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河南日报报道濮阳县的蝶变之路
TUhjnbcbe - 2024/10/26 17:09:00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z9pdqsw.html
                            

突破在即:农业大县的蝶变之路

——濮阳县以科技创新促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在以科技创新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引领下,濮阳县已走在经济规模持续扩张、质量不断提升的大道上,蓄势已久、突破在即的局面已经形成。

●濮耐股份、蔚林股份、明海光电、天顺风能(濮阳)、中建材(濮阳)光电等一批主业突出、自主创新竞争力强、行业区域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标兵”已然做大做强。

●年,全县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3%、78.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年的16.7%提升到年的71.2%。

●新能源装备制造与开发应用“全产业链”联动发展,打造河南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年预计产值突破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从有到优,培育壮大打造全省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年预计产值突破亿元。

濮阳县,从拳头产业培育到链式产业的扩张,规模突破在即。

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该县是人口大县,远离中心城市,曾是省级贫困县。也是农业、油气资源大县,曾经辉煌的中原油田及现在的中部地区最大的储气设施都在这里。该县受惠于中原油田现代化产业的洗礼、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及持续加力以工业化为引领的县域经济发展,久久为功,在省县域发展位次逐步提升,在市域内领先发展的态势已然形成。

在以科技创新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引领下,濮阳县已走在经济规模持续扩张、质量不断提升的大道上,蓄势已久、突破在即的局面已经形成。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主体力量壮大,濮耐股份、蔚林股份、明海光电、天顺风能(濮阳)、中建材(濮阳)光电等一批主业突出、自主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区域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标兵”已经做大做强;许多产业在同行业中占据竞争优势,濮耐股份的主导产品钢包底吹氩透气砖被定为国家级新产品,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已经发展成行业的领头羊;创新引领的氛围日益浓厚,企业自主创新、政府支持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升级的势头良好,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强劲。年,全县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3%、78.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年的16.7%提升到年的71.2%,从拳头产业培育到链式产业的扩张,规模突破在即。

形成良好态势的主要做法:

内生蝶变实现直道冲刺

传统产业是制造业的基本盘、压舱石,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本土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濮阳县坚持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聚力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向中高端延伸,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培育了一批具有自我发展能力、高成长性和创新能力强的本土企业,实现直道冲刺。

1.高位嫁接传统产业。依托良好的化工产业和农业基础,濮阳县推动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开展“高位嫁接”,围绕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电子电器、耐火材料、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实施“三大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新,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化工产业方面,推进市化工产业集聚区公共管廊、中试基地等项目,加快巴德富、君合化工、义利化工等项目建设,提升丙烯酸、呋喃树脂等产品供应水平;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聚力提升风电、光伏、智能家居、精密器械制造等领域关键零部件、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食品加工方面,以庆祖食品专业园区等为主阵地,打造全省重要的特色食品工业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智能车间4个、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3家、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制造业“头雁”企业1家、单项冠军产品1家。

2.培育壮大本土企业。濮阳县高度重视本土企业的发展,鼓励本土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协同攻关、增资扩产,培育壮大了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具有重要话语权的骨干企业,巨烽生物、蔚林新材料2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引导濮耐公司、蔚林化工等骨干企业境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研发基地、区域总部、全球营销网络和战略资源渠道,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超百万元纳税工业企业达到54家。

3.资本助企做大做强。濮阳县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一企一案”制订上市帮扶方案,强化对口联络、配套服务和政策支持,扎实做好上市培育辅导,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目前,濮阳县已有濮耐股份(主板)、蔚林股份(新三板)2家上市企业,中稹绿探(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凯利莱食品有限公司、濮阳训达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列入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濮耐股份,成立于年,年上市,依靠产品升级、技术创新、上下游布局、规模扩张等举措,已成为国内耐火材料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世界钢铁百强企业中的近70家提供优质产品和完善的服务,有望年入围全球三强。蔚林股份,成立于年,年在新三板挂牌,跻身橡胶促进剂产品产量全国三强,橡胶助剂硫化促进剂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6%。训达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专注花生油研发20余年,产值35亿元,年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入围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一旦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占据规模优势后,就具备了产业整合、加速规模扩张的能力。

开放招商抢跑新赛道

开放招商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引入新产业的重要途径。濮阳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按照“招龙头、引链条、强产业、聚集群”的思路,瞄准世界强、国内强、大型央企、优秀民企、行业龙头,围绕三大主导产业、五大产业集群,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13条新兴产业链,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强化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打造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1.无中生有新兴产业。新能源装备产业,以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载体,成功引进华能风电、天顺风能、远景智能风机等项目,实现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从无到有;成功招引德力西集团,并以商招商引进恒源电工、博美、同德等配套企业十余家,实现电子电器装备制造产业从零到链;成功引入全球强中国建材集团,相继落地光热光电玻璃地化隔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项目,中建材超白光热光电玻璃项目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目前,天顺风能产值20亿元,四个基地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50亿元,成为冀鲁豫地区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制造业中心。依托招引的天顺风能、中建材等龙头企业的高强度投资和集团强大的研发优势,逐步实现新能源装备制造与开发应用“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已成为河南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年预计产值突破亿元。

2.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围绕化工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产业,成功引进巴德富、朗润、浩森、中建材等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头部企业”,细化延伸丙烯酸产业链、呋喃产业链、硫化工产业链、耐火材料产业链、光伏玻璃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集群从有到优,培育壮大打造全省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年预计产值突破亿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进明海电子、亿秒电子、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依托濮阳县光电研究院技术研发能力,实现智慧城市运维设备、5G通信光纤光栅器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由弱变强,年预计产值突破20亿元。

3.布局谋划未来产业。围绕培育氢能与储能产业等未来产业,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抢先布局,绘制产业图谱,梳理产业链条,谋划未来产业项目。氢能产业方面,聚力发展“绿氢”产业,开工建设加氢一体站,积极对接氢能装备制造项目,培育形成“制储运加用”一体化产业。储能产业方面,盯紧风电、光伏企业需求,合理布局共享储能电站和空气压缩储能电站,积极招引氢燃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企业,积极推动“新能源+储能”发展。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坚持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无中生有,抓创新、强主体、育集群、拓开放、优生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努力打造具有全省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濮阳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汇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做强创新平台。濮阳县紧紧抓住国家、省优化科技资源布局重要机遇,结合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创新平台引育,全力打造多层次创新载体,建设省、市创新网络重要节点。立足新型化工基地对绿色化工新技术、新装备的迫切需要,投资1.5亿元,高标准建设濮阳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成功创建濮阳市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和濮阳市绿色化工合成及新材料中试基地,与大连理工大学彭孝军院士团队合作,签约共建精细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入驻六氟双酚A、呋喃二甲酸两个中试项目。目前,濮阳县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濮阳县高标准建设的公共创新平台和企业建设的中试平台连为一体,既能为中小企业服务,也能为像中科院这样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提供从实验室研究到中试生产、再到产业化的一体化服务。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同时,也引进了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

2.培育创新主体。濮阳县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的创新型企业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定期开展科技型企业“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分层分档、动态建立科技创新企业培育清单,“小变中,中育高”梯次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目前,濮阳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创新引领型龙头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一支成长有序、梯次推进、生态良好的科技型企业队伍初步形成。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创新主体是企业、特别是具有实力的企业,濮耐、蔚林等龙头企业把创新视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法宝,为留住创新高层次人才,让其收入与专利发明、新产品销售收入、论文发表多层挂钩,形成干事创业与自身收入深度挂钩的创新生态。

3.集聚创新人才。濮阳县坚持人才强县,把汇聚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持续推进高学历人才引进工作,完善“全职+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创新开展高技能人才评定发证工作,人才效应不断显现。濮阳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引进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等4个科研创新团队,组建了微化工联合实验室等5个联合实验室,柔性引进科研高层次人才90余人,实现了应用研究“从1到”的跨越,打通了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4.厚植创新生态。濮阳县成立了科技创新委员会,提出在构建创新生态上再发力,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全民素养,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在完善制度保障上再提升,强化金融财政赋能,推行“揭榜挂帅”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制度链“五链”耦合,营造“政产学研金”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促进大中小企业联合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科研仪器、实验设施等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濮阳县浩森生物积极与郑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建设科研平台,实现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形成“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濮阳”新的合作模式,“科创飞地”雏形显现。

政府有为打造产业生态

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濮阳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和谐共振。

1.优化营商环境更加有为。濮阳县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推进。围绕营造最优的营商环境,聚焦完善机制,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和优化服务的“加法”。“一企一策”开展供需服务,做好原辅材料运输、要素供应,确保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下,企业正常生产、项目正常建设、商贸正常经营、物流正常配送。着力破解企业融资、土地、环保容量、遗留问题等发展瓶颈,积极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盘活低效用地。推出“一件事”政务服务,力践“最多跑一次”。去年投产的中建材(濮阳)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当年实现满产,上缴税收万元,利润多万元。今年企业面临着燃气价格飞涨的局面,企业感到压力,政府急企业所急,多方协调把企业用气价格下调,让企业感受到贴心的帮扶。

2.主导产业聚焦更加有力。濮阳县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着力打造丙烯酸、呋喃、非金属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实现从原材料到产品,再到终端消费品的转型升级,努力进入产业链中高端、成为关键环。濮阳县加快新材料产业一体化、循环化发展,建成投产的浩森生物质呋喃产业园,成为全球最大的糠醇生产基地,不仅实现自身内循环,还可为瑞森新材料石油树脂等项目提供热源和氢气。此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决摒弃“剜到筐里就是菜”的急功近利思想,注重聚焦主导产业,从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方面提高招商引资门槛,促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3.坚持“项目为王”更加有法。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离开项目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濮阳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滚动开展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三个一批”活动,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全方位服务,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扎实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濮阳县纳入河南全省前六期“三个一批”项目达到86个、总投资.8亿元,其中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2个,占比72.1%。引入的项目都有较清晰的产业方向,集中在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等领域。

4.强化资金保障更加有效。濮阳县与中原再担保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资金池托管协议,成为豫北第一家县域“千企万户”专项支持项目。出台《全面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五年攻坚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企业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业务培训活动。稳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组织辖区内银行机构深入企业一线走访,指派专职“金融顾问”,帮扶企业解决金融难题。

5.夯实人才支撑更加有保障。濮阳县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施“助企强技”“名师助企、校企合作”“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专项行动。依托人力资源公司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返乡创业产业园和实训技能培训园,实现人力资源公司、培训院校、用工企业三方联动,创新“人力资源公司+行政职能部门+培训院校”的技能提升模式,加快劳务输出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实施“中高层次人才回引计划”,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引进、人才激励政策,完善配套措施,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随着劳务大县、人力资源大县口碑的传送,又为招引更好、更优质项目创造了条件。

张进才赵振杰王中亚任秀萍

《河南日报》(年09月28日第08版)

原标题:《《河南日报》报道濮阳县的蝶变之路》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日报报道濮阳县的蝶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