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90后农民靠出口麦秆吸管挣到第一桶金 [复制链接]

1#

文/三农栏目“农言微语”

导读:90后农民出口“麦秆吸管”挣到了第一桶金,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濮阳的90后孟凡耀,在淘宝卖了5年的纯麦秆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通过做麦秆生意致富,而且是每个月出口万根“麦秆吸管”到美国。

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儿很普通的淘宝卖家,命运的转机来自美国人杰克,为啥这么说呢?

原来,吸管在美国是生活必需品,几乎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天要用1.6根吸管,杰克是西雅图一个吸管品牌的生意人。今年杰克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那就是美国最近几年开始实行“限塑令”,而西雅图政府在今年的7月1日起会全面禁止餐饮店提供塑料吸管,如果没有找到替代品,就意味着将丢掉这个巨大的吸管市场生意。

在吸管行业,义乌吸管称霸全世界90%的市场。为此,杰克在去年6月就专门来到了中国的小商品市场义乌,他希望在这里能找到可替代的环保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还真找到了一种环保材料——麦秆做的手工艺品。但是这个材料还不是吸管,需要进一步加工。为此,杰克委托中国的贸易商继续寻找供货商。供货商在淘宝对比之后,最终选择了孟凡耀进行麦秆吸管代加工。

于是,90后农民孟凡耀也迎来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尽管他之前没有做过吸管,他依然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交货了。到了现在,孟凡耀一个月能生产万根吸管(孟凡耀为客户分了不同的价格,比如,支吸管能卖18元,0只吸管能卖到元),大部分都是出口到国外,他也通过麦秆吸管挣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五点。

一是具有资源优势。孟凡耀的家乡河南濮阳市清丰县,是小麦种植的集中地,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小时候就跟着大人一起割麦秆,对于麦秆是非常的熟悉。小时候耳濡目染了农村的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麦秆编织草帽和草鞋,所以他对麦秆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小时候爱动的他还用过麦秆喝水,所以孟凡耀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具有非常敏锐的商业眼光,将自己家乡的麦秆很好的作为了商品进行售卖。

二是孟凡耀个人喜欢创业,爱动脑筋。作为一名农村人,他并不封闭,他9年从技校毕业之后,就在机械厂打工,后来又买来机械进行加工,这显示了他喜欢冒险,热爱创业。年,偶然从进村收购麦秆的商贩那儿听说麦秆工艺品能挣钱,于是就将自己老家的“麦秆工艺品”放到了淘宝上进行售卖。虽然当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举动,但是因为他的这一步,直接促成了中国贸易商找到了他,让他对“麦秆吸管”进行加工,于是就有了他的麦秆吸管生意。正所谓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从这一点看并不假。

三是时代在发展成就了他。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美国很多州开始施行“限塑令”,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因为塑料吸管要0年才能降解,而且我们国家于去年1月又全面禁止了国外的24种“洋垃圾”靠岸,这间接加速了西方国家实行限塑令。于是,90后农民的好运也就降临了。

四是能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做事。根据笔者的了解,孟凡耀所在的村子里大约有0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不过,这没有让孟凡耀泄气,为了应付每月几百万根的吸管需求,他开始动员村里的老人来帮他。周围的老人知道孟凡耀在招老人帮忙剪吸管后,都纷纷前来,老人们每天能挣到几十元也非常高兴,因为这比他们自己做农活或编织草帽强多了。

五是制作麦秆吸管的时候,有他人的点醒。据孟凡耀自己透漏,一开始制作麦秆吸管时候,直接用剪刀剪,因为麦秆太脆,剪下去麦秆容易裂,废弃了几百根麦秆。直到通过好心人的提醒,要用水煮一下麦秆,让麦秆变软,变得韧性十足,才终于获得了成功。剪好的吸管放进盐水里,高温煮开,也起到了清洗的作用,盐能把麦秆里的灰尘洗净。最后,吸管经过消毒、晒干,就可以包装了。

读者朋友们,在你看来,90后农民靠“麦秆吸管”挣到第一桶金,除了上面提到的五点,还有哪些原因?他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