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孔凡哲通讯员柴明清报道
3月4日,省林业局发出通知,要求加强沿大运河护岸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林网建设,构筑大运河生态安全空间,打造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
河南大运河主河道总长度公里(其中有水段公里),包括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京杭大运河会通河三部分。实施范围为大运河经过的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9个省辖市40个县(市、区)。
建设内容是,对具备条件的大运河主河道(除城市建成区外)有水段两岸各米范围内,优化滨河生态空间,实施滨河防护林生态屏障工程,在沿河两岸集中连片植树造林,增加绿化植被,提升绿化质量。属于城市远郊区域的,可规划建设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属于村庄的,要强化自然生态修复和改善;对自然条件良好、生态功能突出的河湖滨岸重点区域,自然生态空间可不限于米。
不同河段,建设重点、建设标准有所不同。山区段,对水岸线至第一层山脊可视范围内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等,因地制宜,科学选取绿化树种,加大混交林比例,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重在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水源涵养,营造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为主要功能的防护林,建成绿色长廊。适当增加长绿、彩叶树种,增加景观效果。平原段,通过新造和更新改造,增加廊道绿化的宽度,在主河道外侧各栽植宽度米以上树木。同时,提升绿化的档次和品味,营造针叶与阔叶、常绿与落叶混交林,实行高中低乔灌草结合,丰富绿化层次,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走廊;同时积极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廊道绿化中混交林比例不低于70%,乡土树种(含驯化树种)比例不低于60%,常绿树种比例不低于30%。在廊道的重要节点,增加廊道绿化宽度,提高绿化标准。树种选择上,以高大乔木树种为主,优化树种结构,采取不同树种混交配置,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选择生长快、冠幅大、干形好、树形美观、枝叶茂盛、深根宜活、防护能力强、滞尘能力强、抗逆性强的乔木树种。苗木标准上,要使用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良种壮苗,并尽可能使用大规格苗木,要求苗干粗壮通直,冠幅完整,不用截干苗木。栽植标准上,乔木树种栽植株行距最低不低于3×3米,新造林不允许林苗一体化栽植。凡是已经建成林苗一体化模式的廊道,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逐步完善提升,以达到工程要求的标准。在廊道绿化外侧,依托农田防护林、廊道绿化、森林乡村等项目,结合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建设,优化树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等,在增加综合防护能力的同时,提高农民收益。
规划年限为—年,力争3—5年完成。
通知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廊道绿化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对造林作业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要盯紧盯牢并严格把好规划设计关、树种选择和苗木质量关、整地挖坑关、现场栽植关、浇水关、管护关等造林的各个关键环节,确保各项技术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提高造林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影响造林质量的问题,发现毁坏林木等现象,要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建立督导工作制度,对方案的编制定期进行调度,从本月起每月底报送一次进展情况,每年考核评估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纳入省林业局年度工作考核范围。
附件
河南大运河沿河生态廊道建设范围表
1.濮阳市:南乐县、清丰县、台前县
2.安阳市:内黄县、汤阴县、滑县
3.鹤壁市:浚县
4.新乡市:卫辉市、辉县市、凤泉区、牧野区、卫滨区、
红旗区、新乡县、获嘉县
5.焦作市:修武县、武陟县、博爱县
6.洛阳市:洛龙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回族区、偃师市
7.郑州市:巩义市、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
8.开封市:龙亭区、鼓楼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
祥符区、杞县
9.商丘市:睢县、宁陵县、睢阳区、梁园区、虞城县、
夏邑县、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