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胡同”和两名廉吏的故事
□赵建刚
在清丰县老县城十字街向东走大约米,第一条向南的胡同,叫“青云胡同”。这条胡同开辟于明朝天启年间,关于这条胡同名称的由来,和清丰历史上两位廉吏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在的“青云胡同”,
上为自北向南,下为自南向北。
明代清丰县有一位在吏部任文选司郎中的官员,名曰李其纪,字布宸,是明代清丰县崇文乡十字里人(今清丰县纸房乡什字外村)。李其纪祖上世代务农,属于当时的“民籍”[1]。但是,李其纪从小就非常聪明,和哥哥李其领、弟弟李其详兄弟三人苦读儒学经典,皆以明经起家,人称“河东三凤”[2]。兄弟三人中,以李其纪最为优秀。在明万历乙卯科(年)科举乡试中高中“经元”(第三名),在次年的会试中高中贡士,随后的殿试中以“第二甲第二十六名”[3]高中进士。被授官工部营缮司主事,主管国家工程建设。在此任职中,有一次朝廷命他主持修建一处京仓,工程竣工后,所剩“羡金”全部上缴朝廷[4],受到皇帝信任,被调入吏部,后来官至文选司郎中。吏部文选司郎中虽是五品官,但是被称为“天下最有实权的五品官”。吏部负责文官的任命、考核、升迁、调动等一系列的工作,但天下官员多如牛毛,吏部尚书大人根本没有精力一一筛选,只有如分守道、布政使、按察使等中高级的官员亲自负责挑选,至于那些知府、知州、知县等中下级官员吏部尚书不会亲自去管理,都交给了吏部文选司郎中。四品以下的官员,文选司郎中就能做主。最多就是在名单选好以后,找尚书大人签字、盖印就可以了。一个吏部文选司的五品文官,能够决定全国大部分官员的前途,所以说,文选司郎中的权力非常大。
李其纪画像。
李其纪在京城吏部为官,却时刻不忘家乡清丰。天启六年(年)万历皇帝唱名时,李其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