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地方文化姜爱国书)
咱老家在哪里?村名咋来的?有多少姓氏?出过多少名人?有啥传说故事?一切尽在《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姜爱国书)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城东办事处东窦堤村
东窦堤村,位于濮阳县城东3公里处。东去百米便是贺村,南与龙堤隔墙相邻,西与西豆堤村毗邻,北临红旗路。
(东窦堤村街道)
东窦堤原名同文房,后于明初永乐年间窦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入,原住户夏氏人丁不旺,窦氏一脉繁衍兴盛,慢慢村名便演变为窦堤,因后来一脉居民移居村西,成为两个村,西庄为西窦堤,为便于区分原村称东窦堤。
东窦堤村现有人口人,耕地亩,全为汉族。明永乐年间,窦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入,人丁兴旺,是村中望族,至今已有人,年前赵氏自赵堤因姻亲关系落户东窦堤,约人,原居夏姓现有人口7人,陈氏解放后由子岸西掘地村,因姻亲关系迁居该村,现有人口78人,李氏解放后迁入,现有人口13人,鲁氏自鲁五星村因姻亲关系迁居此村,现有人口17人,刘氏解放后自城关镇陈拐村迁居该村(跟外祖父过)现有1人。
民国时濮阳县分十个区,东窦堤村归一区管辖;东窦堤村解放后归小集乡管辖;年划归清河头人民公社;年划归城关镇人民公社;年划归清河头人民公社;年划归城关镇;年1月归濮阳县产业聚集区代管。
东窦堤村过去为典型的小农经济,村民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生活极为贫困,解放后村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直到人民公社,日子有了较大改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的思想大解放,生产结构大转变,率先搞运输,经商、办企业。目前千万资产以上的规模企业就有四五个,养鸡户、养羊户、种植菌菇户村内处处都是,村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住房统一规划,成为我县典型的新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小汽车,全村已进入小康的生活,年12月获得“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东窦堤村全国文明村荣誉证书)
自建村以来,历来重视教育,但是解放前由于经济落后,有文化的人不多。解放后,村中有民办小学,年与西窦堤、龙堤合办三村联校,后来联校取消,村中学生到附近王村小学就读。20世纪90年代,与西窦堤、龙堤各办南环小学,现在村中大学生比比皆是。
村内有卫生室,村民小病不出村,参合率达%。
(村办小学旧址)
东窦堤唐墓群
东窦堤唐墓群位于县城东东窦堤村南金堤河中,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金堤河清淤时发现,共两区。Ⅰ区墓葬22座,年7月28日发掘7座,均为砖墓,有方形和长方形,由墓门、甬道组成。出土器物主要有:红陶罐、灰陶罐、瓷碗、焦斗等,其中一座墓葬出土陶制墓志铭一合,为毛笔书写,字迹不清,其中有一句:“自此靠终天宝,□□庚寅之戴九月……柩合葬于县西……”Ⅱ区位于Ⅰ区东米处能看到的有7座,由于清淤工程较紧,没能调查清楚便放水,现两墓地区均淹没河中。
窦王朝,清雍正庠生。
窦攀龙,清乾隆庠生。
窦宏功,清嘉庆庠生。
窦思舜,清光绪太学生。
窦懋修(—),清光绪21年太学生。
窦振记(出生的时间不详,清同治五年即年去世),清宣统贡生。
窦振纲(—),清宣统贡生,医精于外科,远近求治施舍良药不受谢仪,凡有疮症,经其医治无不着手即愈,济世活人,乡里称颂不忘。
窦振伦(—),清监生。
窦世芳,年生,曾任王称堌公社革委会主任。
窦汉支(—),中共*员,年参加革命工作,参加淮海战役,获得解放勋章一枚,淮海战役纪念章一枚,荣立一等功两次。年任贵州省桐梓县武装部长,年因公牺牲。革命烈士。
(窦汉支所获勋章)
窦世允(—),中师文化程度,濮阳县人民法院正科级审判员。年3月19日获国家最高法院颁发荣誉证书。
窦世先,年生,年参加工作,退休前先后任中国功能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支部书记、职技科科长。
窦济支,年生,历任濮阳县法院庭长、办公室主任、审判委员会*组成员、副院长等。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两庭”建设先进工作者,并载入《中华劳模大典》。
赵焕普,年生,*员,现在安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总投资万元煤炭检测仪,年产值万元,年创税万元,带劳动力80人。
窦盼英,年生,曾任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数学系教援,多次受到省、市国家各级表彰。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
赵宗林,年生,*员,曾任濮阳市开发区地税局管理科科长。
赵治培,年生,*员,曾任清丰县科技局局长。
赵焕雷,年生,中共*员,濮阳市科达路桥养护有限公司总投资0万元,年产值万元,利税万元,带劳动力60人。
窦传营,经营濮阳市世纪龙城家居门窗有限公司,已拥有六千多万资金的有名企业。
窦发亮,年生,企业家,拥有慷达水饺加工厂,经营得当,质量过关,目前已成为拥有资金上千万多的企业。
“豆”“皮”(窦裴)不分的故事
据传明朝初年,因濮阳一带天灾人祸,连年战乱,人口促减,仅存七姓,丁不逾千。
俗语说的好,穷家难舍,人们都不愿意千里迢迢移民,故明朝*府便规定了很多强制措施,其中有一条是,同姓亲兄弟不得迁入同一地区,以防结伴逃跑。当时,山西洪洞县的裴氏有兄弟两人(有的说是豆氏兄弟二人),均被选为移民,弟兄二人为了能迁居同一个地区,经商议决定兄弟二人老大仍姓裴,老二改姓窦,这样他们同时迁居濮阳后,一在裴西屯居住,一在东豆堤居住,一个姓裴,一个姓窦,相距仅有一二里路。祖坟墓地也都埋在一处,一向南,一个向北,表示仍为一家人,决定窦氏,裴氏不能通婚,故后人称“豆,皮”不分家,实则“窦,裴”本为一家人。(故事整理、撰写:王丁成、窦培支)
东窦堤玩“石人”
每年农历正月十七,十八、十九东窦堤有玩石人的习俗。据传,玩石人原为温庄村的事,后来温庄村的人请不来,便不在玩了。东窦堤村有人想玩,便去请教温庄村的人。
这是60年前的事了,温庄村的人说有孔、杨、孙三位大仙,按照一定的方式到五股路,在农历正月17、18、19日去请,便可附身耍武术。
东窦堤村的人按照人家教的方法,那三天先写好三位大仙的牌位,由村民(老虎属相除外)用手帕蒙住眼,捆绑手,头上丢上一把土,由人拥着到五股路上(扮者成为下体人)摆上贡品,下体人跪下,领头人祷告说:“大仙爷,玩耍玩耍吧。”然后猛一击锣,如果下体人躺在了地上便是附体了,人们便用扎好的椅子把他抬回村里,一个领头人用燃着的香在下体人前面领着,下体人便在地上预备好的器械上,拿起一物,耍了起来……….
六十多年了,年年如此演耍,在濮阳周围广为流传,此事虽说是迷信,但相传这么久,确有锻炼身体和娱乐观众的作用。(故事整理、撰写:王丁成)
慷达公司
在年奥运精神鼓舞下,龙都濮阳有一位年轻人,与时俱进,时代成就英雄的思想在他的心理像长龙一样翻腾,把握时代脉搏,紧抓发展的理念,在他的脑海里已成为迈向事业成功的定式,跟着行动走,感觉自然来,是他的行动指南。
他就是今天的慷达总经理窦发亮,在年利民水饺厂的发展已遇到瓶颈,产能严重不足,厂区空间拥挤,设备明显落后,工厂的发展已处于停滞踏步状态。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时行业已明显处于竞争态势,而再行扩大发展,谈何容易。资金短缺,人员不匹配,社会关系不足等等短板摆在面前,这对于窦总来说,实属考验,抉择,博弈的时刻。
通过窦总的再三思虑,同姐姐多次探讨,最后决定走现代化公司发展模式。创合作共赢的股份制企业。于是同几位亲朋好友联手合作,他们分别是,付颜领、窦明俊、窦明昌、窦浩胜。
合作人确定后,公司于年成立,公司名称为“濮阳县慷达食品有限公司”,由于多方面的需求,年更名为“河南省慷达食品有限公司”。
全国文明村走出个远近闻名的画鱼人——窦支秀
濮阳县城红旗路东段,有一个全国文明村,它的名字叫东窦堤村。在东窦堤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画鱼人,他的名字叫窦支秀,又名文秀,天保,年出生。年进修于中国函授大学国画专业,擅长工笔画鱼。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展或获奖。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有关部门和知名人士收藏。
窦支秀是个农民,有许多人曾经和他开玩笑:支秀,画工笔鱼,你画不成!但是,窦支秀不信这个邪,他除了自己刻苦自学,还多次到北京、河北向老师、名家请教学习。年,窦支秀到北京向清华大学美术教授刘选让、中国国画院邢成爱教授学习,年,窦支秀又到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工作室向李金峰学习,年,窦支秀到河北省路雨年画廊向我国工笔鱼大师路雨年学习。
如今,窦支秀已经是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濮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濮阳县美术家协会理事、濮阳县书画研究会会员、河南省翰墨书画院特聘院士、中国艺术家研究会理事,成了濮阳市著名的工笔鱼画家。
(窦支秀工笔鱼)
厚重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