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城关镇北街村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TUhjnbcbe - 2020/11/13 1:40:00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今日龙乡用新视角聚焦龙乡*事

城关镇北街

?

1

北街村,位于濮阳县城内濮阳县*府驻地西1公里,城关镇*府驻地东0.5公里。东临濮阳县土产公司和濮阳县食品加工厂,南与胜利居委会接壤,西至红卫街,北与北关街村毗邻。

1

北街村,距今已有五百年历史。明正德十三年(公元年)知州潘埙迁乡民千余户入城,建街11道、集市11处、铺舍保甲9个。因当时以四牌楼为中心,四牌楼以北就称北大街,也叫北街。

北街村有王、郭、刘、谷、张、芮、韦、单、杨共九姓在此定居,其中王、刘、郭、谷姓居多,占总人口80%以上,村内有少数回族。全村4个村民小组,户,人。

明正德十三年(公元年)知州潘埙迁乡民千余户入城,才开始有北大街。北街隶属大名道或大名府,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初期;成立抗日民主*府后,归城关区管辖,年成立冀鲁豫区行署直辖市,隶属冀鲁豫区行署直辖市;年撤销直辖市,改为城关区;建国前叫北二、三街,年与北关合并为跃进街;年底与北关分开后至今为北街,城关镇管辖至今。

因北街村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主要是以小商贩和做私盐为主,一直延续到解放后。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百业兴起,群众生活得到了改善。

年投资余万元,修建了北街主干道米,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先后建商铺62户,年经营额在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左右。

、年被评为县先进*支部和防范处理邪教工作先进村街。

年被评为平安创建先进村街。

年被评为市级卫生村。

、年被评为县五好*支部。

年北街建养子院。

年更改为北完小学,后来改为濮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年濮阳县第一实验小学搬迁到富民路,原校址改为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东校区。

自恢复高考至今,本科以上大学生30多名。

年投资10万余元新建了标准化卫生村室,为村民就医提供了方便。

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配置了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器等。

玉皇阁

玉皇阁始建于明弘治元年(公元年),位于城内西北隅高岗之上,阁旁有“千年古槐”,亭台楼阁和古树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正殿为高大八角阁楼,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神像。

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年这一天,来自各地的人为祈求上天保佑,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闻名而来,人群聚集,香火不断,唱大戏、玩杂技及各种民间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持续九天。

但是,日*侵略中国占领濮阳,拆庙毁殿,盖炮楼修工事使玉皇阁变成了一堆瓦砾,至解放前,只留下民众用砖头垒的小庙。为保护这一历史文物,年5月10日(农历四月十六)奠基重建玉皇阁,历时长达八个月时间。

年12月10日(农历十月二十四)竣工,重建了壮观的玉皇阁,重塑了玉皇大帝金身铜像。

八都坊

八都坊位于濮阳县城北街,又名澶渊阀坊,为三门四柱五楼不出头式牌坊。

始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年),朝廷为旌表八位濮阳籍都御使兴建。他们分别为:都察院协院、佥都御史纪著、巡抚河南副都御史侯英、巡抚江西副都御史王綖、巡抚山西佥都御史李珏、巡抚陕西副都御史赵廷瑞、巡抚辽东佥都御史吉澄、提督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巡抚湖广副都御史董汉儒。因八人在明洪武至万历年间都做过都御史,故称“八都坊”。

牌坊为全石结构,由坊座、坊身、坊顶三部分构成。其中坊座四个,每个有上下两层巨石座基。坊身为四大方形石柱,立于石基之上。四柱下方均有抱鼓相夹,抱鼓中部和顶部均雕有石狮。坊身上方分左中右三组结构,左右结构对称,二郎担山架势。坊顶下方竖匾一块,高约80厘米,横阔约50厘米,正楷竖书“八都坊”三字。坊身中间有三架横梁,镶嵌两块牌匾,下匾两侧分别书八位都御史名讳及官职,上匾两侧分别书“方镇重臣”和“澶渊名阀”。整个建筑雄伟壮观,雕刻精细,书法苍劲有力,狮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据传,原坊的南、北还有两个下马牌坊,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皇帝到此也须龙行三步。

八都坊为青石结构,由石条、石柱叠砌嵌合,浑然一体,坚固耐震。坊高9米,宽9.65米,厚2.15米,底座长3.86米,宽0.52米。层次分明,明暗相间。坊顶凌空,上有座威严庄重的庑殿,殿顶有前后坡和假瓦垄;殿脊两端,雕有石吻、石兽;殿脊正中,雕有石狮。石狮背驮葫芦、宝瓶,张嘴昂首,挺胸远望,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坊身,组合严紧,端庄大方,对称美观。

八都坊文革期间被毁,年濮阳县*府复立。

玉皇阁——八都名阀馆文化园区

玉皇阁——八都名阀馆文化园区坐落于八都坊西侧,是一处综合性文化场所。

园区内主要设施有:一是八都名阀馆,馆内陈列明朝濮阳县籍的著名官吏主要事迹,以“八都三尚书”为主,彰表他们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奋起历程,彰表他们克己奉公、为官清廉的官宦之道,彰表他们豁达坦荡、与人为善的处事胸襟。整个布展图文并茂,配合声、光、电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心灵的熏陶和感官上的享受。

二是玉皇阁,玉皇阁是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庙,与濮阳县城隍庙同时出现,是当地百姓祈求国泰民安、福运昌盛的道教场所。玉皇阁几经破损又几经修葺,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坎坷,通过大规模修建,在园区内的底部新建玉皇阁一座。玉皇阁底座长24米,宽22米,高5米,其上立有高三层、计25米高的纯木结构高大楼阁,地面之上总高度为30米,整体形象雄伟高大,气势恢宏,雕梁画柱,飞檐高挑,站在阁顶凭栏远眺,古城古韵尽收眼底。挑檐下悬挂铜铃,风起铃响,清脆悦耳。阁内塑有威严端庄的玉皇大帝神像,两侧的墙壁上绘制着五元大帝及王母娘娘。玉皇阁前依次有山门、牌坊、旗杆、广场等,在山门前有一株存活了三百余年的老槐树,树干沧桑粗壮,树冠如巨型伞盖,红布条挂满树枝,当地百姓有槐仙神异灵验一说。

三是在名阁馆和玉皇阁之间进行了绿化美化,构建了小巧玲珑的文化广场。

整个园区儒、道交融,静谧典雅,曲径幽远,鸟语花香。

郭天元(—),字保安,外号金鞭大王。光绪三十三年应袁保庆募招为卫队武术教练。

刘继书(—),字鉴铭,年春考入*埔*校武钢分校第十七期,年任教于张家口高中,年受聘于浙江丽水高中,年参加刘邓大*西南服务团。年在云南峨山县剿匪反霸斗争中英雄牺牲,被追为烈士。

刘子岸(—),名法洞,字子岸,号登先,绰号刘二光当。民国十三年(公元年)创办濮阳县立师范讲习所,任所长、县民众教育馆馆长。曾担任国民*濮阳县长丁树本秘书。他博学广闻,并擅长丝竹、丹青、诗、词、歌、赋,一生酷爱体育锻炼,被人们誉为濮阳传奇人物。据濮阳书法家刘文选讲,四牌楼四面匾额内容就是根据九十岁的刘子岸回忆所书写。

刘静轩(—),盐民斗争发起人之一,建国初期,曾任内*县图书馆馆长。曾发表《濮阳盐民斗争的片断回忆》和《回忆创办濮阳县立师范讲习所》等文章。

刘随山(—),中共*员,年入伍,曾任四川省重庆市*分区司令员。

郭双信(—),曾任濮阳县武术协会副主席。

王思善,年生,曾任新乡市*法委书记。

芮忠义,年生,曾任濮阳市预防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

芮忠信,年生,曾任濮阳市市*管理处主任、副高工程师、正科级。

郭素玲,年生,女,濮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正科级干部。

刘建彬,年生,字莫非,斋号静轩,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信阳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列子书院副院长,河南文博书画院副院长。

王兆华,年生,濮阳县纪检委正科级干部。

郭杰,年生,濮阳市农机局正科级干部。

八都坊名字的由来八都坊→←历史简介

关于“八都坊”的命名,还有一段故事,建坊之初,大家谁也未能给坊起个合适的名字,有人推荐韦大秦,但他为人耿直,不攀权贵,屡邀不就,故坊建立后,很久未有题名。

有一天,韦大秦上街向一老汉买柴,因钱不够,以字作柴价,于是写了“八都坊”三个大字,要老汉去卖。老汉问他能值多少钱,韦说可以漫天要价,越多越好,并说如卖不出去,他可照付柴价。老汉将信将疑,拿着三个大字到大街去卖,索银百两。有好事者入告董汉儒,汉儒急邀老汉至府,问明情况后,又请其他名阀家来府商议。众见“八都坊”三字,苍劲有力,皆大欢喜,付足老汉银两后,遂请名匠精刻于坊顶竖碑之上,即为“八都坊”。

玉皇阁的由来

玉皇阁所在地在当时四面都是芦苇坑,只有玉皇阁的地势较高无水,当时天津人在开封请玉皇大帝坐像经过这里,坐像高六尺、宽四尺,后面是空的,装在太平车上由三匹骡子拉着。

*昏时太平车走到这里时,不管怎么打骂骡子就是不走,有人提议把两边的骡子卸了留中间的,骡子闭眼低头还是不走,最后无法只能推着走,在推车时突然刮起大风下起大雨。

午夜后风停雨止,天明后发现太平车上的坐像不见了,四周观看未见脚印和车印,大吃一惊,派人去寻找,发现坐像后告知管事,管事和风水先生等人来到坐像前,发现坐像面朝正南、红光满面、面带笑容。管事找到坐像准备拉走,就是不管怎么也推不动,于是找来杆子和绳子,正准备抬时,风水先生发现坐像面带怒容,就说不要动了。管事和风水先生四处观看,发现这里四面是水,正南有一条路,再往南有王子大街,这里更适合玉皇大帝,于是玉皇大帝就落脚在这里。

后来由民间集资修建前、中、后三个庭院,玉皇大帝坐落在前院。(在日*侵略中国时火烧玉皇庙,当时有北街郭老先生偷偷的把玉皇大帝的铜像埋入自己庄基地下,但是在年有人告发,铜像被挖出毁灭。在年,重建玉皇阁,重塑玉皇大帝金身铜像。)

盐民斗争始末

盐民斗争旧址有两处,一处在西水坡,为盐民斗争集中地。此处是被攻打的盐巡驻地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有两进院子现已拆除。

年,在濮阳中心县委王从吾、高克林、刘宴春等领导下,濮阳、滑县、内*的数千名盐民集结在濮阳城,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盐民斗争,并取得胜利。

濮阳地处*河故道,城内西水坡、下堤澶州坡、城西的肖河坡等,多是沙洼的盐碱地,这些坡洼的穷苦人,几百年来多靠熬盐扫碱为生。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年),八国联*进攻北京,逼迫清*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进行庚子大量赔款。清*府国库空虚,无银偿还,就把盐税和海关税作为抵押。为保障税收,在天津长芦盐场成立了“长芦盐务税警缉私队”的骑兵武装,分驻华北产盐的地方,禁止小盐产销,保护海盐价格、销路和盐商的利益。

民国四年(公元年)*阀混战期间,仍延续着海盐专卖。*阀*府在小盐产区豢养着大量的盐兵。年,盐兵分别来到濮阳、滑县、大名、内*等地,禁止盐民生产销售小盐。盐务队的盐兵,到处抓捕盐民,铲毁盐池,扒毁盐淋子,没收工具,吊打和恐吓盐民,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句民谣:“盐民苦,盐民苦,入地无门,上天无路!”就是盐民生活的最好写照。盐兵迫害盐民的残暴行经,一桩桩,一件件仍记忆犹新。吊打审讯盐民的残忍手段真是骇人听闻。北街刘四老头、刘文成、刘大牙、郭聚宝等都被盐兵打的皮开肉绽,鞭痕和伤疤让人看见寒心。

年春,中共濮阳中心县委由硝河两岸转移到濮阳城内,县委领导王从吾、高克林、刘晏春等同志,在刘静轩家经常研究与盐兵斗争的策略。借在西关大庙召开民族大同盟

会议之际,号召大家把反帝与支持盐民斗争结合起来,积极做好对敌斗争的宣传鼓动工作。年春,王从吾、高克林、刘晏春等同志,在*团员生活会上布置了领导盐民求生存的斗争任务,首先让团员找苦大仇深的盐民做骨干分子,进行发动串联工作。吴保合、张会之等包西街,刘静轩、尚一峰(女,亦名尚其贵)包北街,刘玉峰包千口、化村,王培治包沙河、故县等地。同年冬,斗争时机已到,在西街杨进才家县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上,汇报了工作情况,研究了新的斗争策略。为了扩大斗争的统一战线,先写标语、印传单、制旗帜、串联乡下盐民,约定乡下盐民进城路线和斗争联络地点。

年5月28日,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被濮阳县中心县委定:为驱逐盐巡日。这天,天麻麻亮,刘玉峰、王培治同志带领千口、沙河盐民分别从南门、西门进入城内,隐蔽在西街和老君庙街,城内北街、西街盐民也都做好了斗争的准备工作。上午九时许,两千多名盐民,手持铁锨、粪叉、棍棒等,并有街道市民和学生参与,组成浩浩荡荡的大*,集结在火神庙街的广场上,接着,王从吾、高克林、刘晏春等领导,作了战斗前的动员报告。此后,游行大*出发。“做盐自由!”“盐巡滚蛋!”等口号声震撼了整个濮阳城。顿时,传单满天飞,标语比比皆是。游行大*路经西街、中心阁,后转入北大街,直奔王家大院盐巡巢穴。

国民*府警察局长李玉舍,听到盐民暴动消息,吓得六神无主,急忙带警察马弁堵截游行队伍,在北街武衙门口与游行大*相遇。李玉舍穷凶极恶地叫喊:“快给我解散,游行是犯法的,谁胡闹我就抓谁!”盐民根本不理睬他的恫吓,冲破阻拦,继续前进。李玉舍和马弁又跑到队伍前头阻拦,一个盐民用棍棒指着李玉舍的鼻子,理直气壮的说到:“出力吃饭,不偷不拿,做小盐犯什么法?犯法的是吊打盐民,抢拿盐民财物、敲诈勒索盐民的家伙,你去管他们吧!”说得李玉舍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一时恼羞成怒,命令马弁抓人。这时,盐民怒不可遏,用木棒、铁锨直向李玉舍的脸上乱戳。平时不可一世的警察局长,顿时威风扫地,犹如丧家之犬,夹着尾巴逃回县衙向他的主子毕星垣汇报去啦。盐民看到他的狼狈相,仰天大笑,斗志更坚。

警察局长溜跑了,县委领导刘玉峰同志振臂一挥,游行大*直抵盐巡老巢——王家大院。在大院东广场上集合好队伍,在杨进才、*德成同志的带领下,跪在地上,对天发誓:“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紧接着杨进才同志一声高呼:“不怕死的跟我来!”话音一落,两千多名盐民冲向王家大院,推倒了王家大院围墙,砸窗的砸窗、撞门的撞门。*德成同志搬起一块百十斤重的大石头,咚的一声,砸开了盐巡住室堂楼大门,抓了两个龟缩在楼内的盐巡,其长官早已闻风而逃。愤怒的盐民,将抓到的两个盐巡五花大绑,拉到大街上游行示众,然后带到西水坡教训一顿。

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王从吾、高克林、刘宴春等领导,立即决定:先让千口、沙河等地盐民分散休息,濮阳城内盐民回家待命,一旦发生不测,吹哨为令,再作斗争。

警察局长李玉舍找到县长毕星垣,经过秘密策划,一方面向省城汇报,一方面通知八公桥、庆祖、文留、柳屯各区署。当天调集各乡民团三百余名,来县城镇压盐民斗争。

下午二时许,三百余名民团在县长毕星垣、警察局长李玉舍和民团团长张冠三的指挥下,气势汹汹地向盐民集中区西大街、西后街搜捕盐民。这些头目刚到火神庙街西头广场,周围村舍田野哨声四起,喊声震天,上千盐民铺天盖地而来,手持木棍、铁锨,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民团和毕、李、张三个头目。他们见状,个个呆若木鸡,不敢开枪。毕星垣一看他们成了瓮中之鳖,随即改变了策略,用温和口气问:“你们为什么上街闹事,有什么要求,慢慢讲嘛,何必拿棍棒动武呢?”吴保合和*德成挺胸而出,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做盐是为养活一家老小,可盐巡狗腿,仗势欺人,我们活不下去啦,反正是一死,豁出命来啦!盐巡不走,我们决不罢休!”毕星垣无可奈何,只好当众答复盐民三项要求:一、驱逐盐兵出县境。二、小盐开禁,买卖自由。三、不拿税收。这时盐民才解围,毕星垣、李玉舍、张冠三和三百余名民团,灰溜溜地逃回了县大衙。

濮阳盐民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有力地支援了清丰、南乐、滑县、延津等县的盐民斗争,受到了当时中共顺直省委的通报表扬。

濮阳盐民斗争旧址▲金鞭大王

郭天元,字保安,外号金鞭大王。清咸丰十年(公元年)生于一个贫苦人家。17岁时拜清丰县焦夫村任天武为师,学习长拳短打、刀枪剑戟、鞭钩锤斧、马叉钩链以及龙、虎、豹、蛇、鹤等达摩拳式。艺成,先后设场于曹州、单县、曹县等地及濮阳井店、河道、小宿等村,收徒约余人。45岁时(光绪三十三年)(公元年)应募于袁保庆门下,做卫队武术教练,该部驻*河南省信阳时,他与日本浪人切磋武艺,连胜10人,直至日本浪人认输为止。此后被召入京城,御封为五品带刀侍卫(御林*),曾赐楹联一对“三鞭赶走八系将、独统武林第一人”。

民国初年,郭天元回家务农,但仍刻苦练功,他晚年所练“单手拿顶”和“仰脸饮水”之功,为近世武林罕见。他最早把小洪拳带入豫北地区后发扬光大,在*河两岸广纳弟子,收徒最多达到千余人。

年大灾荒年代,因当时徒弟众多,曾把御赐的玉扳指变卖换成红薯干维持生活。

民国六年(公元年),知州周祖训门下王镖头,自恃武艺高强,横行乡里,欺压良善,州民为害甚苦。某日,王镖头与一店员发生口角,旋即大打出手,郭天元见状,出面排解,王不仅不听,且出手伤之,郭忍无可忍动手反击,不数合,即将王打倒在地,郭天元仗义之举,至今在群众中传颂。

平固埋忠骨

刘继书,字鉴铭,年3月出生。早年就学于濮阳中学和开封黎明高中。

年春考入*埔*校武岗分校第十七期。

年毕业后分配到西北行营,在胡宗南部某团任见习排长,驻陕西石泉时,因不满蒋、胡假抗日真反共的行径,毅然弃职寄身于河北省驻洛阳伊川流亡中学,补习高中课程。

年底又考入驻兰州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

年日*投降,随校返回北京继续深造。

年毕业后,任教于张家口高中。

年去云南探望父亲时,受聘于浙江丽水高中。

年4月,南京解放他即投笔从戎,参加刘、邓大*西南服务团。

云南解放后,转入地方*府工作,在峨山县工作时,他兼任平固学校名誉校长。

年7月,刘继书在开辟新区,剿匪反霸斗争中遭到顽匪突然袭击,因寡不敌众被俘后英雄牺牲,英骨葬于平固学校附近。被追认为烈士。

锔大家伙

濮阳老城北街有个“八都坊”。据传,刚建好不久,“八都坊”上边的一个大梁折啦,人们为此很担心。

一天,北大街上来了个锔锅的,在街上一直吆喝:“锔大家伙哟!锔大家伙哟!”有人叫他锔锅,他嫌小。有人叫他锔缸,他还嫌小!有人把几百人吃饭的大锅弄来叫他锔,他还是嫌小!有人烦啦,说:“八都坊大,上边的大梁折啦,你去锔吧。”他一听,担起挑子走了。

从此,人们再也看不到那个吆喝锔大家伙的脏老头儿啦。可是,有天夜里,北风呼啸,街民们只听得叮叮当当一阵响声。

后来发现八都坊那根大梁不知啥时候真的锔好啦。人们听说后,纷纷都到坊前一看究竟,真的大梁上打了个二指多宽,二尺多长的大锔子。人们一见,都说:“哟!吆喝锔大家伙那脏老头莫不是老君爷来了吧?”从此“锔大家伙”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传奇人物刘子岸

刘子岸(—),名法洞,字子岸,号登先,绰号刘二光当。自幼酷爱读书,清宣统三年(公元年)县立高小毕业,民国三年(公元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民国七年(公元年)毕业后到北京小学当教员。民国十一年(公元年)回濮阳师范讲习所当教员,任所长、县民众教育馆馆长。

他博学广闻,并擅长丝竹、丹青、诗、词、歌、赋,一生酷爱体育锻炼,被人们誉为濮阳传奇人物。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年)丁树本来濮阳任县长,在未来之前,丁就派魏汉宾来濮阳了解情况。丁树本5月一到濮阳上任,首先就找到刘子岸,请刘充任贴身咨议,为自己了解濮阳随时提供情况。

旧濮阳刀笔吏,是老百姓的一害,他们利用自己的学识,黑说成白,白说成黑,黑白颠倒,老百姓打官司也非找他们不可,刀笔吏则大敲竹杠,老百姓一般都打不起官司,冤枉死的人很多。这时,刘子岸就给丁树本出谋献策,建立“缮状”处,找人品正直的人充当缮状员,县*府发给工资,并立下规章,谁要是敲当事人竹杠受贿,严惩不贷。从这以后,濮阳就很少出现冤枉案件。

丁树本摄*濮阳,就制定了“爱民、安民、教民、用民”八字执*方针,采用刘子岸的建议,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建立铸造厂、兵工厂,疏通濮阳城内盐河,使西水坡积水及时排出,硝盐(小盐)迅速高产,保证了盐民的利益。经过两年的治理,濮阳工农业发达,商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比孝道,邻里和睦,夜不闭户,路无拾遗。

丁树本受冯玉祥将*的影响,倡导国民革命,宣传男女平等,号召妇女放足,对濮阳的新文化传播和发展起了先驱作用。这时,丁树本就采用刘子岸编的《拉神歌》:“一不做声,二目无神,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灵,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十(实)在无用”教学生边拉神,边唱歌,使拉神办学这一运动显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抗日战争爆发后,丁树本与共产*、八路*搞统一战线,丁树本提出“实行统一战线,切实*民合作,坚持抗战到底”抗日三大主张。刘子岸为民族抗日大计,撰写了《丁司令三大主张》一书,经丁同意后印成小册子,发行全辖区,广为宣传,促使抗日统一战线迅速形成。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年)春,刘子岸看到丁树本很高兴,刘就向丁说:“司令,你看我每天都在你身边,出出进进司令部,才是一个尉官,多不好看,给我肩上添个‘豆’吧,也给你壮壮脸。”丁树本只顾说话,弄了个“王顾左右而言他”。刘子岸回家后,自己就私自在肩章上添了一个豆,从尉官变成校官(少校)。到了月底,领饷时,*需处还是发给刘子岸尉官的工资。这时刘子岸拍拍自己的肩上说:“你们看看我肩上的章已成校官了。”*需处上报丁树本,结果就发给刘子岸校官的工资。后来濮阳有过这样一个歇后语:刘子岸升官——添个“豆”。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年)8月,丁树本派刘子岸代表他到南宫,拜见八路*师副师长徐向前,受到徐向前、吕正操的热情款待,每天都有吕正操陪同吃住、工作。数月后,刘子岸要回濮阳,徐向前还给刘子岸买了一辆自行车,后来,由刘子岸的引见搭桥,才使丁树本亲自前去南宫拜见徐向前,共商抗日救亡大业。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年)丁树本去洛阳聆训,把刘子岸带去,刘为丁出主意想办法,使丁安全回到濮阳。后来,丁树本被日*打垮,刘子岸即脱离丁部去陕州(现陕县)中学当教员。先后在岐山联师、洛阳复旦中学、浙江处州中学当教员。年全国解放后,返回濮阳家中,年在城关北街女子小学当教员,后任东完小教员。年划为右派,三年改造期满,经县有关部门介绍在县邮电局门口代写书信多年,年因车祸在濮阳去世。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关镇北街村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