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乡间路上走出大写人生追记清丰县仙庄镇党委 [复制链接]

1#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日子。年12月14日上午,清丰县仙庄镇*委副书记、镇长宋国选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办公室,时年43岁。12月16日,清丰县近千名干部群众不顾天气严寒,自发来到追悼会现场,痛别这位英年早逝的好*员、好干部、贴心人。勤*“镇里的事情不安排好,我不放心”

年10月,宋国选调任清丰县仙庄乡(年7月撤乡建镇)*委副书记、乡长后,深感责任重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跑遍了全乡38个行*村、67个自然村,同农民群众、*员干部深入交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影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寻求经济增长的突破口。镇纪检书记郭新建说:“仙庄的大路小路,仙庄人知道的,宋国选走过,仙庄人不知道的,宋国选也走过。”

仙庄是清丰县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其辣椒种植面积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着“中国辣椒第一乡”的美称;这里交通便利,是传统的集贸市场、“草辫之乡”;省道线和线纵横穿境而过,逐步形成了冀豫鲁三省交界处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宋国选在详细了解全镇情况的基础上,与镇*委书记马兰芳研究,多次召开镇*委、镇*府联席会议,确立了“现代农业示范镇、商贸流通中心镇、城镇建设明星镇”的总体发展思路。

有思路就有希望,有方向就有办法。宋国选从规范管理入手,参考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于年2月制订《千分制考核办法》,将经济工作、稳定工作、计生工作、中心工作、群众意见作为五大考核内容,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现场检查、查看资料、民主测评等方式对村干部进行科学考核。镇*委、镇*府按照综合考核排名,奖励先进,通报后进。这一办法的实行,使村干部肩上有了压力、工作有了动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一任官,富一方民。怎样才能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是宋国选考虑最多的问题。他和镇*委、镇*府班子成员经过调查研究,扶持成立了40个辣椒专业生产合作社,先后培养名辣椒经纪人,支持西阳町村、贾家村建立辣椒深加工企业,积极与湖南常德鲁胡子辣酱有限公司等企业联系洽谈,促成了两家公司在该镇投资建厂;大力推进鑫源商贸城项目,对原西街蔬菜市场进行搬迁改造,引进全市规模最大的百姓量贩乡镇店,使得“商贸流通中心镇”的定位得到进一步凸显;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对全镇68平方公里区域进行详细规划,建成6栋套住宅的祥和家园社区,被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部等七部委列为“全国城镇建设重点镇”。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干部们整天忙得团团转,身为镇长的宋国选更是如此。年12月14日上午,宋国选赶到县*府开会,一看时间还早,就先来到了县委组织部(宋国选曾在县委组织部任职)。干部监督室主任田丽霞迎他刚在办公室坐下,向宋国选请示工作的电话便一个接一个打来,十多分钟后,才算告一段落。田丽霞赶忙端水上前,说:“老领导,喝口水歇歇吧。”宋国选微微一笑,接过水杯放在一旁:“镇里的事情不安排好,我不放心啊。”说完他又开始拨打电话,直到去开会,都没顾上喝一口水。

听到宋国选离去的消息,县直工委书记朱鸿飞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老宋是个干事认真、事必争优的人,一台机器不停运转也会出毛病,更何况是有血有肉的人啊……”

为*“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宋国选喜爱的一句戏词,也是他在仙庄镇工作的一贯理念。

要想富,先修路。宋国选到仙庄镇上任后,就成了县交通部门的常客。“上午不行下午来,今天不行明天来,自己不行就拉上镇干部一起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交通局原局长贾建岭回忆道:“农村公路是个‘僧多粥少’的事,哪个乡都想要指标,到手了又总觉得不够。但看着宋国选那股子韧劲儿,真不忍心回绝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仙庄镇用三年时间,将镇村两级公路全部改造一遍,使群众出行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常庄村是个多人口的小自然村,因为不通公路,雨雪天道路难行,村民结婚无法过车,群众多次到镇、县反映。宋国选一边耐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一边积极联系县交通部门,把常庄村列入修路计划。年10月,道路修通后,常庄村村民放着鞭炮,为镇里送来了锦旗,“为群众办事的*府,俺都信服!”

刘家村小学地处洼地,每遇大雨,积水有1米多深,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宋国选得知情况后,积极与县教育部门多次协调,将刘家村小学纳入校安工程予以重建,并争取25万元专款用于垫高地基。不久,一幢3层高的标准化教学楼在原址建起,村民从此转变了对村镇干部的看法,为该村由“乱”转“稳”打下了坚实基础。

宋国选把群众呼声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5年来向上级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亿元,改造中小学校10所,改善农田水利设施4万多亩,全镇5万多人吃上“放心水”,农村上学难、种地难、吃水难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当好干部,就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这是宋国选的口头禅。每当遇到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带队到各村五保户、低保户家中,排查安全隐患。任家村五保户魏银素,按条件可以住进镇敬老院,但她说什么也不肯去。今冬大雪期间,老人在家生火取暖,一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当晚9时多,宋国选接到村干部的电话后,不顾天黑路滑等危险,与主管民*的副镇长张瑞敏立即赶了过去。到达失火现场后,他看到房屋损毁严重、已无法居住,就急忙将老人送到镇敬老院,一切安排妥当已是次日凌晨2时了。

今年麦收“禁烧”工作开始后,宋国选放不下心,一连几天早出晚归,到各村巡查情况。负责农业工作的副镇长秦永立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和几名村干部费尽口舌,才将他劝回办公室休息一会儿。6月10日上午11时左右,秦永立接到周家村村干部电话,说田间电线打火引燃了麦田。秦永立和巡防队员赶到时,麦田里已是火苗熊熊、浓烟滚滚。当他们正要从旁边绕过灭火时,只见宋国选驾车冲过火墙、一头钻了进去,他们急忙追了过去。由于扑救及时,火灾损失被降低到最小程度。事后,满面黑灰的宋国选对秦永立说:“‘禁烧’是大事,咱们不上心不行啊。要是咱们的动作再慢点,可能几百、几千、上万亩麦子就没有了,这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啊!”

廉*“踏踏实实拿工资,平平安安过日子”

从事组织工作十余载,身居考核、选拔、调整干部要职;调任一镇*府之长,每年经手资金千余万元。

在一般人看来,有着这样工作经历的干部,不能说有多富,至少应该家境殷实,家属、亲朋沾光不少。可宋国选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常人看来,宋国选在县里工作多年,或多或少都能帮上两个弟弟一些忙。可他告诉弟弟:“有什么样的能耐,吃什么样的饭。工作的事儿,必须自食其力,你们自己去闯吧。”直到如今,二弟宋朝选、三弟宋圣选都在外地打工。

宋国选和县一高教师李艳结婚后,经常提醒她:“工作上的事,让他们去办公室找我,谁敲家里的门都别开。”“踏踏实实拿工资,平平安安过日子”是宋国选、李艳多年的坚守。由于双方老人接连患病,花了不少钱,两人平日生活节俭,用公积金购买的商品房至今未还清贷款,也没有领取钥匙,仍住在县一高教师公寓里(仅有居住权)。

对家属如此,对亲友亦是如此。宋国选在县委组织部工作期间,曾负责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一个同学找到他,要求将自己年龄改小,以便在领导岗位上工作更长时间;一名老领导托熟人打招呼,想把“退休”改为“离休”……诸如此类要求,均被宋国选一一回绝:“该什么就是什么。符合国家*策的,不用打招呼说情,谁来我都办;不符合规定的,谁说也不行。”久而久之,宋国选“脸黑”“说话直”的“大名”就在县里传开了。

对别人如此,对自己更是如此。宋国选办公室的一套沙发、茶几均为年采购,已经破旧损坏;休息间的床更是损毁严重,床撑已断了几根。办公室曾向宋国选征求意见,是否更换一套新的。可他说:“这些东西还能用,没必要花那个钱。”镇*委副书记付进*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件事:自己有事去找宋国选,正好碰上他有客人,就顺便问他是否在镇食堂安排午饭。宋国选连说不用,并解释是私人关系,不能让镇里招待。随后,他和这名客人一起到外边吃饭,自己掏了钱。

宋国选去世后,第一件事就让所有人犯了难:宋国选在清丰县高堡乡孟固集村的老家,除了大门、过道、影壁墙,只有一间配房(伙房),没有正房(堂屋)。问及原因,知情人说是家里没钱搁下了。按照农村风俗,必须在自家正房停灵,否则只能临时搭棚。最后,宋国选的二弟宋朝选出面解了围:“停在俺家吧。爹娘已经不在了,大哥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咋着也得叫他正儿八经地从家里出门啊!”

清丰县**领导班子对宋国选的离去十分痛惜,县委书记鲁彦峰说:“宋国选同志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公而忘私、奋不顾身,积极进取、创先争优,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目前,清丰县已追认宋国选为县级“优秀共产*员”“优秀公务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