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龙抬头rdquo节起源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间皮肤病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龙抬头”节起源于今河南濮阳

—龙抬头节与龙乡濮阳(二)

田聚常

传说二月二龙抬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时代。伏羲,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羲。他创造历法、教民渔猎、驯养家畜、烹饪食物、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乐器、任命官员等,还以本氏族图腾为原型,广纳百川,创立了“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的龙,成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图腾,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相传,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历代帝王纷纷效法伏羲,于是,二月初二这天,举国上下就成了举行重大促耕仪式的节日。对于人文始祖伏羲仙乡何处?父母是谁?历史上史学界众说纷纭。春秋时期,孔子率门徒周游列国,在陈国(也就是今天河南的淮阳)恰遇一渔翁网出一颗长角的人头来。他突发灵感说:这就是我们祖先伏羲的脑袋。当地人信以为真,建庙祭拜。从此,伏羲的陵墓被孔圣人一句话定在了河南淮阳。明成化年间,甘肃天水建立了伏羲庙,说是天水旧称“成纪”,为伏羲故里。因伏羲为史前传说人物,史籍记载语焉不详,故世代莫衷一是。然而,濮阳“中华第一龙”的出土,不但改写了我国上古时期的历史,同时将伏羲由神话人物变成了历史真人。

年,在濮阳西水坡一处仰韶文化遗址上,发现了三组距今年左右的蚌塑龙虎图案,其中第一组为墓葬,因其编号为M45,故称“45号墓”。这座大墓造型独特,墓主人遗骨两旁有蚌塑龙虎图案,墓室中还有三个殉人和其他用人骨和蚌壳组成的拼图。其中龙虎图案因年代久远、形象逼真被一些专家学者们誉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虎”。遗址发现30多年来,不少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学者,从各自角度对45号墓和三组蚌图进行了精深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惊世论断。原中国博物院院长、天文学家伊世同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专家冯时等学者认为:45号墓整个布局是“藏在地下的天空”,包含“四象”“北斗”“二十八宿”内容。冯时先生在年2月23日《人民日报·文化遗产版》撰文说:“中国先濮阳西水坡M45号墓图民在公元前年已学会了立表测影,并据此确定空间和时间,原始的历法已经产生;他们可以观测北斗和二十八宿星象,这意味着中国天文学的二十八宿体系及以五宫为框架的天文体系都已建立。他们对宇宙有着自己的想象,建立了天圆地方的原始宇宙学说”。另有不少专家学者根据墓葬埋藏时间、规格、墓主人身份等方面分析认为,其墓主人尸骨为“伏羲遗骨”“中华第一皇陵”。对于伏羲的出生,《竹书纪年》记载:华胥“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诗含神雾》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龙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故事中涉及到“华胥国”“雷泽”“成纪”三个地名和“华胥氏”一个人名。古华胥国也称“赫胥国”,地点在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对此明正德《大名府志》、康熙《南乐县志》等文献都记载。南乐县至今还有赫胥陵、赫胥牌坊、胥坊村、胥坪村等地名。对古雷泽,著名考古家许顺湛先生进行了考证,他在《说雷泽》一文中认为:雷泽的西岸在濮阳南北一线,东岸在今山东省兖州一带,方圆千里。成纪即古城阳,地址在今范县濮城镇。对于雷泽大脚印,《山海经·海内东经》、

本文作者与许顺湛先生合影

《淮南子·坠形篇》等古籍记载:“雷泽有神,龙身人首,鼓其腹而熙”,说雷泽中有长着人的头颅和龙的身躯的神祇,经常敲打着肚子在水中游玩,像击鼓一样发出响雷般的声音。这些灵物也经常会到湖岸上来走动,于是就留下了大大的脚印。这应当是远古先民看到雷神(即龙神)出现时,雷的声音是龙的吼声,和雷相伴的闪电是龙的形状。大脚印就是龙的脚印。华胥氏踩上了龙的大脚印而生下了伏羲,因此伏羲便是龙神的儿子,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应该说伏羲是第一个龙的传人。他出生地雷泽华胥国,在今河南濮阳南乐县。他在濮阳西水坡观察天象,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每逢二月二龙抬头日,他携妻亲耕,做出表率。濮阳为二月二龙抬头节日发源地当无异议。

作者简介:田聚常,男,年生,河南濮阳市华龙区人。从事史志工作30余年,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史志协会、地名学会会员,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濮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地方史志协会、濮阳龙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濮阳市方志谱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曾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等书的编写工作,先后主编了《濮阳市区志》、《中国共产*濮阳市市区历史大事记》等文献,并著有《濮阳民俗志》、《戚城》、《东北庄杂技》、《许村集村志》等书。在《中原文物》、《寻根》等国家、省、市各级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多项论著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近年潜心研究民间宗族家谱、村史村志、故事传说等民俗文化。年以来,多次应邀在央视、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作民间文化方面的专题访谈。

上一篇:《农历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农历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下一篇:《龙乡濮阳的“龙抬头”节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