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王钰莹通讯员王平张振蒙淄博报道
置身黄河岸边,如在江南水乡。9月23日,正值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由淄博市农业农村局、淄博市委网信办联合举办的“庆丰收迎盛会淄博乡村振兴采风”网上集中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第一站宣传采访团来到了“黄河明珠”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探寻打造农业特色产业片区聚力乡村振兴的“常家路径”。
据悉,高青县常家镇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涵盖产业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五个方面,共涉及21个项目,通过发展“稻虾、藕虾”数字立体种养、黄河畔生态智慧庄园、休闲体验区打造出农、商、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如今的常家镇,村庄内外,游人如织,或岸边赏荷垂钓,或环湖观景,怡然自得。村民有的种稻养虾,有的种藕种秋葵,还有的开民宿、农家乐。此外,常家镇现有工业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家。
高标准立体种养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品牌
“十年前,常家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子沿黄而生,多次遭黄河侵袭,产生大片盐碱地,乡亲们庄稼收成寥寥,穷根难拔。”高青县常家镇党委委员张鹏告诉记者,推进区对“稻虾、藕虾”种养基地进行高标准建设,通过土地流转,将亩盐碱涝洼地打造为高标准稻虾、藕虾种养水田。藕虾基地优质白莲藕亩产可达-斤,小龙虾亩产可达斤以上,亩均产值-元;稻虾基地水稻亩产斤,小龙虾亩产斤以上,亩均产值-0元,建成后可带动村集体年增收60万元。高青县常家镇天鹅湖村党总支书记毛新乐告诉记者,今年常家镇发展了旧村改造项目,当地藕品牌的申请也在进行中,并且计划明年申请秋葵的产业品牌。
农商旅融合发展赋能人居环境提升
常家镇片区通过流转土地,让村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就近务工增加当地群众工资性收入。农民收入提升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改善人居环境。
片区通过实施道路建设、疏通河道、绿化美化等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完善村庄服务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村庄宜居水平。同时提振客商投资信心,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张鹏说:“在进行种养基地高标准建设的同时,常家镇借助黄河畔生态智慧庄园项目,打造集游览、餐饮以及住宿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区,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
“为了常家镇9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群众的日常生活,我们对村居基础设施建设做了提升和改善,目前,推进区有4个省级美丽乡村。”张鹏说,目前,项目建设已完成80%。
稻虾、藕虾立体种养的发展模式,高效利用和传统种养技术提升相结合,极大地改善了常家镇生态环境质量。毛新乐说:“通过对村容村貌进行整理,清运垃圾吨、疏通整理河道及外运土方立方,铺设污水管道94米,修建污水池42座,并对推进区11千米的连通道路进行了修复。”
年1月,常家镇入选第一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依托片区人才资源提高“三农”信息化水平
农民收入上来了,环境亮新颜,立体种养、生态智慧庄园等农业生产智慧化、数字化的发展也提上日程。张鹏表示,目前,农民发家致富找不到方向,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能够帮助农民提高致富技能,为新兴企业带来工厂化运作模式。“今年,常家镇结合淄博‘人才金政50条’政策,已经在省、市高校举行了两次招聘,依托片区现有培训资源,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张鹏说。
下一步,常家镇将继续推广“藕虾、稻虾”数字立体种养模式,不断打造数字农业产业链,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片区和全域美丽乡村,推进乡村面貌洁序精美,镇域形象全面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由“将就”变“讲究”,彰显齐鲁样板“高青常家特色”。同时,不断推进高层次人才秋招计划,引进山东建筑大学博士工作站,引领常家镇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