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图书馆
全民阅读书香东平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是共产*人才拥有的革命浪漫主义,更是无产阶级才具备的“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理想信念。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漫漫求索,一百年卓越辉煌,是中国共产*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
时光终会走过,历史却不会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曾经,都将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记忆中。《郑忠民战斗日记》就是一位历经峥嵘岁月的先辈,在和平年代里,用平凡的语言讲述着东平人民英勇的抗战征程。
年,郑忠民同志的后人出于信任,将回忆录口述稿整理工作交给了东平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于是在年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之际,东平县图书馆特别推出“献礼建*周年”专栏,希望能将以郑忠民同志为代表的东平人抗战故事讲给更多人,籍此让大家更加珍惜当下这幸福富足的美好生活。《郑忠民战斗日记》全文共六万余字,根据回忆录口述稿整理,略有删改,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人物简介
郑忠民,年1月27日生,东平县老湖镇北仓村人。年至年就读于本村私塾学校,后在家务农、捕鱼。年7月5日在东平戴庙参加八路*,在一一医院第一所看护班工作。年11月由王世彪、平德胜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年1月至11月随解放*第十七*五十师南下至贵州省贵阳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粉碎日寇大扫荡、出击陇海、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鄄城战役、攻打聊城、出击豫皖苏、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大西南战役等诸多战役战斗。年至年8月就读于上海第二*医大学药学系。年9月至年5月在昆明*区卫生部工作。参加革命后,历任看护员、调剂员、冀鲁豫*区卫生处司药长、股长、科长、昆明*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正师职)等职。曾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年6月离职休养,年2月11医院,享年73岁。
郑忠民入*志愿书
郑忠民战斗日记手稿
(现存于东平县图书馆)
第二章我在抗日战争中的经遇
第十二节 节约粮食 救济灾民 共渡难关
年春节,我们在侯庄。这时的所长梅岑,河南信阳人,当年开了小差。指导员武健民山西人,医生张仁俊,管理员刘文进,司药张振邦河北人,看护长范国治。我的班长白春生,副班长贾启如。贾在侯庄和张修道一同开小差回家去的。这是因为环境艰苦,一部分人经不住艰苦的考验离开了*队。本质不好的跑到敌人那里当汉奸;有的跑回家去为民,并不做坏事,这部分人应说还是好人。 在侯庄,我们班住在房东东屋里,冲着门搭的地铺,全班十多人睡在一起,一天夜里下大雪,雪从门缝里飞溅到我们的被子上。
近年河北、鲁北大旱,南宫、临清地区的灾情严重。加上日寇汉奸伪*的袭扰,民不聊生、土地荒芜。春天大批的灾民由北向南涌来,越过干涸的*河直达陇海铁路。大量的落脚于濮范观地区。我们驻村,村村驻有灾民,每到吃饭时刻讨乞者成群结队奔跑着,挨家挨户地讨饭。各家打发讨饭都也只有给核桃大的一口干粮或舀给半碗稀粥。在青*不接的季节,村民们难以将讨饭者管饱。常有人饿死。灾民们迫不得已卖儿卖女了。也有妻子为了公婆和丈夫的性命征得家人的同意,将自己换些粮食顾住家人的性命。十七八的大姑娘换十几斤粮食,也有一个小孩换几个窝窝头就给了人家。
灾区的富户人家用大车拉来了绫罗绸缎、棉麻丝毛的衣裳被褥、桌椅板凳、条几柜厨、犁耙,凡能拉出来的东西都拉出来的,物品都拉出来换粮食了。真是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 上级号召我们勒紧裤带,咬紧牙关,克服困难。每人每月节约小米五斤救济灾民。我们每日两餐饭,早餐是加有野菜或谷子的米粥和一个窝窝头,定量。下午小米干饭或菜窝窝头可以吃饱。由于周围挨饿的人多,我也并未感觉有什么苦。
我们一个月一元五角钱的津贴不发或缓发,吸烟的同志发二两烟丝,洗衣脸毛巾没有了改发土布一市尺,火柴没有了,每个班(部门)火镰击石取火,煤油没有了点菜油,菜油没有了摸黑。在艰苦的形势下,总会有那么几个人离开革命队伍的。前边说的梅、贾、张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走的。
在这大灾年的春天,*区*治部画家张富忱住院,他作画,画农民喜爱的鸳鸯、胖娃娃抱鲤鱼、对腚桃、出水莲花等义卖。将卖画的钱捐给灾民。冀鲁豫行署新民主剧社说唱艺人沈冠英住院常在街头自拉自唱自编的河南坠子活跃*民生活,鼓励*民战胜困难,颇为大家喜爱和欢迎。 年10月初,高粱砍了、豆子割了。豆叶还堆在地里,青纱帐落了。日本*子又来扫荡了。这时我们住范县西部郑楼。一天清晨,北边突然传来枪声,我掂起药包,就往外跑,跑到南边金堤上向北望去,各村的人都向南跑来。张仁俊医生叫我把药埋在大堤上,我舍不得,我带着它度过了躲避敌人的一天。
天时已经到下午,我们向马陵道口走去,到第二医疗组去找饭吃。二医疗组的同志们处于备战状态中,我们吃完饭太阳已到树梢。我们在议论纷纷中走向村东头的*河金堤。向那里去?举棋不定,徘徊观望,看到正西偏一个村子里,有人跑了出来,继看到日本*子出村了。霎时间机关枪射来,我们像滚一样地跑下大堤。在通向白衣阁的大路上疾走,敌人跨过大堤尾随我们而来,我们离开道路向东北方向走去。文质彬彬、体质虚弱的武健民指导员气喘吁吁跑的相当吃力,跟不上大家,他说跑不动了,要钻到豆叶堆里躲起来,我们那能丢下指导员而去,就由两人轮流驾着他向远离敌人的方向走去。
夜幕降临,不了解敌情,惘然试探,向北走去。在月黑头的夜里从村头经过,脱去鞋子赤脚过,减低声音。一直走了半夜也不知那里安全,走到观城中部离敌人据点不远的一个村庄住下。
在日寇扫荡中,我们经一天的周旋逃离了包围圈。我们也遭到了一次机枪射击和几次枪声,再加上一气跑了18小时,全体工休人员安全无恙。
敌人扫荡过后,我们转移到清丰与观城交界靠近日伪据点的一些村庄。这是对敌斗争的经验,住到敌人控制的范围内如能住日寇的“爱护村”就更安全了。因为敌人的爱护村的老百姓的心多数是抗日的,拥护八路*的。至于少数坏人在群众监督之下如有不轨,会有人向抗日*府检举得到惩治,他人不再敢通敌的。
第十三节 “革命虫”的繁盛
年的冬天是根据地被日寇蚕食的最小时期,也是灾荒造成敌人封锁的物资最困难的年月,也是日伪*扰挠、猖狂的时期。环境紧张生活残酷,为了应付敌人的袭击,医院也向战斗部队一样只发一件棉大衣,不发棉被。便于敌人袭来时立即逃离,这年冬季很少脱衣睡觉,身上生的虱子滚蛋,顺衣缝不知排了多少行,将手伸到内衣里,就可抓出虱子来,脱下衬衣用火烤,烤的虱子克帕克帕响,将衬衣用热水烫,白糊糊一片,看到听到此情此景使人打寒颤。
我们是农民出身的,穿着农民式的衣着的抗日*人,住在农村,时刻和农民在一起,卫生条件差,个把月才换一次衣,几个月不洗一回澡,大家睡在一起,一个有虱子互相传播,大家都生,这就是“革命虫”繁盛时期的主因。
第十四节 抗战形势好转 挖地道未成
年春节是在范县中部金堤之里的一个村庄过的。春节期间张仁俊医生组织工作人员排演话剧《血泪仇》,叫我扮演狗娃爷,我在幕后提词下,结结巴巴地演了下来。 春天,又转移到郑楼,我们药房住在郑大为老先生家西屋里,这时改为直属休养第一所,所长张仁俊,*指赵文怀、副*指杨文质,管理员刘文进,医生李进,我当调剂员。
抗战形势趋于好转,日寇嚣张气焰有所收敛。有的说日*主力调往太平洋战场,有的说华北战场上新兵多。我*主动攻击日伪*据点的战斗报道多了,战绩也大了。
我们休养所还是积极准备应付敌人扫荡。春天有消息传来,日寇要扫荡了。我们夜间躲到田野麦地里去睡,以防被敌人包围在村庄之内。这时华中部队一位团长经过冀鲁豫*区来休养所休息几日,带有警卫员和乘马,在这种情况下,他感到没有武装保护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有其危险;他认为我们能将伤员隐蔽治疗好,这种工作真是艰苦呀!他不适应这种环境,住了三四天他就出院走了。 春天,我们在郑楼挖地道,利用地道和日寇进行战斗,经验是从冀中区传来的。冀中区***民一起挖,村村相连,家家相通形成的地道,在对日寇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战斗胜利。在郑楼只我们一家挖,在附近的村庄也没有听说有那家挖。
地道是这样挖的:在一所只有院墙没有房屋的院子里,像掏井一样地垂直挖下去,挖一丈多深,再和地面平行向村外方向挖,挖成巷道,挖下的土用拴上绳子的筐向外拖,再用滑车吊上来。巷道里燃着蜡烛照明,燃烧的烟吸到我们气管里,咳出漆黑的痰,巷道小,作业面窄,进度慢,看其形势难以挖出什么名堂,也就停止了,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第十五节 由休养所调到材料科 参加共产*
年5月,冀鲁豫*区卫生部调我到材料科工作,这时休养所正在培养我为发展*员对象,并将这个情况介绍到了新的单位。 我到材料科分配在保管股工作。这时保管股住道口王海。由王世彪司药员负责,股里有岳华、安成业(安建华)、王振山、高崇岱(高岱)、郑克明等。
保管股的任务:收——采购来的药材交保管股保管;发——发往*区直属队各单位,也向*分区的单位发,特殊情况时也向太行山、延安支援。
材料科还有生产股,生产脱脂棉,脱脂纱布,肥皂(定名:新华肥皂);生产以中药为原料的陈皮酊、龙胆酊、当归片、健胃片,也生产清凉油、行*丹、人丹,到后来生产针剂了。采购是商人根据我们开列的单子到济南、到临清、到大名、到泰安敌占城市买来转卖给我们。还有培训基层药工人员的任务。我没有参加药训班学习,但也参加了一段时间的业余学。由杨贲股长上药理学,技师万克上英语。也讲点拉丁文。因日寇扫荡,没有上几课就终结了。 我到材料科时干部有:科长张华、生产股长杨贲、司药胡明义、赵国卿,韩宗魁,调剂员李尚志、刘广义,以后增刘守智、刘树领、白云山峰等。生产的有刘汉清、马保基,会计张俊芝等。
夏未秋初保管股搬到岳亭和卫生部驻到一个村一个伙食单位。 范县道口一带高粱晒红米时,发生了蝗虫。蝗虫飞来遮天盖日,密密麻麻的降落在高粱稞上,一会儿就将叶子吃光。这时,***民齐动员,全员出动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到高粱地里捕捉,露水干了蝗虫就飞了就不好捉了。一个早晨一个人可捉十多斤,挖深坑埋掉或用火烧之;傍晚时在空旷地里放火蝗虫扑向火里自取死亡。这时,中共中央平原分局书记*敬在卫生部养病,他的夫人冀鲁豫日报总编辑范谨和大家一起到道口南洼捕捉蝗虫。 秋后,青纱帐落了,日寇扫荡的季节到了。我们将药箱子分散存放在老百姓家中。敌人真的要来了,科长张华带领王世彪、平德胜(平辛)、郑忠民等在夜间用独轮车将药箱子推到道口东洼里挖深坑埋了起来。 从道口转移到观城东北宋王店(现属莘县)我们用当地出产的梨生产梨膏糖,用于润肺止咳。我们取名为“咳富劳赛”,生产麦芽糖和鱼肝油搅拌在一起即为麦精鱼肝油;生产针剂用的安瓿是各医疗单位有意将颈留长一点交来的,并给少量的劳务费。 在宋王店,一天早晨听到西北邻村传来清脆的枪声,我意识到敌人来了。我迅速地将我负责的门诊用药的小药箱,在住的院子里,挖坑埋起来。枪声在催促,我不能不埋好跑掉,壮起胆,沉住气,快挖埋好,做好伪装,才拼命的向村处逃去。 在日寇这次扫荡之前,材料科的王振华、左秉生、左秉兰、刘广义疏散到清丰境内敌人据点附近的村庄,一天拂晓,伪*突然袭来,捕捉他们。王振华发现的早,身强力壮,干脆麻利地翻墙逃到芦苇塘里隐蔽起来,幸免被敌人抓去。刘广义、左秉生、左秉兰兄妹,被敌人俘去,至今也不知后果如何。 参加共产*:年11月30日,中共冀鲁豫*区卫生部总支批准我为中共正式*员,没有后补期。在我的入*自愿书上签名的是总支书记卫祖武,郑尚谦(郑是我的老指导员,在总支职务我不知)入*介绍人王世彪、平德胜。入*自愿书是王世彪代填的。这份抗日战争时期油印的《入*志愿书》我还保存着。这是我在抗日战争中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件文物了。它随着我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度过了四年的解放战争。我带着在战场上行程两万里。可说是件珍贵的文物,将交给子孙们保存下去,以激励他们“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第十六节 宗堂来传信 伯父叫我回家探亲
年12月下旬的一天,宗堂哥从范县田柳寺,冀鲁豫*区第二*分区卫生教导队来到我住的观城东北宋王店。传达伯父和全家对我的要求,叫我回家看看。我去田柳寺看望了伯父。我答应请假,准假后自行回家。请伯父先回家。我从田柳寺回到宋王店,当即向张科长请假,准许了。 年1月3日,我独自一人从宋王店朝东方我的家乡走去,距家一百多里,经过什么村庄走那条道路一无所知,只是按方位东去,第二天的下午就到了土山。我在土山等候到夕阳西斜时,穿过四年半以前用船逮鱼的地方——东平湖,现在干涸了。到了天黑之后回到了我的家。 我的回来,既安定了家人对我的生存得以明了,我又向家人说明我不能回来的原因。国难当头,好男儿要为国尽忠,尽忠不能尽孝,忠孝不能双全。为了抗战,要时时做好工作,战争至上,胜利至上。伯父几年来多次来部队看我,我都未向上级请假。 东平湖什么时候形成,什么时候干涸过,我没有听人讲过。但听说过大安山北边刘家楼附近在老年间有座城市。大概由于地理的变化那座城市天塌地陷的泯灭了。有人说那一带还经常闹*哩。形成现在的干涸,是蒋介石下令由国民**队为阻止日本*队南侵,于年在郑州花园口决堤*河改道而致东平湖干涸的。干涸的东平湖种上了庄稼,各村庄里到处堆满了秫秸,到处是地窖埋藏着水萝卜,这种丰收景象是少有的。 年景的丰收成为日伪人员搜刮民财的大好时机,今天来个条子要粮,明天来人催款;今天要夫,明天要差,敌占区的农民不知一年要负担多少钱和粮,不知要出多少夫,真可谓民不聊生呀!
我的家乡——北仓村,地处抗日根据地和敌占区的结合部,抗日*府人员、八路*的同志经常路过这里,东去泰西,西去鲁西的必经之路。我们村从日寇年8月17日占领东平城继而侵占四乡,至今还没有一人投靠日寇当汉奸,没有一个人死心塌地的为日伪办事。 年的春节,我是在家中过的。家乡虽然是丰收年,但因我家中缺少劳动力,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女的多,男的少。无力种地,收获的粮食不多,家中手头还是拮据的。春节前几天,伯父到昆山县抗日民主*府申请优待抗日*人家属救济粮,给了三百斤,才免于春节断炊之苦。 我有四个春节没有在家过了。家中无钱买肉,全家人吃了一顿素饺子,算是过一个高高兴兴的团圆年。这是我参加八路*后的第一次回家。参*后住地距家八里(土山),廿里(邢家庄)卅—五十里(戴庙附近的大赵家,聂那里、赵家庄、杨家庄、王常庄、沈屯和王坝等村)一百余里(范县、观城等地)。四年半没有回家,伯父四次来部队看我。每次都叫我回家看看。我都未答应。家人说伯父说假话骗他们,也有人言传我“光荣”了,不然为什么距家不远,家中又有年迈的祖母、寡母和妻子而不回来看看呢? 这次伯父下决心将我叫回来的,叫家人看看我,叫乡亲们看看我,我还在人间。
附:★伯父四次看我的时间地点★ 年12月底东平湖里土山 年春天戴庙西北杨庄 年冬范县侯庄 年冬范县郑楼 年12月范县田柳寺,没有到我在的单位。
第十七节 参*五年当干部 勤勤恳恳干工作
春天,材料科从宋王店搬回濮县白衣阁北边的同庄,同庄是近两年常住的地方,社会情况熟悉,人情和谐,工作便利。
年6月,冀鲁豫*区卫生部任命我为材料科司药。在我参*后的五年里,我当过勤务员、看护员、调剂员,三下看护班,两次当调剂,都是“战士”级的工作和待遇,每月津贴费1.50元,加上技术津贴费1.50元,一个月共3元。这个待遇是从42年开始的,其中有几个月经济困难而不发。这就是抗战时期八路*的技术兵的待遇。为了国家不被日寇灭亡,为了祖国人民不当亡国奴,八路*的战士甘愿洒鲜血、抛头颅。众多的英勇牺牲的烈士,不正是这样做的吗!当八路*既不是为了做官又不是为发财,就是为的打日本。
第十八节 日本投降胜利 兴高采烈奔前方
年8月15日拂晓,我们在梦中被叫了起来,向我们传达日本投降了,抗战胜利了。这是特大的喜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胜利了!这是振奋人心震撼全球的消息。我们欢喜雀跃、欣喜若狂。 同时宣布,*区卫医院,开赴前线接收我*攻击敌伪据点的伤员。医院材料股由材料科组织。材料科安排由保管股担任,由王世彪股长带领,有司药郑忠民、调剂员侯明泰、葛慎真、王振英组成。 我们马不停蹄的准备带往前方的药材,顾不得洗漱,也没有到伙房吃饭,将药材装好箱,一切准备停当,当地*府准备的牛车也来了,我们每人拿了几个馒头就出发了。途经清丰境内时,从各路来的上前线的各行各业人没汇集在一条路上,浩浩荡荡的大*向西南方向开进。在这些人流中,有*事领导机关,后勤保障人员,有地方支前机关,有医院,有运送给养弹药和抬担架的民工。 临时医院的人员从多个单位调集,来到濮阳东关天主堂内。人员到齐后,院长戴正启、医务主任宋滪,召开各种会议,建立*团组织,明确各部门职责,熟悉人事。组织就绪,向封丘方向开进,在滑县东南高平集展开工作,接收的第一批伤员是我*攻打封丘的伤员。
医院里有个别伤员居功骄傲,打仗有功,蛮横无理,不守院规,打骂医护人员。*区*治为整饰*纪,压制邪气,抓住典型进行教育,将一名带头闹事的轻伤员逮捕给予*纪惩处,印制布告,广贴病房,以儆效尤,之后,医院秩序大为好转。
封丘战斗之后,材料股的人员相继调走,最后只留我一人在医院院部工作。由高平转移到濮阳西南中赵,接收攻打滑县守敌的我*伤员。 九月上旬,我*攻打滑县县城,守敌头子吴兰田为我*叛徒,决心与人民为敌到底负隅顽抗。我*经地道作业用炸药将城墙炸开攻克该城。吴兰田被我*击伤带数人漏网潜逃。由于敌人顽抗,我*遭致重大伤亡。伤员一批批送来医院,将中赵这个大村子住满了。 在中赵,医疗所在给伤员的治疗中,敷料浪费较多,这时一部分医护人员在抗战胜利后滋生了不须在艰苦奋斗的思想。对“节约每个铜板支援战争”的思想淡薄了。戴院长带我随治疗组在病房观察对敷料的使用情况。我发现任意丢弃,可少用而不少用,可收回洗了再用而一埋了之,孰不知抗战胜利了,战争还将长期进行,物资也不会马上丰富起来。 我跟随医疗组察看换药时,看护员误认为我是照顾伤员的民工,一会叫我找这找那,一会儿又叫我抬腿驾胳膊,还夸我怪内行里。一位认识我的医生来后,那位看护员还怪不好意思的。 十月,晋冀鲁豫野战*发起“邯郸战役”。我们医院转移到清丰县孟轲,接收“邯郸战役”的伤员。 秋未,我*后方人员脱去抗日战争中穿的农民式的衣裳,换上了我*灰色土布制服。排以上干部是吊兜的上衣西式裤,就是中山服。和国民*“中央*”的服装一样的式样,只不过他们是“洋”布料而我*是土布料,*帽是折叠墙的软帽,缀上青天白日帽徽,左上臂缀带[八路]或[十八集团*]、[18GA],左胸上部带上写有姓名、部队代号的符号。到这我才算名副其实、彻里彻外的是个兵了。
第十九节 再三要求上前方 跟随纵队征战场
年11月22日,组建晋冀鲁豫*区第七纵队,我得知这一消息后,要求到前方去,当一名“真正”的*人。我参加八路*五年多都是身着便衣在后方“打”日本的。我下决心到前方战斗部队去。我数次到材料科找杨贲科长,找到纵队任卫生部长的钟有煌,任材料股长的平德胜。他们在我多次要求下同意我到纵队去了。材料科派白云山到医院接替我的工作。 调纵队卫生部的人员在濮阳城里南大街一所院子里集结,组织就绪开往濮阳西南中赵地域。 纵队卫生部长钟有煌、*委张有忠、医务主任王安朝、材料股长平德胜、司药郑忠民、调剂员岳华、毛逵;医*科员王绣鹏、看护班长孙兆瑞、看护员梁道宏等。组建就绪后不几天大*区派曾新泮任卫生部长,钟遂任副部长,抗战八年一直在延安学习,日本投降后来到冀鲁豫边区的步云中任卫生部机关副指导员,以上是组建当时的主要人员。纵队司令员杨勇来卫生部看望大家,并到材料股察看了药材情况。
十二月下旬,纵队东进发起郓巨嘉济战役。攻打郓城时卫生部住郓城的西南十余里一个村庄接收伤员。12月31日攻克郓城巨野,攻克郓城之后纵队直属队沿郓巨公路向巨野开进。卫生部派我随司令部前梯队乘在郓城缴获的汽车前往巨野接收敌伪物资。汽车破天气冷,发动不起来开不动,坐车不成,随大队在郓巨公路上踏着白茫茫的雪地,在天气初晴发出耀眼的雪光中向巨野前进。六十里的路程到天黑以后才到达。巨野城里战火燃烧的余烟还在缭绕。又经一日行程到达嘉祥,残敌向济宁逃窜。我们到达济宁近郊时,部队正在肃清外围之敌,对城内之敌正在包围之中。我们随着战斗的进展由郊外驻到南关。攻克济宁之后卫生部住到城里文庙街学门口,原日伪合作社里。
整理:蒋燕彬校对:李金地王艳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