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城市综合提质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濮阳市广播电视台邀请各区党委书记、市部分局委主要领导走进演播室,就如何开展工作以及预计取得的效果进行“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系列专访,今天走进演播室的是濮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勇。
主持人:您好,冯局长!今年是新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评选表彰之年,也是我市第二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考之年。市民政局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承担哪些任务?冯局长,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冯勇:濮阳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举全局之力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市民政局在公益广告宣传、民政救助、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等方面的目标任务,精准对标,精细推进,为“三保三创”的中心任务贡献民政力量。
-----
-----
主持人:针对这项工作,咱市民政局做了哪些谋划?
冯勇: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针对我们承担的任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研判分析,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任务台账。5月12日召开了濮阳市民政局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部署会议,要求全员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员参与,迅速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热潮,圆满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承担的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好各项创建任务。
-----
-----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文明创建中树立文明乡风,推动移风易俗是一项重要工作,咱市民政局有什么具体规划,做了哪些工作?
冯勇:市民政局将“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公共卫生”等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管理,制定新规新约,集中规范村风民俗,重点整治不良风气,着力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同时打造67个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精品示范村。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婚丧礼俗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推行婚嫁彩礼“限高”倡导标准,农村婚嫁彩礼不得高于6万元,城区不得高于5万元,村社党员干部不得高于3万元,公职人员不得高于2万元,在年10月17日—18日召开的全国婚俗改革工作会议上,民政部特邀我市作为唯一的省辖市进行了典型发言。
市民政局今年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文明殡葬。
一
加强殡葬设施规划建设,每个县区建成1个占地面积不少于亩的城市公益性公墓;每个建制镇至少建成1个占地面积不少于50亩示范性农村公益性公墓;
二
要求每个建制镇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农村公益性公墓;市、县城区有条件的街道建设示范性城市公益性骨灰堂,有条件的城区村单独建设公益性骨灰堂;
三
加强殡葬服务监督管理,殡葬服务机构全部实行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保证中低价位殡葬服务和用品足量提供;
四
全面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督导指导各县(区)、各经营性公墓规划建设节地生态安葬区,提高节地生态安葬率;开展城区占道治丧问题专项整治,坚持疏堵并举,依托城市公益性骨灰堂等场所,完善相应设施,为城中村群众治丧提供便利;大力推行文明祭祀,倡树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遏制大操大办、炫富攀比、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
-----
-----
主持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市社区不断增多,社区治理提升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请问在这方面民政局做了哪些工作?
冯勇:近年来,全市社区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推动发展、服务居民、联系群众、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加强党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加强。4年来,全市累计投入社区建设资金近3亿元,新增社区办公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3万余平方米;社区办公和综合服务设施用房面积指标纳入新建居民住房规划和验收体系。
二是社区治理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年12月,市委、市政府成立高规格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邵景良;领导小组内设党建引领、经费保障、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物业管理、统筹督导和居民自治等6个工作专班,分别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余广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建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锦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天阳,副市长黄守玺,副市长郭智深(时任)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郭智深兼任办公室主任(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主任史绪浩,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勇任办公室副主任。
三是社区治理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方案》《濮阳市社区服务用房规划建设移交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不断健全我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制度体系。
四是社区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已按照“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建设标准,建成62个省级规范化社区;实行“一社区一民警”和“三官一员进社区”制度,加强物防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力建设社区图书馆分馆和开展文体活动进社区,丰富了居民文体生活;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助力我市全国文明城的成功创建。
-----
-----
主持人:那接下来,在社区治理提升方面,还要做什么工作吗?
冯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要求是:学习全国先进社区治理经验,推行濮阳“”社区治理模式,即“突出一个引领、落实两个保障、实施三大工程、建设四支队伍、实现一个目标”,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突出一个引领”,是突出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工作的核心引领作用。“落实两个保障”,一是落实经费保障,将社区工作经费、建设资金和人员工资补贴列入县(区)财政预算;二是落实阵地保障,按照“二厅七中心”(“二厅”指便民服务厅和居民议事厅,“七中心”指综治服务、文体活动、卫生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儿童服务、志愿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等中心)规范设置服务群众阵地。“实施三大工程”,是实施居民自治工程、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施依法治社工程、加强社区法治建设,实施以德治社工程、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四支队伍”,是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支服务至上的红色物业队伍,建设一支担当负责的业主委员会队伍,建设一支乐于奉献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实现一个目标”,是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
-----
主持人:随着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请问在城镇社区养老方面民政局做了什么工作?
冯勇:为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4个(其中濮阳县8个、清丰县6个、南乐县6个、范县5个、台前县3个、华龙区29个、经开区5个、示范区2个)。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
-----
-----
主持人:下一步,民政局还将出台什么措施?
冯勇:市民政局制订了《濮阳市(—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是大力发展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市城区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所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每个社区建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扶持培养综合化、专业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其取得合理回报和持续发展。到年,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有条件的乡镇也要积极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在90%以上。
二是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做实做强居家养老。建立居家探访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和引导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重点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探访与帮扶服务。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
年谋划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或养老服务中心项目34个,建设面积3万余平米,增加床位余张。年规划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或养老服务中心项目66个;年规划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或养老服务中心项目51个。
-----
-----
主持人:市民政局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还承担着哪些具体工作,请冯局长介绍一下。
冯勇:好。除了以上介绍的工作外,市民政局还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道路地名标志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对市城区块道路地名标志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巡查机制,对损坏的路牌及时维修、补设,做到8小时内完成维修任务,保证市城区有路就有路名牌、有路名牌就美观整洁的要求。积极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宣传工作,编制了《濮阳市中心城区路名牌公益广告设置规划(—)》,使城区的公益广告数量达到合理配置、均匀布局,形成系统化、协调化、统一化的管理机制。
二是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市民政局探索实施了上下四级联动的网格化救助的新型救助管理工作模式,在全省救助管理工作中率先实现了救助“全覆盖、零死角、无伤亡”的工作目标。市民政局开通24小时值班热线,认真做好主动来战求助人员及公安等执法部门护送来站的求助人员的临时生活救助,患病救治和护送返乡等救助工作。
三是做好本单位文明创建工作。提升单位内部硬件环境,认真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点工作档案整理报送,抓好局文明志愿服务队建设;强化文明宣传,通过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