.王东,男,汉族,45岁,中共*员,巩义市鲁庄镇*委书记。他创新鲁庄镇脱贫攻坚“志智双扶+电商带贫+产业兴旺”的发展新格局,带动贫困户20户51人由“坐等靠要”转变为“创改闯干”;2平方米小相村鞋柜电商仓储加工基地带贫项目已施工;“一村一品”建设有声有色,仅外河村艾草基地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带领全镇7万多干部群众“拔穷根、改穷业、挪穷窝”。


  


  2.袁其杰,男,汉族,50岁,中共*员,宁陵县县委副书记。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他通过嫁接“同心圆梦超市”,一手拉着贫困群众,一手拉着社会爱心,创新形成社会扶贫“3+六全”模式,全县成功嫁接建立个“同心圆梦超市”,实现了行*村全覆盖。截至年底,全县共计为贫困户支付爱心捐助资金万元,实现了全县贫困户受益全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中已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9%。


  


  3.周子钦,男,汉族,33岁,中共*员,信阳市市场监管局正科级干部、挂职光山县砖桥镇*委副书记。他创新思路、精准发力,以“五个转变”为抓手,助力当地特产砖桥月饼年产值增长1.3倍,目前年销售额达万元,直接带动80名贫困群众就业,稳定增收渠道;创新志智双扶机制,擦亮“红色小镇”招牌,拔掉群众心中“穷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中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0%。


  


  4.胡昊,男,汉族,41岁,中共*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办主任,挂职兰考县委常委、副县长。他牵头成立全国脱帽县首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联盟,建平台育人才,助力兰考获“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开创“*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带领编制贫困县第一个《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总体布局与规划》。在华水校园与兰考共建“焦桐苑”,设立全省高校首个“校地结对产销示范店”。


  


  5.杨永峰,男,汉族,48岁,中共*员,省司法厅社会文化立法处三级调研员、驻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第一书记。他以产业助脱贫、强*建、惠民生,盯准当地传统麻花产业,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跑销路,扩名声,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零到万元突破,带动群众就业多人,其中贫困户26人。建设了麻花庄老年活动中心,先后20余次组织全村名70岁以上老人开展集体活动,免费提供午餐、理发服务。


  


  6.冀亚伟,男,汉族,49岁,中共*员,襄城县扶贫办主任。他探索推行贫困户积分管理、县级领导干部询问会和群众“议贫会”制度,对“三无”人员(无生产能力、无自理能力、无自主脱贫能力)实施多元化兜底等一系列措施,不仅让贫困户脱了贫,还带动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年轻干部成长。全县贫困率从建档立卡之初的4.55%下降至0.19%,实现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从“较差”到“好”的转变。


  


  7.郭爱和,男,汉族,55岁,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他率先提出“艺术扶贫、教育扶贫、精准扶贫”,义务帮助国家级贫困县洛宁县设计开发全套旅游标示,连续举办四届公益艺术活动,筹得爱心善款65万元,用于艺术教育扶贫工作,使洛宁县6所“当日”美育教室扩展至全县的84所中小学校,帮助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的美育教育事业,激发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8.王丙臣,男,汉族,50岁,中共*员,范县民*局局长。他探索出“邻里照护、日间照料、居村联养、集中托养”范县模式,提升特困人员供养能力,全县建成“离家不离村”供养点33个,入住困难群众户;村村设立了面向6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及其他70周岁以上老人的“孝善敬老理事会”;建设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重度特困人员托养中心,使更多的困难群众提升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9.蔡茜,女,汉族,37岁,中共*员,省民*厅社会救助处处长。她加强*策创制,用足用活贫困户“单人户”施保、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特殊扶贫*策,参与研究制定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等10余项创新*策,完善了多项专项救助制度,实现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目前全省剩余35.3万贫困人口中,低保、特困兜底保障了92%,为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


  


  10.贾瑞文,男,汉族,54岁,中共*员,延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他大胆探索创新,盘活县直编制资源,“减县补乡”选派人,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搭建“招聘、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三个平台,全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率和就业率均实现%;开启绿色通道,实现全县贫困人口慢性病本办理全覆盖;实现24家医疗机构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解决困难群众就医多跑路问题。


  


  11.李献林,男,汉族,45岁,中共*员,商城县伏山乡*委书记。他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为抓手,实施大别明珠田园综合体项目,整合农林特产、民房民俗、红色遗迹等资源,探索文旅融合、红旅融合、农旅融合新模式,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稳定脱贫。


  


  12.付登霄,男,汉族,51岁,中共*员,郸城县卫生健康委主任。他胃部切除三分之二,不顾身体不适,不怕触及矛盾,围绕“看起病、看好病、少生病”的总目标,创新健康扶贫举措,积极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年全县乡镇卫生院门诊急诊人次同比提高96.44%,村级门诊人次同比提高24.08%,全县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7.4%,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为全县脱贫摘帽和深化医改做出了积极贡献。


  


  13.张振中,男,汉族,34岁,中共*员,省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处一级主任科员。他全程参与我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研究建立了“1+X”*策体系,探索走出了“依托‘四靠’搬得出、覆盖‘五有’稳得住、围绕‘五一’能致富、实现‘五新’生活好”的新路子,成为全国典型之一,助推我省提前完成个安置点、7.7万套住房建设任务和25.97万贫困群众搬迁任务。


  


  14.田万生,男,汉族,57岁,中共*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叶县支行行长。他创新扶贫贷款模式,带领叶县支行成功申报叶县辛店至常村扶贫道路改建工程PPP项目贷款8.83亿元,是河南省农发行单体投放最大、境内最长的扶贫旅游道路,全长94.公里,途经45个行*村,惠及贫困人口人,优化了区域交通体系,整合了特色文旅资源,提升了山区乡镇环境,为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15.阮孝学,男,汉族,49岁,中共*员,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组织部部长。他多年来探索形成了“*建+金融”模式,推动“*融保”产业扶贫项目,落实融资58.亿元,服务和带动个贫困户脱贫致富,使“*融保”成为抓*建促脱贫攻坚的响亮品牌,列入《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河南省金融扶贫三年行动方案》,有力服务了全省脱贫攻坚大局。

长垣市新闻中心

监制:张宗桥

审核:张彦华

责编:吴江博

来源:河南日报

邮箱:cyshidian

.
1
查看完整版本: 点赞卫华集团董事长韩红安荣获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