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赵振杰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马鹏宇本报通讯员陈晓旭
整修后医院“还原”旧时岁月,承载抗战话剧表演的祥云剧社传播红色故事。在清丰县双庙乡沙格寨村,有一条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路线,吸引游客前来“看支前村、走支前路、吃支前饭、体支前情”。
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富民资源,是清丰县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在抗日战争后期,冀鲁豫边区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曾驻扎在清丰县双庙乡。依托大量的红色遗址留存,清丰县把开展红色教育与发展红色旅游相结合,把开发旅游业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走出了红色文化产业的新路子。
沙格寨村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俺们几个小孩趴在手术室的后窗上,听见受伤的战士们呻吟出声,就给他们加油,安慰他们。”9月22日,87岁的村民周桂松说,在他小时候,沙格寨村还是支前先进村;等他长大了,沙格寨村却成了一个深度贫困村,“除了种小麦、玉米,也没啥好营生。想富,就得外出打工。”
现在,充分挖掘支前故事的沙格寨村,又成为吸引游客前往的红色“打卡地”。“村里每年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我这个超市靠游客每年收入3万多元。”脱贫户孙守训最近有个新计划,在超市增加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售卖。而村民周现军也有了新目标:“俺家原来开农家乐,比外出打工挣得多。现在有些存款,俺合计着再买辆货车跑运输,日子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