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濮阳竟然有这么多稀有剧种你都知道吗洪
TUhjnbcbe - 2025/5/2 22:05:00

濮阳是上古颛顼帝的故里,“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地,也是“郑卫之声”即古代音乐、戏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块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沃土上,孕育了多种珍贵的地方戏剧种。这些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是人类的财富,是研究中国戏曲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重要资料,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历史上曾有众多剧种扎根活动在濮阳大地,目前除了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京剧、评剧、五腔调等相继消亡外,还有大弦戏、大平调、清丰柳子戏、山东梆子、豫剧大高调、罗卷戏、枣梆、二夹弦、落腔、四平调等21个稀有剧种在艺苑争芳斗妍。

大弦戏

濮阳县大弦戏流行于豫北、鲁西、冀南一带,是一个古老曲牌剧种,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大弦戏至今还原汁原味保留着唐宋大曲《海里花》、《江头金桂》及唐宋时期戏剧表演形式“跳加冠”、“赤膊戏”等。大弦戏有多个唱腔曲牌,特别是其中的“唐宋大曲”弥足珍贵。年10月,濮阳大弦戏剧团应文化部和中央音乐学院邀请赴京演出,受到文化部领导和多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剧团:濮阳县大弦戏剧团

清丰柳子戏

清丰柳子戏又称“百调子”、“柳子腔”,是我国一个稀有的古老剧种,流行于河南、山东部分地区,由元、明时期的“弦索”系统演变而来。它的曲调是由中原一带流行的民间俗曲小令和七字句的“柳子调”结合而成,由于“柳子调”更通俗易懂,因而被称为柳子戏。柳子戏音乐结构华丽,无论雅曲,还是俗曲,音乐节奏和旋律极有规律,曲子之间慢和快的速度差层次较多,构成复杂的音域。目前,传承柳子戏的文艺团体,在全国仅有清丰县柳子剧团和山东省柳子剧团两家。柳子戏剧目体裁多样,曲牌丰富多彩,声腔悦耳动听,词藻典雅工丽,集各剧种之精华,自成一派,独树一帜。

罗卷戏

范县罗卷戏,又名大罗戏、大笛子、大笛子罗罗,是流行于豫北、鲁西南、冀南一带的古老而珍稀的曲牌剧种。它源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罗卷戏的音乐既有唐宋大曲,也有元明杂剧的余韵,既有对古代中原俗曲小令的吸收,又有南曲曲牌的纳入,形成了曲牌的多源性特征。罗卷戏拥有八大声腔体系,多个唱腔曲牌,余部剧目。罗卷戏以大笛为主奏乐器,配以三弦、笙、尖子号、四大扇等。罗卷戏以民间武术大洪拳和梅花拳为基架,其表演动作、脸谱、服饰极其夸张。

剧团:范县罗卷戏剧团、南乐县付章考罗卷戏剧团

枣梆

范县罗卷戏,又名大罗戏、大笛子、大笛子罗罗,是流行于豫北、鲁西南、冀南一带的古老而珍稀的曲牌剧种。它源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罗卷戏的音乐既有唐宋大曲,也有元明杂剧的余韵,既有对古代中原俗曲小令的吸收,又有南曲曲牌的纳入,形成了曲牌的多源性特征。罗卷戏拥有八大声腔体系,多个唱腔曲牌,余部剧目。罗卷戏以大笛为主奏乐器,配以三弦、笙、尖子号、四大扇等。罗卷戏以民间武术大洪拳和梅花拳为基架,其表演动作、脸谱、服饰极其夸张。

剧团:范县罗卷戏剧团、南乐县付章考罗卷戏剧团

落腔

南乐县南杨村落腔世代相传,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南杨村落腔剧目众多,擅长表现农家生活题材和民间传说故事,通俗易懂。其表演形式古朴自然,唱腔音乐优美轻快,为板腔体结构,表现力非常丰富,曲牌音乐除部分早期剧种的历史遗存外,还有数量可观、极为珍贵的杂曲小调。

剧团:南乐县宏杨落腔剧团

大平调

大平调(又称大梆戏),始于明朝初期,源于开州(今河南濮阳),世称开州平。主要流行于豫、鲁、冀、晋、晥等地区,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土生土长的稀有剧种。大平调具有唱腔浑厚高亢、婉转优美,表演粗犷细腻、豪放高雅相结合等特点,常用乐器有大弦、二弦、三弦、大铙、大镲、大镣、大梆子、尖子号等。50年代,著名演员翟德贵曾做为优秀文化工作者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和赞扬。60年代,安阳地区六个县的大平调剧团合并为濮阳县大平调剧团,名角荟萃,前所未有。八十年代《包公碑》赴京演出,拍电影出版连环画册,引起轰动。

剧团:濮阳县大平调剧团、濮阳市博地大平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范县大平调剧团

四平调

范县四平是调流行于河南、山东一带的地方稀有剧种,它由苏、鲁、豫、皖交界一带的苏北花鼓演变而成。因四平调的基本板式平板取之于花鼓的平调,兼有四省之意,故称四平调。范县四平调传统剧目主要有《陈三两爬堂》《小包公》《王宝钏》《杨八姐盗刀》等一百多个。其唱腔既不失北方的高亢,又兼有南方的委婉,表演技艺舒展大方。年,范县四平调剧团在河南省现代戏调演中,自编剧目《扒瓜园》被评为优秀剧目,后参加中南局调演,在全国引起轰动,以至于在文革时期成为全国保留的唯一的四平调剧团。年,小戏《母亲》参加“河南省第八届小戏大赛”获金奖,该剧目被评为河南省“群星奖”。年,《母亲》又获“中国博兴小戏艺术节”推荐剧目奖。

剧团:范县四平调剧团、濮阳市华龙区红声四平调剧团

坠剧

南乐县坠剧是由“河南坠子”打板说唱艺人化妆登台而形成的一种新兴地方剧种,有近百年的历史。南乐坠剧代代传承,经过艺人们的不断革新创造,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说唱艺术。坠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乔清秀为代表,垛板、连口则多系用乔派唱法,巧口连珠,节奏感强。坠剧剧目繁多,曲牌丰富,表演豪爽奔放,能文能武,白口又是中洲语言,通俗易懂,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濮阳二夹弦

濮阳二夹弦,又名“两夹弦”,原属于民间小调,因其主要伴奏乐器四胡有四根弦,分别夹着弓上所系的两股马尾用以拉奏而得名。据传,二夹弦最早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的纺棉小调,后来在“花鼓丁香”“大五音”和“四股弦”的基础上,又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当地的民间曲调和其它剧种的优秀素材,逐步形成了今天的二夹弦,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濮阳二夹弦其节奏高亢明快,唱腔清新亮丽、抒情委婉,演唱技法上讲究句尾用鼻音和胸音的有机结合,模仿手工纺车音色的特殊效果,形成了真假声频繁交替的二夹弦声腔特色,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剧团:濮阳县红升二夹弦剧团、濮阳市青年二夹弦剧团

濮水小镇位于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南岸,濮阳县城南新区中心地带。是通过建设古代建筑风格的文旅设施、新中式民居和水乡园林景观,打造具有鲜明中原地域特色和濮阳历史文化氛围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复合型小镇。

作为以戏曲文化为重点开发项目的濮水小镇,对本次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来源: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濮阳竟然有这么多稀有剧种你都知道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