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路平,灯明,吃水用手拧一拧!”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大流乡刘圈村65岁的老汉刘尽力,边说边拧开水龙头,乐呵呵地为记者接了一碗澄清的自来水,“尝尝吧!打南边丹江口水库过来的水,就一个字,甜!”
刘老汉是喝了几十年苦水的人,“俺们这曾是有名的地下水‘漏斗区’。十多年前,打井打到快米深,才能抽上来地下水。”
濮阳市是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5。全市多万农村人口曾长期依靠抽取地下水过活,经过处理后,虽符合饮用水标准,仍口感较差。当地地下水水位也快速下降,形成了华北地区的地下水“漏斗区”。
年,濮阳市委市政府经过统筹考虑,决定以清丰和南乐两县为试点,推行“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的农村供水“四化”改造。濮阳市引入河南省水投集团作为战略合作方,采用市场化运营方式,分期分批建设供水厂、泵站、管网等农村集中供水设施,以上级分配的南水北调用水作为优质地表水源,逐步置换农民长期使用的地下水。
“哗啦啦啦,哗啦啦啦……”在位于清丰县固城乡的水厂内,千里之外远道而来的清澈南水,经过过滤、沉降、消毒等一系列严格处理后,通过地下管网送到位于县城和各乡镇的水站、加压站,再送往千家万户。据水厂负责人介绍,这里日产水量最高可达10万吨。
“通过这一个水厂,我们就实现了全县城乡一体化供应南水。”据清丰县副县长弓晓飞介绍,他们和河南省水投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水务公司,统一设计、建造和运营供水设施。政府对农村居民用水价格适当补贴,保证居民可承受、企业微盈利,突出公益性和可持续性。
年底,清丰县率先完成农村供水“四化”改造。年,濮阳将这一模式向全市推广。
“截至去年底,濮阳市共投资32.3亿元,建成县级水厂5座、泵站6座、阀井多座,铺设供水管线近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供水‘四化’改造,极大解决了农村居民的吃水用水问题。”濮阳市委书记杨青玖说。
范县王楼镇是濮阳市最后完成农村供水“四化”改造的地方。来到这里的用水便民服务中心,大屏幕连着全镇的3.8万名群众,每家的用水、缴费情况实时更新。智能化预警系统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