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周青莎通讯员孟凡景
今年1至9月份,濮阳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7.1%;法院的受案量增速下降3.6%;全市化解矛盾1.5万起,较去年同期增长47%。10月29日,谈到“两降一升”的变化,濮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天阳感慨:“这得益于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龙乡’落地生根。”
近几年,濮阳坚持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建立“访诉调”对接机制,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合力,缓解压力,激发活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前不久,在清丰县综治中心信访接待大厅门口,一些群众情绪激烈。大流乡农民张某打工时不慎触电身亡,因赔偿数额无法达成一致,家属前来上访。接访人员将他们引导至调解中心,调解员组织法院、信访、当事双方及乡干部依法进行联调,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在濮阳,像这样通过“访诉调”对接机制解决矛盾纠纷已成为常态。年,濮阳以清丰县为试点,出台《关于建立“访诉调”对接机制的意见》,形成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司法确认、案件速裁等无缝对接和一条龙服务模式,实现了从“信访”到“信法”的正向导流,信访量大幅下降。
家住台前县打渔陈镇的老人陈某,因刘某欠其多元一直不还,起诉至法院。法官将老人领到诉调对接中心,耐心组织双方调解,刘某很快把钱送到了老人家中。台前县法院副院长赵志学说:“‘访诉调’对接机制让涉诉案件得到分流,缓解了法院的诉讼压力,让老百姓的烦心事最快得到解决。”
目前,濮阳共有县级综治中心6个、乡镇综治中心91个,依托综治中心这个平台,“访诉调”对接机制充分展现活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已成为濮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市各县(区)司法局均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县乡村三级分别按照10人、3人、1人以上标准配备专职调解员,调解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全市有名调解员活跃在群众身边,成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消防员”。县乡综治中心调解室均配有员额法官、信访工作人员,专业的问题由专业的人来办。
“我们还把服务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王天阳说。濮阳积极推行“一村一警、一村一网格员”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县乡村组四级网格个,配备专职网格员。推行基层“微治理”,建立了21万人的群众治安员队伍,统一佩戴“红袖标”。网格员和治安员每天奔走在村头巷尾,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发现问题,排查化解矛盾,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编辑: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