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老苏和他的一年四季
TUhjnbcbe - 2020/11/13 3:06:00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得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老苏行四,自称四爷。兄弟们都叫他四哥。老苏爱修佛练道,常年葫芦头,所以我们老大一直叫他和尚。其实老苏最精通的是给妇女看相,网名曰读易农夫。第一次见老苏,就叫了一声哥,原来比我还小三岁。很不好意思。老苏说,无所谓,叫爷爷的也有,叫大爷的更多。忧国忧民的,面相老呗。索性,大家都叫他老苏。老苏其实刚刚过了44岁生日,还为自己赋诗一首:茫茫雾霾失河山,

独立小园思万端。可叹四十四生日,风物依旧似去年。闻道风雪将入境,忙将秋蔬储时鲜。共拟闲愁腌一瓮,三冬或有好诗篇!我有个热爱古诗词的学生曾说,写古诗,他只服气一个人,就是苏国民。我把此话转达给老苏后,他洋洋得意了一番。老苏家在清丰县李安村。我们一年四季都喜欢去扫荡的地方。春天的时候,老苏身轻如燕,长臂似猿,三两下爬到树上,给我们捋榆钱儿。老苏昨天公布体重斤。令众妇嫉妒。老苏虽然精瘦但身体很好。冲弟逢人爱讲老苏家炕头塌陷一事,老苏总会急赤白脸地解释说是儿子苏不争在炕上跺的。为我们蒸了一锅窝窝头的苏妻牡丹每次听到都会笑着骂冲弟是流氓。牡丹性格爽朗大方,爱说爱笑,从小在东北长大,有东北女子的泼辣娇俏。牡丹和老苏有一儿一女。儿名苏不争。女名苏超儿。名字非常之不俗。牡丹称得上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能干媳妇。虽然在农村生活,美容化妆丝袜短裙高跟鞋一样儿也不落下。牡丹还领着村民跳广场舞,绝对是村里的时尚女人。老苏的狐朋狗友来了一拨又一拨,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山野村夫,牡丹对之不卑不亢,热情大方。手擀面窝窝头自家养的老母鸡还有菜园子里刚刚摘的青菜都由她亲手制作出来,是我们最爱吃的公认的最好饭菜。其实老苏最擅长的不是写古诗,而是讲故事。无论寓言八卦段子还是野史,老苏讲起来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我们听得是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往往是酒足饭饱,茶水泡上,我们围坐一团就开始听他老人家开讲。先整理一下老苏的几个小段子:

农夫教儿子识“热”字,说提手旁代表手,四点代表水,用手在水里捞丸子是不是很热呀?儿子:丸子不是从油里面捞的吗?农夫喝道:这是水汆丸子!老李过年回不了家,给媳妇打千万别忘了给村长送礼,记住挑需要的送。次日媳妇给老李打我去村长家了,和他夫人闲扯。她说:张三送的自行车,李四送的电磁炉…只有这个老洗衣机洗衣裳洗不净。我明白她的话,到镇上就买好送过去了。办得好,啥牌子的?嗯,一个搓衣板还看牌子啊?

无字自幼老实本分,至怀春年龄欲追班花,向号称花花肠子的农夫求招,农夫为他写了三个大字“早上好”。无字乃每日早起为班花尽力做事,而手脚规矩如君子。后来无字斗胆求爱,班花曰:我已怀了文则的孩子。无字痛不欲生,急回寝室,伸手就要撕农夫的大字,细看三秒,捶胸顿足。

他的父亲是个老民师,写一手好书法,为供他上大学备受艰辛。四年大学,他换了五个手机却从没给家写过一封信,一般都是要钱时给其父发信息。其父气煞胸肺。临毕业,因抢一款新手机坠楼身亡。老家孤坟,其父立一墓碑,雕成手机状,屏幕上刻了两个大字“停机”。

日本侵华老兵加藤通过一个谢罪组织来华北某山村捐献钱物,在从省城去山村的路上给被指定接待者发信息联系。很快,有信息回复:我在村口等候,身上穿一件白色T恤,上面画着一棵古槐,边上有四个大字:槐花飘落。加藤看信息后浑身颤抖,老泪纵横-----“槐花飘落”是当初他们的屠村口令。

深山古寺,一小沙弥刚清理完佛像头上的麻雀粪,疲惫的坐在大殿角落里把玩手机,口里喃喃自语:佛祖啊,您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却为何拿这些个麻雀没办法呢?突然他收到了一条信息:放心吧,麻雀再怎么猖狂,也不会在狸猫的头上拉粪的!发信人是—--释迦牟尼。农夫讲:那时还是生产队,早就相中她了,只是无法表达。凑巧那天她给劳力送饭,俺偷偷塞给她了一株艾蒿,她脸一红,把一头蒜投在了俺身上。俺猜出她表示:算你有眼光。一旁缝补衣衫的农妇啐道:还编,说了几回了,扔蒜的意思是:算了吧,就你那小样?你不一直自吹才高八斗吗,看看这个,皇上亲自发起的情书比赛,亮亮你的本事吧,看能否给孩子挣件棉袄穿。他接过老婆递来的榜文,拂了一下乱发,木讷的找来了秃笔残纸---这一写就是一辈子,并且未能终篇。后人管他写的这多半部情书叫做----《红楼梦》。.......麦苗泛青的时候,我们去李安拜访老苏。老苏和他的狗安倍在田野里撒欢。安倍的娘是一条白白胖胖的狗,老苏称之玉环。玉环撒手人寰后,老苏就当了安倍的爹。老苏的日子其实过得很让人羡慕的,他自己文章里写的:听京剧很喜欢《空城计》中的一段唱词“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我的生活也是简单而悠闲的。农忙时节,躬耕于三亩薄田;农闲时,戴一顶斗笠,垂钓于“瘦西湖”的碧波之上,手里拿一本《庄子》或是《坛经》。静好的岁月便如同五棵老柳树上无声的轻风,静静地消逝着---令我“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牡丹把老苏钓的鱼放在电饼铛里给我们煎熟,非常鲜嫩,味美无比。电饼铛里煎饼似的煎鱼是牡丹的发明。你们可以尝试一下,鲜鱼的味道真是美妙极了!所以,我们这帮人最羡慕老苏的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他自己也写诗云:村居人到中年梦转清,更堪窗外鸟啼声。喜看满田稼穑好,荒草野花亦多情。除了热爱野花,老苏还喜欢带我们去摘野枸杞。河沟里到处都是。老苏和牡丹用野枸杞泡酒煮饭。老苏赞叹的赋诗一首:野枸杞出身贫寒不争春,秋风萧瑟更精神。枝头挂起红玛瑙,要留正气益乾坤。不过,我们看到的都是老苏生活的表层,最了解他的应该是璞儿老师。在我们跟着老苏田野里逛街,饭桌上品尝牡丹菜香的时候,璞儿老师在她的文章里写道:

“但更击中我的是农夫的书橱,那一排排的书,是那样醒目,刺激着我的眼球,刺疼了我的心。这是农夫的精神憩园,无数个寒风飒飒的夜晚,他拥着似铁被褥,神游在无垠书海,与孔孟交谈,与曹刘摆阵,一页页,一章章。。。我在脑子里想象着一幕幕农夫夜读的情景,那份沉醉,那份痴傻,那份悠然。今天,很多人双手只想数票子,谁还想去翻书页?只想听金银响动耳鼓,有几人迷醉于书香墨迹?可是你,却常常长夜不眠,书间流连。你的一声声叹息,难道是在无数个阅读梦中醒来,无奈的喘息?

是的,你读书,所以你痛苦。你身在鸡窝,却天赋凤凰之质;你委身李安,却打量天下,心游万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懂的越多,就痛苦越多。知足常乐往往是井底之蛙的标准心态,站在层楼之巅的人却总是一上高楼万里愁。

此去我似乎理解了农夫,来时心里那份沉重找到了落点。”老苏其实是一个村干部,在他的文章里他这样写过:

面对村子中,三千多口人,四千多亩地,八条半街道,二十来条胡同,九个姓氏,若干个派系,我一下子像戴上了紧箍咒,不用唐三藏念叨,都想抱头乱蹦。首先是没钱: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只是一个笨爷们了。再就是无权,以前戏文里挂帅出征还有一把尚方宝剑,然而就是有一把可以先斩后奏的家伙事儿,咱也不能把这些父老乡亲拉出去斩首几个呀。能做的只有多说好话,细作疏导。还有就是村里有一些自己不干事,还常以坏别人的事谋私利的人物们,他们自以为是贵族,是强权阶级,多年来都干些“摄*王”的工作,目的无非是多捞点好处而已。而这些人背后大都有个人多势众的家族,甚至本身还是有相当号召力的*员……

所幸伙计们是团结一致的,能够做到力往一处使;占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也表示支持,不至于太被动。我盘算着,我们几个人把工资捐出来,每年能有一万多,四处求爷爷告奶奶能够化缘讨几万,然后动员村中有觉悟的商户和上班人员再捐几万,先修一条街。然后再一条一条的克服,如果能够得到贵人相助的话,这个村的面貌会在未来几年得到基本改善。我想象着如果有那么一天,村子的硬件基本建好以后,我要把这些个街道胡同分别取一个有诗意的名字----穿过香椿街越过乌衣巷,来到瘦西湖边上掬一捧清波,濯衣濯足,随心率性。文友们驱车来到,可以坐在柳荫下,垂钓久违的清闲,难觅的自在,谈论些宗教哲学,吟诵些歌赋诗词……肚子饿了,回家吃点绿色天然的粮食蔬菜,喝几口养心安神的小野鱼汤。老苏的琴声里其实如泣如诉的是他的忧国忧民:阴云重似铅,北风冷如刀.

为觅新诗句,漫步过小桥.枯叶舞残蝶,秃树抖瘦蛟.踉跄老夫人,拣枝当柴烧?枝多难上肩,几番竟跌倒.前去伸援手,满耳塞唠叨:"好人没死尽,先生心不孬.将来必作官,钱财任你捞.出门坐豪车,回家酒肉饱....."闻此心烦躁,转身欲奔跑.老妇拦去路,伸手拽我衫.:求君且慢走,让俺问一言,穷人没法活,*府管不管?":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发展,温饱早解决,小康不遥远.而今更和谐,都有幸福感.切莫再哭穷,贫穷只因懒."老妇呵呵笑,望之泪满眼,寒风拂白发,剧咳又哮喘:俺本也不穷,银行存过款.大儿外打工,老头种庄田,小儿念高中,闺女学裁剪.好景却不长,老天瞎了眼.老头得癌症,花完俺存款.人财竟两空,撒手他不管.大儿又娶妻,亲友都借遍.小儿亦辍学,哭泣七八天.为还债务打工去,媳妇垂泪儿头低.最怜小儿才十七,学习成绩班第一.谁料半年传噩耗,犹如晴天响霹雳.煤窑进水又塌方,活活闷死两兄弟.他叔前去办后事,带回六万人民币.媳妇年轻又嫁人,六万块钱平半分.剩下三万还外债,我与女儿又赤贫.女儿究竟非男子,田里劳动怎放心?记得那年浇玉米,青纱帐里藏兽禽,女遭蹂躏含冤死,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妇边说边抽泣,我泪如泉洒衣襟.诗人不比官与商,自身犹是泥观音.空用言语相劝慰,苍白何异天边云.忙道:以后别烦恼,*府低保定照顾.老妇闻言更恼怒,开口大骂村干部.不送钱财不管事,几次推俺倒当路.君不见村中小楼家,父母才是低保户.....天暗云黑欲飘雪,风摧老树若痛哭.寄言弄文同道君,当为贫困歌与呼.但使人间尽欢乐,我辈弃笔甘做走卒或贩夫.一世无诗心亦足.秋天的时候,我们最喜欢去李安。可以跟着老苏掰玉米棒子。老苏用一首词告诉我们李安的丰收:清平乐秋收玉米不小,满地青青草,花生长得相当饱,今年收成很好!粮食价格不行,官商联合坑农,还有小儿无赖,甘当吃瓜群众。中中就跟着老苏装模作样的下地去了。一帮女人兴高采烈地坐着老苏的三码车打算大干一场。牡丹照例给我们做的手擀面。打算给我们做鲜美的菜面条儿。饭桌上是刚刚煮熟的我们自己摘的玉米。最爱看老苏醉后戏妻。当然,吃完饭,大家就开始听老苏讲*故事,转发老苏故事3则:二岭,善经营人也。曹家坟附近有荒地二亩许,因之盖大棚一座,养肉鸡数千,饲料激素催之,一月余则长五六斤矣。一茬之后,盈利过万,胜种田十佘亩也!入夏后某夜,宿鸡棚开门纳凉风。忽雷雨来,暴雷耀闪,惊天如裂,有*衣老翁自西踉跄入,求暂避雷雨,二岭允之。翁入屋,响雷旋屋而作,有火球如瓮数度欲入,屋土为之落。良久,雷雨住,翁千恩万谢,揖之而出,忽而不见,手电筒照之亦无,惟一*鼠狼硕大如犬,疾行向西!次日,二岭诉余此事,佘沉思稍倾曰:此必*鼠狼精也!汝养鸡,彼吃鸡,势成水火,不可不防!二岭苦求破法,余乃贻其狼毫笔一杆曰:此物,乃*鼠狼毛所制,挂之门扉,彼必怯矣!是夜,失眠症犯,四更未眠,乃坐房顶吹埙,其声呜咽,荒村益增寂寥。有物飘然近前,化而为*衣叟,责余曰:老苏,吾虽为妖,然敬君久矣!何故误我如此之深?吾辈食鸡,偶一为之,大多以鼠为食,实为益兽也!君,教书人也,岂不知此理?况,彼之所养肉鸡,饮之以抗生素,饲之以催肥精,人类虽甘之如诒,我辈却视之如*,绝不食也!二岭于我昨夜有恩,吾知其今夜有厄,前往告知,未料其门悬汝之毛笔,望之令余皮毛欲裂!嗟乎!定数矣!君待明朝食其烧鸡可矣!言讫不见!天未晓,村人大呼救火,消防车亦鸣笛而近,开门外出讯其故,人言二岭鸡棚电线短路起火,数千肉鸡,尽烧熟矣。村有屠户,为谋暴利,每杀猪,必先缚其四肢,以高压水管自鼻中插入,注水致猪气息仅存,方屠。所售猪肉,滴水如豆腐。去岁年关,肉大贵,屠户一日杀五猪,邻人默算其帐,所注清水可获利二三千也!除夕前日薄暮,有黑衣人来购猪内脏,俗语呼作下水,且所需量大,求其送之某处,屠户欣然行!至夜半尚未归,其妻屡拨其手机,皆曰不在服务区。遍呼邻人四寻之,破晓,于曹家坟南小河得其电动三轮,其人已于薄冰下溺毙,细检视,其腹如鼓,四肢皆胀,一如注水之猪。掏其兜,无它,唯冥币若干矣!李安东北二里有村曰小陈,二村中间,良田千亩,俗称小陈坡。抗日时,八路*于此玉米地伏击小队日寇,激战一晌,全歼敌人五十二,我方牺牲一百零八。几十年来,风雨之夜,两村边居民屡闻坡上隐约杀声阵阵,令人*飞。故村中流传谚语:谁说自己不作恶,请君夜走小陈坡!已故村长大黑,计划生育工作冷面铁心,凡不交罚款者,不论妊龄,一律抓走流产,婴儿落地会哭者近百。某夜,李四李五相伴浇地,形影相随不敢稍散。忽听小径上大黑与人争吵,乃倾耳细听。大黑道:吾身为村长,管民三千,上依国策,下仗族众,村中老少,莫敢不服!汝之名姓,早有耳闻,身为连长,率众二百,毙敌五十,自损百余,不算好汉!有声低沉叱之:住口!吾等执长茅大刀战洋枪手雷,非有舍生报国之志,何以血战强敌!哪像尔等,仗人多车快,抓待产之妇,强行流产,残杀婴儿,名为执行*策,实是敛财自肥。想吾等以死赴国难,未料强寇败走,尔等更残于倭贼!语毕雷声大作,风中众语起伏,皆曰打此畜生,大黑惨叫哀号,如丧考妣!良久,声寂,李四兄弟斗胆近前,手电照之,大黑独卧草丛,脸肿鼻歪,气息仅存!次日,医院探望,唯知大黑是夜在乡里喝酒,醉而独归,不知何故,有此一灾。老苏不善饮酒,喝点就醉。醉后就写诗:立秋抒怀二十四节气,最怯是立秋。西风残照里,潦倒搔白头。忆昔年少时,豪气吞九州。三尺龙泉剑,挥斥万兜鍪。胸中诗万卷,笔下逍遥游。传檄下百城,帷幄笑运筹。阅遍长安花,醉卧*鹤楼。奈何不逢时,落魄志难酬。朝为衣食忙,暮犯生计愁。案上书籍满,厨下乏盐油。忽忽已半翁,劳劳如马牛。踉跄自叹息,逝川无语流。夏天的李安生机勃勃。不嫌热的我们驱车来到李安。老苏诗一首抒怀:满院春色满院风,农家风景别有情。夭桃影里捡禽蛋,海棠花下采鲜葱。不羡曹商获秦驷,独喜庄周钓卫城。斑鸠声声寒食近,半壶村酿忆坡翁牡丹的咸鸭蛋刚刚好吃。其实我们想吃他家的肥鹅。牡丹刚刚摘了豆角和丝瓜,说,你们呀,减肥吧,多吃点菜吧!苏不争掏来的小鸟。老苏看到大家来了,高兴地填词一首:再莫提指点江山想当初,也莫说万户侯如同粪土,更莫夸读书万卷下笔如神能写长门赋,月影西窗,风舞芭蕉都 是昔日涂鸦书.叹而今耕种薄田三五亩,养老育幼琐事一屁股,吃生葱就着臭豆腐,浇愁绪怀抱酒半壶,斜阳下,西风里,衰老了一农夫。我们走后,老苏说鸭子没少,饿也没丢,少了一只老母鸡。冲冲说,他绝对没吃。中中说,他发誓没有拐卖。老苏写了一个寻鸡启示:寻觅老母鸡起风了,漫天飞絮鹅在叹息鸭在哭泣公鸡也很抑郁我走近察看少了一只老母鸡你去了哪里呢去了哪里临走也没有告辞难道是鹅太专制鸭搞特权公鸡感情不专一或是猫要占你的窝狗要征你的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西出阳关?南下大理?还是去追寻星条旗我也渴望自由也不想骈死于槽枥但是,他们都说啊生活不止诗和远方的田野还应有眼前的苟且和一把碎米回来吧吊兰和凤尾竹还有月季都在等你等你回来天天下蛋好好学习冬天的李安有点萧瑟。我们会在空旷的田野里散步。北风凛冽。我们就喝着小酒在老苏家写字读诗。老苏有诗:大雪飘舞逸兴飞,草枯犬疾狡兔肥.遍野苍茫皆汉玉,满天落花尽白梅.小儿聊作虎贲辈,老夫重抖孙吴威.枪挑猎物凯旋去,道逢山妻沽酒回.

谈文字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老苏在文学座谈会上的发言接到与会通知时,我正忙着给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种麦子,灰头土脸的没有个人样,心里打的鼓点儿比破拖拉机的引擎动静还乱。十九年前,我离开学校便去了北大荒做了个盲流,其后,当过代课教师;工地上做过技术员;开过书店;办过石刻厂,服装厂;现在是农业技术员外带卖些种子化肥补贴家用。我年将不惑,自己也开始给自己定位----就是一个读书写字的农夫而已。我读的书很杂,诗词歌赋,哲学宗教,兵法权术,甚至巫医风水,很是缺乏系统性,所以这次发言也是没谱可依的,鄙陋之处,还望诸君一笑置之。文字从南乐县那个四只眼睛的老汉创造之日起,便负担起了其神圣的社会责任,不管是写在丝帛上,铸在青铜上,还是刻在王八盖子上。我感觉上古时代没有人会用文字搞娱乐,做广告或是煽情勾引。可能那时帛少铜贵而还没有搞王八养殖的---毕竟版面有限啊……先秦时期,有与时俱进者发明了竹木简。文字的舞台便几何级扩大了,李耳,孔丘之辈也开始写起了微薄,这就是《道德经》和《论语》,其粉丝数量至今还在增长。两汉以降直至宋元,无论诗词歌赋还是小说传奇,教人为善者多,诲淫诲盗者寡。中国的文化便一直温文尔雅,雍容华贵。所以我认为,这些搞文字工作的老祖宗是用良心在写作,尤其值得我辈效仿。明清两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瘟疫般蔓延,很*很暴力的作品也开始带坏社会风气,民心不古,世风日下,只求一己之贪欲,罔顾文明之倾覆。甚至最终导致了各样的*子们都能够跑到神州大地来撒野,中华文明危若累卵……又是百年沧桑后,网络已经把文房四宝逼成了以泪洗面的弃妇,商业大潮也把文学蹂躏的气息奄奄。很多坚守这块净土的仁人志士也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于是“著书都为稻粱谋”便成了部分不珍惜天赐文采之人的别样借口,这是作家的悲哀,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悲哀!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按照历史规律,圣人千年一出,自老庄孔孟至韩欧程朱是一个轮回,程朱至今又是一个千年。把中华文明推到又一个高峰的时代来临了,我希望各位文字工作者以我辈文弱之躯,承担起历史重任,用生花妙笔,更是用天理良心创作出:洁净的,健康的,向上的,悲悯的伟大作品出来。一如杜子美所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此尧舜就是读者,就是千千万万个受众。最后,我用宋代大儒张横渠的话结束我的发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当今文字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老苏除了爱牡丹爱儿子爱玉环,其实还很多情。这也是让大家经常笑话的地方。有诗为证。亥时入眠,偶得一梦,小城一女为浪子所惑,始乱终弃,女悲而自绝,各媒体竟相载之且刊浪子初遇女时所献小诗,清绝可人。醒而捉笔录之于笺,不亦趣乎!附诗于此,并改为诗经体:邂逅妹妹请允许我这样称呼允许我把你陪允许我为你吹奏陶笛送你带露的蔷薇小城的五月正下着一场令人感伤的雨杨柳依依轻寒阵阵纠缠你的衣袂三十一路公交车带过来泥土的清新味孤独的司机想着心事溅湿了你的裤腿妹妹要不我请你到幕唯影城去看候孝贤的新片儿那儿可以休息可以避雨也可吃着爆米花喝一杯热咖啡劳动节过去了接下来都是忙不完的劳动你留下芳名我刻成篆章也算是萍聚一回经济如草荒芜了城市诗人成了多余且把你手递我掌中雨里也学燕子飞诗经卫风撷遗静女其姝,莫余痴兮,受此蔷薇。五月愁雨,杨柳依依,湿汝衣袂。彼伊人兮,适其驿亭,共啜酸梅。劳生绵绵,惜此岁月,燕燕于飞!

自嘲误入尘网四十年,翻云覆雨已看烦。检点半生突出事,只有两节椎间盘。怪道貌似脊梁硬,弯腰却比挺胸难。梦到彭泽寻陶潜,倒向我借治病钱!

最后用老苏的文章来收尾吧、这个一边务农,一边养家糊口,一边操心村里杂事,一边来市里兼职国学老师的男人,你多少有一点了解了吧!我该怎样对待你—我的乡亲为了村民的福祉,我孤独的战斗了15年了,这其中受伤无数,浪费时间与精力,得罪黑白两道,甚至连以前关系不错的人也搞得很僵。我真应该好好的反省一下了。

就这样一个多人的小村子,浪费了我基本上一半的生命。丢掉了自己的很多爱好与闲情雅致,也忽略了一些可以让自己过的更好的机会。到头来你们回报的却是各式各样的伤害与打击。

瞿秋白临刑前写过《多余的话》,直指人心,着实令多人汗颜。但秋白的死换来的不过是那些蝇营狗苟的人们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封妻荫子。

我还在艰难的活着,为了理想孤独的走着一条布满荆棘的路。

做君子的代价难道就是为小人找一个伤害的目标。

坚持正义的副作用记竟然是让非正义无情的嘲笑与打击。

我为了村民鞠躬尽瘁,他们却盼我死而后已。

难道我真的需要变一下?掐死心中的天使,让魔*来指导这幅皮囊?

善在这个社会如一滴甘露倾入罪恶的死海,踪影难觅;恶却像一块顽石堆入世俗的垃圾山,日渐其高。

几日来这些问题困扰着我的思维,令我意乱如麻,头昏脑胀。

或许解开这个结之后,这是上不是多了一尊佛,就是增了一个魔。

乡亲们是想活得舒服还是想死的难看呢?

此文献给老苏一家和逝去的玉环。愿所有人生活越来越好,雾霾散尽,蓝天复现。

丝怡

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苏和他的一年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