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普,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高堡村人,原清丰县高堡乡中心小学校长。三十多年来,高林普无怨无悔地护理带病卧床的父亲、照顾偏瘫的妻子、服侍年迈的母亲、看护精神有障碍的弟弟。如今74岁高龄的他依旧悉心照料着岁母亲,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孝子”之歌。高林普也相继荣获“濮阳市道德模范”“河南省十大孝贤”“河南好人”等荣誉称号,入选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类候选人名单。
以亲为范,亲身以践
“我的父母就是我的榜样,也是我的人生的第一个老师。”高林普说,从小看到只要村里人有困难来找父亲帮忙,父亲从没有拒绝过;有时还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拿钱去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所以父亲在村里的名声很好,父亲的德高望重也源于他的乐于助人。遇到时节不好的时候,常有逃荒的老老少少沿着国道来到村里,虽然自家的条件也不富裕,可高林普的母亲只要看到逃荒的村民就会他们些吃的、用的,总是倾囊相助,从不吝啬。父母的善行和一举一动也牢牢记在了高林普的心里,在他的心中点亮了明灯。
高林普的弟弟因为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病情发作反复无常,一发起病来就乱跑。高林普说起多次寻找弟弟的经历,流下泪来:“如果找不回弟弟,我会觉得心中有愧啊,照顾好弟弟,才能安父母的心。”有一次,弟弟发病跑出了家门,高林普骑着自行车自己一个人找了三个月,路途条件艰苦,只能走哪住哪。期间他住过桥洞、草屋、马路边,一路张贴寻人启事,所幸最后弟弟无事,平安回家。高林普知道父母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弟弟,为了替父母分忧,作为哥哥的高林普一人担起照看弟弟的重任,两次为弟弟盖房修屋,帮他成家。
孝亲为先,以爱相传
高林普的父亲年轻时干活太拼,导致身体患有多种疾病。气管炎、肺气肿、股骨头骨折,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经常输液治疗,常常是三天的时间里两天都要输液。母亲虽然身体没大病,但年轻时为六个孩子操劳,上了年纪身体难免要弱些。从那时起,高林普就开始了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双亲,期间为父亲端屎端尿、为父亲擦身。年,高林普的妻子突发脑出血造成了偏瘫。三个人的照顾任务都落在了高林普一个人身上,可他从无怨言。也有分身乏术、力不从心的时候,可他总是一笑而过说,“能陪在亲人的身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年,高林普的父亲病情加重。在进一步治疗和高林普的精心照顾下,父亲活到98岁高龄离世。年,与病魔斗争8年后,妻子也因全身器官衰竭离开了高林普。
父亲和妻子相继离世,高林普对能够陪在母亲身边更加珍惜。每晚,高林普都会给母亲洗脚,让她舒舒服服睡个好觉。平日,母亲喜欢吃什么,高林普就做什么。每次吃饭,高林普都是先喂母亲吃完,自己再吃。母亲胃口不好时,高林普都要先逗母亲开心,连哄带骗让母亲吃饭,就像小时候母亲哄自己吃饭一样。高林普说:“老人、病人、小孩,只能由真心的人照料,只有真心的人才能感受到他们的心理变化,更贴心地去照顾他们。母亲的卧室,也是我们全家的餐厅、会客室。别的人家嫌老人不干净,安排老人都是住在偏房,可我们家不是,我母亲上了桌全家才开饭,母亲不吃第一口,家里的小辈都不动筷子,这就是我们家的家规。”在高林普的精心照料下,母亲今年已有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身体康健。
孝义两全,情满人间
高林普自从年毕业后,进入小学学校当老师,坚守教师岗位四十一年。四十余年的时间,高林普帮助过不计其数的学生。只要看到家庭条件困苦的学生就会送衣送物,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他就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学生完成学业,改变了这些贫困学生的命运。
对待工作他兢兢业业,对待学生他尽职尽责,对待父母他事必躬亲、关怀备至。一个人,能做好一件事已是不易,可高林普事事上心,处处用心,用自己的亲身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义两相全,诠释了新时代的“孝”!
(实习记者王洋)
原标题:《高林普:以爱坚守三十载,用孝照耀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