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白癜风的原因 http://m.39.net/pf/a_4302816.html★—★
讲百年*史,做时代青年
“在全*开展*史学习教育,是*中央立足*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好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站在历史新起点,南开大学软件学院推出“讲百年*史、做时代青年”系列推送,献礼*的百年诞辰。
单拐革命故事
讲述人:高亚敏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又称濮阳单拐革命旧址,位于清丰县东南20公里双庙乡单拐村。这里是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区司令部暨*区第一兵工厂所在地。一代伟人邓小平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敬、宋任穷、王宏坤、杨勇、苏振华等同志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濮阳清丰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这里的一张张图片资料、一件件历史实物,真实记录了当年革命先烈在这里工作和战斗的峥嵘岁月。
冀鲁豫边区是联接华北、华中,联系华东、太行和大后方延安的战略枢纽。早在抗战初期,我八路*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和一二九师主力部队按照中央部署开赴冀鲁豫地区,积极发展游击战争,消灭和牵制了大量的日*兵力。年9月—年9月,中共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区司令部进驻处于根据地中心位置的单拐村,单拐遂成为我*领导的最大抗日根据地的*治、*事指挥中心。平原分局和*区机关及邓小平带领的北方局,先后进驻这里。领导八路*和冀鲁豫*民英勇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在中国的敌后战场也连遭八路*、新四*的严重打击。日本侵略*为了打通从中国的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支援太平洋战场的作战,先后从华北、华中抽调大量兵力,发动豫湘桂战役。
这时,日*在冀鲁豫地区的兵力数量显著减少,在此地区的伪*,*心动荡、士气低落。当时,冀南区与冀鲁豫区相比,冀南区的敌情要严重得多。为了适应这种南缓北紧的形势,统一和增强对敌斗争力量,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冀鲁豫分局(亦称平原分局),统一领导冀南、冀鲁豫两区工作。*敬、宋任穷、李菁玉、苏振华、杨勇等为分局委员,*敬任分局书记、宋任穷任组织部长、李菁玉任宣传部长、张霖之任民运部长、张玺任秘书长。
翌年5月,冀南、冀鲁豫两区合并,冀鲁豫分局直接领导两区各地委。随后,成立新的冀鲁豫*区:宋任穷任司令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敬兼任*治委员,苏振华任副*治委员,曹里怀任参谋长,朱光任*治部主任,傅家选任后勤部长。据曹里怀同志回忆,中央对冀鲁豫的抗战工作十分重视,他任*区参谋长就是毛主席找去亲自谈的话。冀南、冀鲁豫两区合并后,边区*民在分局和*区的领导下,对日伪作战由游击战变为攻势作战。
年5月,发起昆张战役和清丰战斗。昆张战役彻底摧毁寿张至郓城的日伪*封锁线,使中心区向东扩展余华里。清丰战斗毙日*联络部代理部长名取正雄等日*官兵10余名、伪*人;俘伪道尹薛兴甫以下县长、警察所长等40余名、日*联络官7名、伪*官兵多名。据日*防卫厅披露,“清丰战斗的失利,是改变警备时的一幕悲剧……由于这一事件的发生,冀南道保安队从此一蹶不振”。继昆张战役和清丰战斗之后,冀鲁豫*区又发起了讨伐刘本功战役。是役摧毁刘本功的*河大堤封锁线余里,攻占其据点37处,歼敌27个中队余人,解放村镇多个,根据地向南扩展60余里。
8月底,边区*民对日伪*的反攻作战取得了节节胜利,清丰县全境获得解放。冀鲁豫*区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解放濮阳和南乐县城及豫北的大部分地区,决定将指挥部前移。年9月,冀鲁豫*区司令部和中共冀鲁豫分局从观城的红庙迁驻清丰县单拐村,同时,行署机关亦迁驻单拐附近的杨楼、大小翟湾和水牛陈一带。
单拐村位于清丰县城东南30余华里的潴龙河东侧,不靠公路,比较偏僻隐蔽。该村抗战时期有村民余人,是个小村。虽然村子小、人口少,但好主多、好房子也多。更重要的是单拐村及其周边一带是冀鲁豫边区建*较早的地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又是地方*组织发动抗日救亡运动和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心。年清丰县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家晁哲甫和高镇五曾在此举办文化教育工作团训练班,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
年初,在讨逆战争中,这里曾是卫东战役的主战场,单拐村民曾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72名八路*伤员,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对待,无一人出现意外,曾获得八路*某部的嘉奖。同年4月中共冀鲁豫区委会在清丰县王什村成立。不久,*克诚率领太南地区组成的八路*第二纵队和三四四旅、独立游击支队及华北抗日民*第一旅到达冀鲁豫地区,与冀鲁豫支队整编,仍称第二纵队。同时,经北方局批准,*克诚在单拐村附近的双庙集主持成立了冀鲁豫边区**委员会,并召开了会议,研究了区*委建立后的大*方针,确定了冀鲁豫区四个地委和*分区的领导班子。单拐村及其周边一带良好的群众基础、*治局面为冀鲁豫分局和*区司令部以后迁驻该村创造了条件。
另外,单拐村有一位开明士绅叫陈笃之,早年在外经商,曾任国民*府参议员,花甲之年回乡,家有良田七十余亩,生活殷实、乐善好施、待人宽厚,深受乡邻敬仰。抗战初期曾与晁哲甫一起成立清丰县抗日自治委员会,被推举为会长,又组建了清丰县民众联合抗日自卫团,为稳定清丰局势起了重要作用。陈笃之的儿子陈平、女儿陈友菊都是于年入*的中共*员。陈平曾任六塔区抗日救国会主任,入*后任六塔区委宣传委员。年9月调直南特委,任组织部干事,年任中共长垣工委书记,当时正担任冀鲁豫区*委宣传部教育科长。陈友菊曾担任冀鲁豫抗日救国总会的妇女部长。因此,他们一家是可以信赖的抗日的革命家庭。单拐村的有关情况就是陈平向区*委和*区领导提供,经研究并派人考察后敲定的。分局和*区机关进驻单拐村时,陈笃之先生积极动员本族群众为部队腾房、筹款、捐粮,之后,在全区大生产运动中,又将自己的酿酒作坊分文不取捐献给*区。
由此可见,单拐村成为“中原红都”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备,是历史的选择,绝非偶然。
单拐村作为冀鲁豫边区抗战大本营,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见证了边区*民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的曲折历程,记录了边区*民在共产*的领导下不屈不挠、顽强抗战的历史。单拐村至今仍保存有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区司令部暨*区第一兵工厂旧址以及邓小平、宋任穷、*敬、杨勇、苏振华、曹里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23处以及他们和部队当年生活、工作、生产使用过的大量革命历史文物。
本次系列推送将以推送发出内一周的浏览量与点赞量作为依据,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发放纪念品,希望同学们积极转发,踊跃参与!
编辑
白一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